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桑尼亚的华人圈子里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
拍摄创纪录票房电影《战狼2》的吴京导演,最早的取景考察地之一是在坦桑尼亚,而非后来的南非。不过坦桑的电影工业产业基础实在太差,虽然占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什么都要靠进口成本的确太高,最终让卖别墅拍电影的吴导放弃了这个念头。
无论吴京导演最终为何选择了南非,但从这件事情的确可以看出南非在整个非洲电影产业中的地位。
相比其他非洲国家,南非电影基础好、发展快,有着相对健全的电影教育体制,打造了一流的电影制片厂,铺设了覆盖全国的电影院线,培育了新一代影人群体。不过,这种地位和基础似乎又很难和南非本土电影的表现相匹配。
2016年,南非国内上映电影票房总量11.35亿兰特(约合6亿人民币),比起2015年竟然下有所下跌。2017年,南非电影市场票房前五的电影为《速度与激情8》、《卑鄙的我3》、《美女与野兽》、《五十度黑》及《正义联盟》,前十的影片中竟然无一是南非、乃至非洲本土电影。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2017年中国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
当然,由于人口原因,两国电影票房不适合进行横向比较。但2016年,南非电影市场228部电影中只有28部是本国电影,占比10%。2017年依然维持在这一比重。相比而言,中国电影质量虽然常常给人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但不得不承认,面对欧风美雨,中国电影至少在票房上还是能守住一片天地的。
进入21世纪,最值得南非电影人骄傲的一部影片出现在2006年,改编自南非剧作家阿索尔·加德的小说,由南非导演加文·胡德执导的《黑帮暴徒》(Tsotsi)一举斩获了7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获得了63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虽然本土电影表现不佳,但近几年南非题材和在南非取景的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却表现不俗。从《血钻》、《战争之王》、《第九区》、《疯狂麦克斯4》,到去年的《战狼2》,可见国际观众对南非题材和非洲元素有着很浓厚的兴趣。
然而,和中国电影走出去面临类似的问题,“南非电影”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类型化显著,成为一把双刃剑,打开市场的同时也限制本身的发展。《战狼2》在国内的一片叫好声中,也受到了来自在非洲生活的同胞们的批评,认为其“脸谱化”过于强烈,更加深了国内观众对于“非洲”贫穷、战乱的刻板印象。
事实上,非洲同胞对中国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功夫”、“成龙”和“李小龙”的层面上。这种陌生、不理解和标签化是双向的。
2010年,南非本国电影《通往南非之路》借着世界杯的东风,夺取了当年南非票房桂冠(515万美元),成为鲜有的进入前十的当地电影。回头看中国电影这几年走过的路,从野蛮生长,到票房爆炸、烂片漫天,到现在慢慢归于理性,经历了大浪淘沙的中国电影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南非电影也需要更多的《通往南非之路》来找到通往南非电影崛起之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这个民族,一定是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一个“以我为主”的概念。
中国也好,南非也好,需要在明白如何用电影表达、理解清楚自己之后,才能谈走出去。
浙江师范大学张勇博士认为,南非并非没有制作出足够的电影来满足本土观众,而是面临要如何发展强有力的电影和电影政策来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本土电影。为此,南非正努力尝试引入不同国家的电影力量丰富和培育电影市场的多样性。
2014年,南非电影和录像基金会(NFVF)发布了一份《国家电影战略》,其中提到了五大目标:
增加南非电影产量及对弱势群体关注;增加南非电影的观众人数;加强行业培训;在本土和国际上推广南非电影;通过电影促进社会凝聚力、讲述民族故事。
可见,南非电影行业对自身发展有着很清晰的认知和勾划,而中国电影几乎也是朝着这几个方面在进行努力。可以说,两者不谋而合。
2012年3月南非工贸部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南非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在南非拍摄的超过1200万兰特预算的外国影视作品免税20%;在南非拍摄并同时进行后期制作的外国电影总支出超过150万兰特可获免税22.5-25%;对南非本土影视作品及合拍片,前600万兰特折返35%,剩余制片支出免税25%,等等。
在全球化的今天,电影艺术是跨文化交流的缩影和载体。贾樟柯导演曾经说过,最容易在海外市场获得反响的是承载有人文特点的艺术影片,“它在文化输出上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会产生一种综合的文化效应”。
因此,中国和南非在电影上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空间。中国电影可以成为南非乃至非洲人民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帮助非洲民众正确地了解中国。中国电影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好中国文化”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电影以它可复制、可移动、立竿见影等优势受到当地受众的欢迎,应下大力气和决心推动中国电影在非洲的传播。
同为金砖国家的中国和南非,将步入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今年也是中南建交2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
在这个大背景下,环球广域传媒集团“千城映万场——非洲电影放映工程”将有助于包括在南非在内的非洲观众提升对中国的了解和感知度,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而放映计划的“本土化管理+中国元素”的做法,在助力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同时,也将为非洲国家提供电影展示平台。
而每年一度的中非国际电影节,更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影学院、环球广域传媒集团共同创办,以面向中国和非洲两大电影市场为主、幅射周边地区,展示、褒奖和推广中非两地优秀电影作品,向非洲市场推荐中国优秀电影,助力中国优秀电影走进非洲和国际电影市场,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千年前,中国的瓷器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非洲,让非洲有机会一睹东方古国的风采。而如今,一方面是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是非洲电影产业的方兴未艾,中南、中非电影的合作空间是巨大的。万场电影的放映和中国电影文化的传播,将对非洲人民开阔视野、了解国际社会、丰富精神生活发挥重要的作用。
文 | 沈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