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十九大专题

辛识平: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品格之一

文章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17-10-17 作者: 辛识平 责任编辑: 焦源源
+|-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题: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品格之一

辛识平

【学习进行时】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十九大时光”,中国的历史进程又一次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起走过极不平凡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13亿多中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回首来时路,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专栏推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品格”系列“辛识平”融媒体评论,与您一起感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和政治品格,一起凝聚共识、激发力量,共同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从太空中遥望地球,这是一个表面大部被海洋包裹的蔚蓝色星球。千百年来,在这个星球上,人类的生存发展,好比海上航行的航船。编年史上,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景象,也有风急浪高、暗流涌动的危急时刻。作为“中国号”巨轮的领航者和驾驭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把握正确航向,风浪面前不迷惘,挑战面前不退缩,坚定不移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乘风破浪,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断前进,展现了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

“中国向何处去?”近代以来,这个问题每到关键时刻总是激荡在中国人心头。习近平总书记深知,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面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年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使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明确航向,才不会迷航;筑牢根基,才能稳如泰山。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奋勇前进,“中国号”巨轮就有了行稳致远的指路明灯。

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从根本上确保了国家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同时,也为各领域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树欲静而风不止,风云变幻,最需要的就是战略定力。风险与挑战面前,能不能保持战略定力,是政治品格的重要试金石。回望过去5年,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国际上“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不乏惊涛拍岸、黑云压城的时候。面对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稳得住心神,站得住脚跟,应对挑战泰然自若,化解风险成竹在胸。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面对“中国崩溃论”等噪音杂音,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而是把握发展大势、顺应发展规律,逐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开出标本兼治的良方。

在管党治党过程中,不为“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等错误论调所动,认准人心所向,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划出红线、捍卫底线、敢于斗争,不惹事也决不怕事,充分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

这种“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驾驭复杂局面的高超政治智慧和卓越领导才能,引领中国发展航船穿云破雾、闯关夺隘,不可阻挡地驶向民族复兴的彼岸。

治理大国,政贵有恒。近年来,从要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反对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到倡导“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再到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坚持长远眼光,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干部的明确要求。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党的十九大将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攻坚克难,中国人民必将无往而不胜,社会主义中国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更多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