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看过您在电视里讲,和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种感悟。因为看电视的时候很直观,我弟弟很喜欢看,去年过春节的时候也在看,他就说我不睡,你们睡去吧,那时候有直播,他看晚上的。他说我听了之后,会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去想,我送了他一本书,他说我会在听的时候跟感觉结合在一起,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于丹:你要替我谢谢你弟弟。比如你跟我讲你弟弟在听,我就会觉得特别感动,因为我周围,比如说像你这么大的女孩子,见着我,几乎10个里,8个、9个都说我妈妈特喜欢你,或者说我奶奶特喜欢你,还真是不多,就是像你这个年纪的女孩子,跟我讲说我弟弟会喜欢。
其实我真是更看重,年轻的读者或者观众,对《论语》能有感触。我觉得不一定是说对我讲的内容有什么感触,而是他能信任中国的经典,跟中国人现在生活坐标之间有关联的。我觉得他只要能信任这一点,他自己就会用心去读更多东西。比如说我们的父辈,甚至更高的祖辈,他们可能从小会读很多这样的内容,他们接受的是文革以前的教育。其实和我的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候,对于《论语》经典的熟悉没有那么多了,像你们这样年轻人就更少了。
像说你弟弟如果会喜欢的话,我就觉得特别特别欣慰。因为我觉得我提供的不是什么标准答案,我从来没告诉人说,《论语》这本书里它讲的就是什么,其实我谈的是我读《论语》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觉得每个人读《论语》读出来的感觉都是不同的。但不管他在做什么,他是什么样年纪,他有什么感受,他只要读一下,哪怕有只言片语他能够感悟,也就行了。所以孔子那时候跟学生就是有问必答,《论语》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东西,它里面可能读懂的东西,你自己用心去体会,源远流长。但如果说就翻一番,有几句话记住了,就会很有用的。
你比如说他讲孝敬,如果天下儿女都记住他的话,就会经常想想你爹妈的年纪,想起来一方面是高兴,但更多的是担心。你为他的身体,为他的心情,更多一份牵挂。想想说我答应父母的事情,不要等到下个月,不要等到明年,我回去之后哪怕不吃这顿饭,陪他做一会儿,我也算把今天的孝心尽到了。
你想如果你就记住这么一句话的话,它可能都会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主持人:其实说着说着,还是离不开自己的老本行,想着想着,我就想到体育了。您给大家解读的2000年以前的书,用到了今天,我觉得在今年2008年,我们迎来了百年的奥运。今年8月8号奥运会就要开幕了,您觉得《论语》和我们的中国体育,中国举办奥运会,有没有什么共通的地方呢?
于丹:杨扬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命题,这个题目我觉得分两个层次说。一个层次就是《论语》与奥运,一个就是《论语》与中国体育。
先来说奥运,奥运是什么概念?在我的心里,我觉得奥运,绝不简简单单是一个体育纪年。我们经历的国际上面,各种力量对圣火的态度,以及经历的华人的热情,经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一种空前的彰显,国人这种整个心情的澎湃。这一条路上走过来,你会发现圣火只是一个符号,整个这是一次民族形象的展示,这是中国与世界一次真正的关系的一种打造。
所以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怎么审视奥运。我们从现在来看的话,奥运的倒计时,正好也就是100天了。就在100天前后这个时候,我们怎么看奥运呢?我觉得奥运并不是说8月8号一个大的开幕式,然后留下一些奖杯、一些奖牌,这件事情就叫过去了。某种意义上来讲,奥运会的落下帷幕,才是中国一个国际纪年开启帷幕的起点。也就是说奥运绝对是中国一个国际纪年。而我们在现在,在倒计时100天的时候,应该思考的命题,就是后奥运时代的中国文化何去何从。
大家经常说的“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这是什么呢?这是一种人的精神。你说面对环保不是如此吗?面对社会的任何公益事业不是如此吗?所以我一直在想,什么是后奥运时候的文化。
你比如说,我们由于奥运,首都现在有好多大型的基础设施,都迅速的建立起来了,是不是起来就够了?我们举个例子,就是我们最大的航站楼T3,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我第一次去T3的时候,真的是觉得是太震撼了,过去老觉得去其他国家那些大的机场,经常会有小火车来来回回,会有那么大,这一下,好家伙,T3从设施上来讲,比人家哪哪都不差,非常的便捷。但是有一点我感觉特别强烈,你看T3里到处都是平行的滚梯,设备非常的完备了,但是我们熙熙攘攘的人群,很少有人是自觉靠右侧站立的,后面的人过来,你想说劳驾,过一下,但有时候想想算了,因为人太多。
我就想奥运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光有硬件够不够,我们什么样的软件意识,来跟这种硬件相匹配,才是奥运真正带给我们的持续发展。所以我觉得《论语》其实也不光是一本书,它是一个中国人的态度和理念。刚才一开始我就说《论语》中的仁爱是最重要的,仁爱是什么?学生问老师说,你这讲的太抽象了。其实孔子就说了五点叫“恭、宽、行、敏、慧”。什么叫恭敬?他说“恭则不侮”,说白了,你能对他人必恭必敬,那么你的生命不会轻易遭之羞辱的。
我会经常出去讲学,老在坐飞机。崭新的T3,我已经进出好几趟了,几乎每次都有很强烈的感受。经常我在行进过程中,有人在我面前强行。我们老有习惯从人面前强,你能不能停一下,从人的后面强呢。包括坐出租车,我留心看了一下,绝大多数的人是从车头拎着行李走的。如果所有人都从车头走,车就会慢很多。车头走其实还有危险,司机还着急。如果我们大家都习惯于从后备厢走,拿完行李之后,从后面走了,车子是不影响的,我们的人流也会畅通。包括我说的,如果大家都靠右的话,反而会更畅通。
所以我说T3只是一个小小的代表,我们现在在整个的北京市政,都会看见,硬件在不断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着。但是我们的理念是什么呢?可以说敬则不侮,这是孔子当年的态度。说白了,人跟人之间的表情都是互相的镜子。你说我跟一个人说话,总是笑语春风的,那你对我肯定也是和颜悦色的。有些人身上就带着硬梆梆的排场,他会挑三嫌四的,对什么人都不满,他脸上的表情就算不怒气冲冲,脸上也会冷漠的。所以你要想别人对你怎样,你就要给别人这样的东西。
实际上作为我们这个民族,站在今天这个时候,接人待物的礼仪一定有内在的观念。所以在奥运的时候,为什么从山东曲阜《论语》里的话挑出来,像“有朋自远方来,不矣乐乎”。其实“和”也是《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并不是指重任认同完全一致的标准,他提倡的和是和而不同,他提倡的是每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独立之见,要有自己独立的岗位,每个人都去坚持不同,但整个在一起团队合作的时候是和谐的。形成一种不同,而融合的和谐。
这种和而不同,我们今天也应该用。再比如说《礼仪语》里面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你自己认为不好的东西,也不要强加于人。再比如“四海皆兄弟”,别说用奥运的时候真是挺合适。
主持人:因为我们奥运有人文奥运。
于丹:也就是说人文奥运是最后真正的东西。其实我觉得你是的真是好,我们现在也在想奥运留下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说文明遗产的时候,有一个划分,叫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实际上物质遗产是很容易留下的,我们从现在去拜谒世界上各大古文明,你还能看到遗迹,但是非物质遗产,它是现在正在建设的生生不息的文明形态。当我们争分夺秒倒计时的时候,还能够留下多少非物质的传承,建立一种习惯,一种礼仪,一种态度,一种心情,所有这些东西是非物质的。但是我觉得这是奥运,会给我们真正留下的东西。
所以这就是杨扬刚才跟我说的第一个问题,我说它跟我们的奥运有什么关联。第二个你就说到跟体育。因为我是受训练局的邀请,我大概跟乒乓球(搜吧)队、跳水(搜吧)队,跟好几队都有过接触,大家都一起聊过,关于中国文化跟人的心态。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运动员以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比赛,运动往往都是一个瞬间,就是一个很强烈的、很激烈的这么一种对抗。我们中国好多好多最优秀的运动员,技巧一点不比其他的运动员差,输就输在心理素质上。就往往是在上场的时候,自己心理上急了、躁了,所以很多优秀的运动员,根本不是输给对手,而是输给自己。
什么样才是一个心态?我想《论语》其实不是一个人生宝典,它不是百科全书,不是说你翻到哪一页,明天你就瞬间改变了我一直说心有所感、心有所悟的东西,是让你去慢慢体会。我们翻遍《论语》,君子这个词用的很多。什么叫君子?学生问老师的时候,孔子就说了四个字就是,不忧不惧。学生说就那么简单,不忧不惧就能当君子了,老师说一个人觉得我内心没有什么内疚,我尽心尽力了,哪来那么的忧思和恐惧。
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足球(搜吧)运动员,一到临门一脚,一旦算计自己将进第几个球的时候,这个球一定打分,这时心里就有很多杂念。所以人在比赛的时候,其实是要忘我的。就是你自己完全出于不忧不惧准备的时候,你这种发挥可能是最好的,人在自然状态下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