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访谈 | 外国使节看中国 | 专家学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网上直播 | 视频中国
 浏览中国网栏目

张厚英:嫦娥奔月约需330小时

中国网 | 时间: 2007-11-29  | 文章来源: 新浪网

    主持人: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绕”、“落”、“回”的计划。请问这个计划之后是什么?

 

张厚英:我相信大家关心的是我们要不要上人的问题。将来肯定是要上人的,至于什么时候上人,国家现在还没有计划。我想在2016年之后的大概五六年左右,应该可以制定这样一个计划。因为我们现在我们有载人航天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已经上天了,在空间环境里人已经可以生活了。尽管他们生活的时间一个是21小时,一个是5天,不过我认为将来这个时间可以更长一点。现在是243公里载人航天,登月是38万公里,要走8天,不过这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所需要的空气环境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所以这个事情应该没问题。

主持人:嫦娥一号从地球到月球,要飞多久?

张厚英:可能网友都知道,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就围绕地球转就可以了,就是每一秒7.91公里的速度就可以,围绕地球转;要是飞出地球了,到月球上,就叫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多少呢?是11.2公里每秒的速度才能到月球,从地球到月球总共是要走330个小时左右,那算下来就是13天左右,大概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主持人:刚刚我也和荀老师沟通过,荀老师对这个非常感兴趣,现在请荀老师来提问。

荀焱:您刚才说的“13天”,是往返还是只去就需要13天?

张厚英:算下来从发射到抵达月球,一共需要大概330小时的时间,对宇航员来讲也不算太长。所以我想我们完全可以做到。

主持人:就是说,从载人航天的角度看,宇航员的适应方面是能做到的。我们的宇航员应该说能准备好登月对体格要求。请问在技术上我们离载人登月还有多远?还有哪些需要克服的?

张厚英:这就需要做很大的努力,因为这并不完全是人的问题,还有整个的技术问题。现在看来,我们第一步绕月飞行的过程应该是没问题,第二步要把月球车加上去,重量加上去,还有一个软着陆的过程,这些技术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再研究,还是很不容易的。

主持人:登月对我国有什么现实意义?

张厚英:为人类将来发展,能不能找着第二个可以生存的星球?月球是我们的卫星,是人类探索新星球非常理想的平台。

俄罗斯有一个叫和平号的空间站寿命已经到了,第二个是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准备在2010年再建成,大家知道现在还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宇航飞机往上送东西老出毛病。很多的科学研究认为再搞空间站是一个败笔。那为什么不到月球上去?月球上也是没有空气的,也是很洁净的,那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月球引力是地球的1/6,可以在上面做一些相应模拟的一些微重力的状态。美国也准备在2022年、2023年,准备在月球上建立基地。

到那儿建立基地有什么好处呢?不完全是能源问题,比方说我们要到火星上去,大概200多万公里,飞行190多天,在地球上发要加速到11.2公里每秒,在月球上加速到多少呢?2.38公里/秒就行了,轻而易举就发出去了。

所以在月球上有几大任务:建立天文观测站,没有云,观测天象要比地球好多了。精度非常高,维护费用非常低,到那儿观测宇宙去;第二个对地球进行观测研究;第三个,在月球上建立空间实验室,做生物制药、新材料等,真空非常干净;另外可作为天然的空间站,成为深空探测的前哨阵地和转运站。

所以美国刚刚明白过来,为什么搞空间站,为什么不到月亮上去?世界各国都想搞月球基地,我们中国也想做,俄罗斯也想做。我个人的意见,从全世界和谐的角度出发,大家应共同研究,共同在月球建站。

主持人:各个国家都在提出自己的探月目标,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对于和平利用月球,有没有框架性的规定?

张厚英:联合国是有规定的,国际空间法有规定,月球是不能被哪一个国家所占有的,因为月球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不能说跑马圈地,美国上去画一个圈,中国画一个圈,俄罗斯画一个圈,把这个分了,绝对不行。

但是月球上的资源,就像比如说“氦3”或者其他一些金属,谁能拿到就是谁的,所以大家都想取。如果我们要探测宇宙的奥妙,光在地球上是不行的,我们要发射卫星到其他的星球上去,在月球上建设基地是非常理想可取的。美国总统布什曾经说过,美国愿意找合作伙伴,俄罗斯当然也愿意找合作伙伴。最近我从报纸上看到的,美国不大愿意跟俄罗斯合作,这些东西是完全政治上的,人为的一些东西,这个事情我们说不了。但是作为我们科学家来讲,希望全世界的科学家携起手来,共同团结,一起投资来建月球的观测站。大家分头做,把月球上的环境给破坏了就糟糕了。所以我作为科学家,希望全世界的科学家共同呼吁,共同建立共有的一个国际的一个站,最好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