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十九大专题

【为了总书记的嘱托】“多面手”打造金牌蓝领“梦工厂”

文章来源: 北方网 发布时间: 2017-10-18 作者: 曲璐琳 责任编辑: 赵超
+|-

近日,记者走进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在先进制造实训室巨大的空间内机器轰鸣,王传龙正带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五轴加工的实训课程。

“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我们的课堂,详细询问了上课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就业情况,所学的技能是否能学以致用,总书记问得很详细,我都一一作了介绍。”提起这个日子,当年的指导老师王传龙想都不想,脱口而出:“当时在现场,总书记说我是‘多面手’,这既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全体师生和职业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到现代制造技术教研室主任,从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到大赛的教练、裁判,4年来,王传龙参与了五轴加工等4个职业技能培训包的开发、4本实训中心教材的撰写,制定了五轴加工的国家级专项职业能力培训标准,填补了国家标准的空白。他带领的团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多次获奖。

“由于专业定位不一样,不同院校和企业对于实际操作培训的需求也不一样。比如,我曾经带过河北工业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以往上课他们基本以理论学习为主,很少动手实践,许多理论知识都停留在书本上,就业初期,企业还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因此,对于他们的培训我们以实际操作为主,以补充普通高校应用技术教学的不足;而对于职业院校把机械制造技术作为主攻方向的学生来说,我们则通过错位教学,更倾向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当地增加计算机建模、软件编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能力的培养,在单项求精求专的基础上,结合岗位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练就更多的‘多面手’,让学生就业后上岗就能干。”沉甸甸的成绩在稳扎稳打的每一天中锤炼打磨,在职业教育事业的考场上,王传龙和他的团队书写着自己的答卷。

4年来,实训中心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下功夫,着力提升“软实力”,提高培训覆盖面。为了让培训更有针对性,实训中心摸索出面向不同学员的“三个模式”:职业院校“自带师资”的园区模式;设立校外实训基地的高校模式;企业自主选择培训的“菜单”模式。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让学生、企业、高校都能实现收获最大化,努力解决校企之间“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目前,实训中心已为一汽夏利、中核机械、三星电子、天士力等358家规模企业、56所院校约40万人提供了培训、鉴定、大赛等服务,其中为北京、河北的企业和院校培养技能人才近5000人。在研发专项能力课程上,实训中心开发了49个专项能力,对国家标准进行了有效补充;在创新合作机制上,以大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组建了150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探索出与国际知名企业共建实训室的模式,使实训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在服务全国实训中心的建设上,为22个省市实训中心提供了技术论证。

职业技能建设直接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公共实训中心建设运行的“天津模式”已被多地复制借鉴。2015年,天津在全国率先推出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3年投入34亿元,为社会急需的岗位培训提供补贴。“由政府出资,面向包括农村劳动力、失业人员等在内的全体劳动者进行普惠性培训,3年时间内帮助120万劳动者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津云”—北方网编辑曲璐琳)

更多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