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访谈 | 外国使节看中国 | 专家学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网上直播 | 视频中国
 浏览中国网栏目

奥运倒计时100天 于丹感悟《论语》与奥运

中国网 | 时间: 2008-05-04  | 文章来源: 腾讯网



于丹老师在上海签售。

主持人:各位网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奥运大讲堂》栏目。今天来到大讲堂的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但是很多网友又觉得很奇怪,好像跟体育没有什么联系,她是在《百家讲坛》里面给我们讲述《论语》的于丹老师。

于丹:大家好,各位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您给我们讲述的《论语》,是用大家非常接受的语言。您当时第一次解读了之后,写了《论语心得》这本书,春节的时候又给大家讲了《论语感悟》,现在这本书已经出来了,很多喜欢于丹老师的朋友,都得到了这本书,不过我今天非常幸运,已经得到于丹老师的签名了。第一本的《论语心得》和第二本《论语感悟》有什么不一样的,因为我们都知道第一部和第二部是完全不一样的。

于丹:对,应该说一样的是解读的方式,不一样的是梳理的主题内容。先说一样的,你看第一本书叫《心得》,我一直强调这里面叫“一心所得”,第二本书叫感悟,也就是说感和悟,仍然是一个人内心的一种判断方式。所以说这两本书有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两本书都不是按照学理体系去做论语的系统研究,而是站在现代人,这样一个读者的角度,我去阅读这本书,我自己的生命经验,我在成长中的感受,跟《论语》之间我有什么样的呼应和默契。我把我自己的一心所得、所感、所悟拿出来来跟大家分享。所以从心得上来讲,和感悟是一脉相承的。

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关于主题。应该说第二本书,比第一本书在主题的划分上推敲得更仔细一些了。因为第一本书还有一点信手捏来的意思。今天看起来,你比如说像“君子之道”跟处事之道,交友之道,在划分的时候还不是特别的内在统一。但是在第二本书的时候,因为我觉得既然《百家讲坛》还有这个动议,希望我继续再讲一讲。特别有的朋友说,你第一次讲的时候,有很多部分还没有涉及到,《论语》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你要读的时候,就要从方方面面,把今天能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尽可能多的解读出来。

第二次有七个道,像君子道德,在君子之道中有所涉及,但是没有把仁爱之道完全拿出来。但其实仁字是《论语》中出现最多的字,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比如第二次讲的“忠恕之道”,什么是忠,什么是恕?坦率的说,这是我第一次讲的时候,我刻意绕着走的,不敢讲,感觉是不是过时了。这是封建制度里,一直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立法,所以我觉得当下讲,我们要怎么去做当下的解读。

还有什么是恕,其实孔子是非常推崇这个的。老实说的就是这个字,他说其恕乎。怎么看忠,怎么看恕?我觉得每个时代都有当下解读。在朱熹的时候就说过“进己为忠,推己为恕”,用这颗心推到别人的身上,将心比心,那就会宽容了,所以他就解读为“忠心为忠,如心为恕”。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你自然就宽容了。

所以我后来觉得,这样一个价值不能绕着走。在今天这个世纪的人,他在今天法制社会人际关系中,对他的一种解读方式,所以忠恕之道也拿出来讲。

特别是主持人说我们这次拿出来是春节,大年初一讲什么,就是第一讲。这是我跟《百家讲坛》编导组,大家后来形成一个默契,共同认定大年初一讲孝敬之道。因为孝是一个太普泛的人伦起点,而且大年初一你经常会看到,都是穿着大红唐装在那拜年的人。这个时候,其实问一问我们的内心,究竟是外在的欢聚的仪式,还是有一份真正对自己老人深深的牵挂,和一种深深的敬重。那么这一年中,除了大年初一,你其他的时候,到底还有多少这种孝心在,能够真正去做。

包括还有一个敏感的话题,就是治世之道。孔子谈为政的内容很多,放到今天这个时代,我说了一定要看到他当时,那种宗法社会的环境,跟今天法制社会的环境,它是不同的。今天如何借鉴他的思想来治事,同时要回避开中国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面,一直把它当作统治数,怎么拔开那层影子,谈今天的治世思想。

再包括像人的智慧之道、学习之道,林林总总的放在里面,就形成了这本书新的七个主题。所以从主题上,它跟第一本数完全不同的,但从解读方式上,是一以贯之的。

主持人:刚才听了于丹老师的讲解,从书的字面上理解,第一本是心得,当您读完一本好书,马上的那种感觉。就是说突然的那种感觉,而不是说经过很长时间的品位、体会,来感觉的那些东西。那么第二本书可能就是感悟,我们从字面上看也是,感悟它可能通过一定的时间,来细细的琢磨。比如您刚才说的,跟中央电视台怎么配合,初一应该讲什么,我们应该绕过什么。

于丹:其实在你说到书题目之前,我自己都没有这么特别认真的想过。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我以前增加在书里说过这个观点,我们老在说觉悟觉悟,觉和悟是两个不同的阶段,觉就是一个瞬间,读到好的言词,心中碰然有所触动,这就是觉了。但是悟是长时间的,悠远的过程。

确实像你说的,《心得》是我第一次在《百家讲坛》讲的。那次为什么叫“天地仁之道”,导演说能讲什么就讲什么,我就讲了一大堆,人家一看这是什么主题啊,其实就是一个总论。但这次《感悟》确实是经过推敲的。孔子说“好谋而成”,你就要用自己的智慧好好的谋划。这次七个之道怎么分布,要找大量详实的资料,做更为严谨的保障,这都是第二本书的时候才这样去做的。



1   2   3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