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十九大专题

十九大报告手语翻译“走红” 坚持三个半小时创纪录

文章来源: 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 2017-10-22 作者: 牛伟坤 责任编辑: 焦源源
+|-

十九大报告手语翻译周晔向本报记者讲述创纪录的感受

手语翻译三个多小时 累并兴奋着

周晔(左三)和老师们共同练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忘初心,实现中国梦”的手语表达。唐晨 摄

党的十九大开幕后,东城区特教学校的校长周晔火了。在刚刚过去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作为电视直播屏幕下角的手语翻译,她用不停变换动作的双手,将三个半小时的大会内容即时传递给听障人士,创下了国内媒体直播手语翻译时间的最长纪录。

对于公众来说,周晔实在不算是新面孔: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天直播的《共同关注》栏目、全国两会、党的十八大……很多重量级会议的直播现场,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尽管已经有着丰富的直播经历,但是今年的十九大对周晔来说还是有些不一样。“之前的翻译从来没有超过两个小时”,超大的体量是周晔面临的首个挑战。周晔告诉记者,直到10月17日下午4点多,第二天开幕会需要手语翻译的任务才得以最终确认,当时大家预估,本场翻译大概需要持续两到三个小时。

10月18日,周晔一大早就赶到了中央电视台,“只吃了一个鸡蛋和一块面包,不敢吃其他的食物,怕突然坏肚子,也不敢多喝水”。直播前40分钟,周晔第一次看到了报告稿,“根本看不完,只能是大概浏览了全文”。而按照一般流程,手语翻译通常会提前一天拿到次日要翻译的稿子,“这样我们可以有时间提前打一遍,生僻的词汇也有时间查查词典。”虽然时间紧迫,周晔却并不慌张:平时作为《共同关注》的手语翻译,她对国内外新闻事件很熟悉,信息储备很完善;在参加这次直播之前,她还特意重温了5年前的十八大报告。

尽管如此,十九大报告中的不少新提法、新词汇还是极大地考验着周晔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对原文进行组合、调整,再转换成手语”。周晔举了个例子,比如作为新生事物的“物流”,目前还没有在手语词典中收录,那就需要以意译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将之解释为“物品的运输、流通过程”。有需要进行语意扩展的,也有需要概括总结的,比如报告中的“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周晔巧妙地按原文进行了手语翻译。

屏幕中的周晔坐姿笔挺,气质优雅,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辛苦。直播时,在周晔的对面是一台放映大会现场画面的电视,没有稿件提词器,一切只能靠着这台电视;有的聋哑人需要通过“唇读”来理解语言,因此除了打手势,周晔还要进行跟读。出于画面效果考虑,手语翻译的椅子没有椅背。坚持三个半小时,这可真是个辛苦活儿。“腰和肩膀太酸了。直播结束,我都站不起来了,全身都僵了。”

作为一名特教学校的校长,周晔对党的十九大也有着自己的期待,“直播前,我心里就在想,报告中会不会出现‘特殊教育’这四个字。”报告中“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提法让周晔很是兴奋。“从十七大的‘关心特殊教育’到十八大的‘支持特殊教育’,到十九大的‘办好特殊教育’,说明了国家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

对于自己的“走红”周晔直言有些意外,“习总书记作报告站了那么久,网上一片点赞,大家可能对我进行了情感迁移”,周晔笑言,她很感谢社会各界对于手语翻译行业的关注。在她看来,目前手语翻译存在着极大的需求,但是我国还缺乏专门性的人才;随着政府对行业标准的建立和规范,专业化将是大的趋势,“这个行业的前景会很美好。”

更多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