周旭锋企业进口商品展示。吴平 摄
中新网义乌10月21日电 题:(我这五年)“义新欧”铁杆货主周旭锋:从尝鲜者到受益者
记者 奚金燕 实习生吴平
五年前,盟德西班牙商品中心董事长周旭锋,从没有想过一条铁路同自己会有怎样的关系,而在五年后的今天,周旭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与“铁路”息息相关。
2008年,看中义乌的市场,周旭锋来到义乌经营起西班牙进口商品生意。在义乌,像周旭锋这样的商人还有很多。
被称为“世界超市”的义乌是中国外贸出口的风向标之一。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名境外客商,每年有50万次境外客商来义乌采购,有20多万家中小企业从这里走向世界。
周旭锋企业进口商品展示。吴平 摄
在义乌,周旭锋不愁货品的“销路”,却时常为“进路”烦恼。由于空运运费昂贵,因此要将西班牙的产品运回国内,海运成了周旭锋最多的选择。
然而海运运输周期长,通常需要40多天,这迫使周旭锋只能选择进口红酒一类保质期更长的货品。然而即使是这样,周旭锋也经常担忧,“海上颠簸,容易影响红酒的口感,一般要静置后才能上市卖。而且万一碰碎了,更麻烦……”
令周旭锋没想到的是,转机会来得这么快。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义乌加速建设更多对外开放平台,中欧班列正是其中之一。
“中欧之间要通铁路了!”这一消息在义乌市场不胫而走。听到这个消息后,周旭锋心里有些“半信半疑”。“当时就觉得这件事很难,也不太现实。”可周旭锋直觉地想要尝试下,“如果这件事能够做成,不是挺好的吗?”
2014年11月18日,首趟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开通。列车满载着义乌小商品,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历时21天,最终抵达西班牙马德里,向遥远的西方带来了古老东方的问候。
而首趟去马德里的班列上,就有周旭锋两个标准集装箱的义乌小百货。“我刚好在义乌和马德里两个点上做贸易生意,当时我就在想,我要是都不去参与,还有谁去参与?”周旭锋说道。
谈及当初的选择,周旭锋坦言,其实有不少疑虑,“铁路要经过很多国家,每经过一个国家,就涉及这个国家的法律、贸易等规定,到了每个国家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们的产品能不能安全回来?”
然而伴随着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满载而去,安全抵达。周旭锋发现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随即在返程班列上,订了16个标准集装箱货物,主要是红酒、橄榄油。
这下,周旭锋感觉尝到了甜头,“铁路运输,成本不比海运贵多少,时间却从原来的40天缩短至十几天,节省了一半时间!”
此外在货品上,周旭锋也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原来我们只是单一做酒的进口贸易,现在我们扩展到休闲食品、饮料、生活用品等。同时也会根据客户需求,做订单式服务。”
盟德西班牙商品中心董事长周旭锋。受访者供图
春风得意马蹄疾,自2014年11月18日首发以来,“义新欧”中欧班列已开通9条线路,共往返运行247次,运载20160个标箱,在沿线设立了5个物流分拨点、8个海外仓,辐射34个国家,成为国内开行线路最多、满载率最高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
据义乌市陆港事务与口岸管理局副局长金更忠介绍,“义新欧”中欧班列惠及国内和境外沿线地区的千家万户,受到了中欧中小企业的热烈欢迎。自首发以来,其运行呈现运量稳步增长、线路不断拓展、范围快速扩大、网络逐步完善、效率有效提升、特色优势明显的发展势头。
周旭锋的生意也随着中欧班列“提了速”。“企业每年的收益都在稳步增长,2015年相比2014年增长了20%,而2016年在此基础上又增长近50%。”周旭锋说道,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如果没有‘义新欧’,我的进口生意不会发展这么快!”
事实上,受益者远非周旭锋一人。随着“义新欧”班列不断“加密、增点、拓线、提效”,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成功飞出国门,加强了欧洲各国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促进了中欧市场深度融通。而另一方面,中欧班列满载着沿线各国产品输送到国内,也使得国人的生活进一步迈向“全球化”。
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目前已汇集了100多个国家的8万种产品,源头货比例超过60%,很多商品卖得甚至比生产国超市更便宜,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一站式”进口商品采购基地。
随着“义新欧”的来回飞驰,周旭锋也谋划着将生意做得更大,“产品上还要再丰富,另外我们还要打造一个展示平台……总之‘义新欧’开到什么时候,我就跟到什么时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