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十九大专题

文化界热议十九大报告 他们眼中的关键词有哪些?

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 2017-10-23 作者: 成琪 等 责任编辑: 吴疆
+|-

正因为有如此精准的判断,文化的重要作用将日益体现。首先文化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和宝贵财富;其次是未来市场消费的主体;再次文化是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重要元素,更是清洁可循环且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所以对文化管理部门而言,在工作方向与重点上必须发生根本性转变。即由文的创造转向化的实施。中国不缺文而是缺化,化才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把化做好了,文化价值才能体现,产业才能升级,需求才能满足,动能才能转换。文转成化需要条件需要手段需要政策,没有科技、金融和政策的帮助文化转化不成生产力。

闫爱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看来,这首先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直接体现,包括东西部、南北方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其次,从产品供给这个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看似产能严重过剩,但从文化内涵与文化品牌这个角度来看,又不得不承认,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仍然相当匮乏。

所以,个人而言,我们现在所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适势调整为“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并重的改革”,而事实上它们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需要齐头并进。放眼全国消费品市场,虽然物品繁盛,但物美、价廉、质优的产品尚不能完全满足供应。从全国文旅消费市场来看,产品同质化现象仍然非常严重。因此,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提出的“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无疑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关键词:精神食粮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十九大报告

毕绪龙: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就对我们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时代要求,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蔡诗章: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精神食粮”的需求,我认为有这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包括探索、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加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丰富文化传播形式等。这也是贯彻落实2014年文艺座谈会的会议精神,同时也是“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陈少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要不断创造创新,提供更加多样性的优良文化产品,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具有引领作用,“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过程中,对文化发展提出的一项新任务,也是需要加以重视的方面。一方面,文化产品需要更加丰富,内容质量需要不断完善,提升创造力;另一方面,很多地区在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方面还存在不足,既要在经济上扶贫,也要在文化方面迎头赶上。

李新永:“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摆在政府、社会以及文化工作者们面前的新课题。如何脚踏实地,如何接地气,如何切实的研究了解人民群众在新时期新的精神需求,这是个大范畴的大课题。这不是拿来主义的照搬,更不是泛泛的表面文章。文艺应该为人民群众服务,提供的精神食粮应是给人力量的、催人奋进的、健康绿色的食粮,是符合中国人民胃口的食粮,应该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再创新的文化食粮。

梅洪: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更新的今天,创意、创作、创造、创新的空间和手段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更具特色的手段、更加新颖的款型、更富创意的内容,创新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的文艺精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邱伟:美丽中国,需要更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报告中提到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精神食粮,让我们这些文化旅游企业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中找到了一条更加清晰的道路,当然也对我们文创人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作为一家文化企业,我们将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为创作出发点,传承“工匠精神”,勇于创新,力推文艺精品,用产业复兴文化,用多元化的文化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源源不断地为人民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宋慰祖:创新文化产品,增加文化供给,都是解决当前我们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比如说人们在旅游中,在景区和城市中能购买到的文化产品很少,人们对戏曲和演艺有着很强的需求,但是我们演出的场次还不多,价格偏高,产品也不够丰富,缺少能够普及大众精神需求的产品。

应该说中国到了新的发展时代,形成了一些新的文化消费的需求,今天我们很难再看到因购买电器,购买油而排队抢购的风潮,但是我们会看到人们为看一场话剧,读一本书而排队购买这种新的消费趋势,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和渴望。促进文化进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是解决我们现实矛盾很重要的内容。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阶段,繁荣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弘扬我们的革命文化,不断的创造我们时代的文化,让人民在文化海洋中里去领略我们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伟大的事业,使人民在健康的文化环境中得到陶冶和熏陶,得到精神的升华,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的新的发展方向。

张海君:对于我们文化工作者来说,就是需要提供关注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的,接地气的,能够围绕着人民的艺术作品,这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张继山:一个人无论物质的贫乏或富有,对精神的需求永远存在。精神引领将在未来发挥引领和带动的作用,文化惠民的政策、文化扶贫的措施能让全国人民受益。新时代的文化繁荣,能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给中国人带来的精彩。

郑桂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生活幸福的前提,应当是享有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创新传播形式和途径,以艺术大家创作为引领,以民众广泛参与为渠道,弘扬中国精气神。培养社会主义坚定信仰,为人民幸福之所寄,国家长治之所依。以文化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家庭观等观念,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时代。

  关键词:新的文化使命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十九大报告

毕绪龙: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文化使命”,我理解主要是指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固树立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领和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创造创新中实现文化进步。

蔡诗章: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重新认识我们的新时代,我们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实干型、复合型创新人才。

范周:对比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最显著的变化便是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单独提出并特别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首先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其次,要重视互联网内容建设,创新传播手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