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访谈 | 外国使节看中国 | 专家学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网上直播 | 视频中国
 浏览中国网栏目

心理专家宋少卫:高考生考前必看心理调节法

中国网 | 时间: 2008-05-21  | 文章来源: 新浪考试

心理专家宋少卫:高考生考前必看心理调节法

高考心理咨询专家宋少卫

2008年高考即将到来,全国考生及家长都在为剩下的几天冲刺而忙碌准备。在这个关键时刻,考生应该怎样调节考前心理?家长应该注意为考生增加哪些营养?考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又有哪些疑惑呢?为了帮助高考考生解答上述疑团,新浪考试频道特别邀请了高考心理咨询专家宋少卫于5月20日(周二)15:00-15:45做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指导考生调节考前心理。以下是此次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娄雷。在昨天的时间当中,我们和大家共同关注了中国第一所高校,对灾区进行反映的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我们得到很多网友的反馈,而且我们也得到很多各个高校的响应,我们在这里要向所有为灾区做贡献的高校表示我们最真诚的感谢。我们今天的访谈将会继续进行,下面将进入到一个高考的心理健康辅导周这样一个环节。今天距离高考还有十几天时间,很多的考生还有我们的家长,现在都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我们怎么样去面对我们的考前这种焦虑呢?在我们今天的节目中,为大家邀请到了全国有名的高考心理咨询专家宋少卫老师来和大家进行交流,宋老师先和大家打个招呼。

宋少卫:新浪网的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刚才您也说,因为地震的缘故,也会让自己心情非常不好,最近加上工作很忙,高考也要到来,还有很多活动,就像我们这种不是灾区的都会这样心系灾区,我想我们灾区的一些同学他们现在心情也是非常不好的,特别是要面对高考。按照您的了解,您觉得灾区的这些同学们面对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一般会有怎样的一些心理波动?

宋少卫:其实坦率地讲,这要看大家不同的情况,有的人在整个灾区的灾难的过程中,可能痛失了家人;有的人可能甚至身体受到一些伤害,造成了残疾,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可能灾难的打击比高考的来临压力大的多。我建议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完全可以应该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这种身体和心灵的康复,可能把高考的这种压力尽可能往后放一放,我觉得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出台了很多很多的政策,比如说把高考的时间推迟,甚至于我估计可能将来也会有一些新变化,比如考分上的一些照顾,一些大学,各地的大学,可能都会对此做出相应的反映,我觉得大家要充分相信国家和政府,肯定能够在各个层面上去保障大家的一些正常学习、教育的权利,我觉得这个方面应该是一定会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出台的。

主持人:我们在以前都会讨论高考不仅考的是我们同学们日常成绩,也会考心理,现在灾区同学面临这么大的变故,我想他们的心理状态首先就不可能像我们普通同学那样那么平静,但是高考这个事情又是不得不面对的,不可能因为这个事情我们灾区的同学就不参加高考,就没有上大学的权利,我们还要给他这样一个机会,还是要面对。那大家该怎么去调节呢?

宋少卫:我觉得其实对于大家来讲,你的考试已经跟普通的非灾区地区的同学考试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了,我想这一点不光是同学们自己,其实国家和各地的政府、学校,都会考虑到这一点。我觉得在心理上应该放得更平和一些,更平稳一些。其他的我觉得该交给学校,交给政府去考虑的事情,你不要去考虑过多,你自己的负担就会减轻下来。另外一点,我觉得大家也要去考虑,实际上我在跟我同样处境的同学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样一来的话,可能你的紧张情绪会相应的少一些。

主持人:我们大家看到前一阶段的报道,很多高中同学现在晚上都拿着手电继续读书,我觉得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会更显现出来,就是高考最后冲刺这个阶段,您觉得他们还有必要这样非常发奋的读书吗?

宋少卫:坦白的说,我个人不赞成这样子,因为实际上学习,我们既要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更要考虑到效率,其实你的有效学习时间是最重要的。我们注意到有一些同学他可能学的很用功,很刻苦,但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你问他你到底学会了多少?他并不能很好的去说出一二三来,这个是我们说的无效学习时间。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我倒建议大家晚上能够很好地去休息一下,然后白天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制订出来,这样可能会更好一些。

主持人:我今天在做访谈的时候我看到留言里面有一条是四川的,我觉得这位网友说得挺有道理,地震虽然给我们大家带来了灾难,但是好在它是进行到最后复习的后期了,主要大部分时间其实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基础打得比较夯实了,所以这个时候只要稍微平静一点,进去答题就不会出现太大的意外。

宋少卫:的确是,因为一般的学校一模二模可能都过来了,而且拉网的这种复习和筛查工作已经都走过一两轮了,所以对大家来讲我觉得有的时候到了高考前的最后关头,就看谁能够挺得住,能够很顺畅地跟着这个步调走下来,坚持到最后,就会是一个胜利者。并不是说再到最后你能够去提升多少,更重要的是逐渐在考前能够形成一定的规范和线路,怎么讲呢?就是好多同学在考试的时候他会觉得我特别怕出现一个现象,突然出了一道题,从来见都没见过,想都没想过,不知道怎么去做,这时候的确有些同学会心慌。我们现在在考前的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实际上不是你做多少新题,而是思考一下,这些原有的题目,或者说一些真题它都是怎么样去出的,它是考的哪些原理,可能同学们平时都习惯于作题,但是他对出题想的并不多,那你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一下。你能从这个角度来想问题的话,实际上你对这个老师出题的思路和线路把握会很清晰,一旦你做到这样子的话,我觉得你在这段时间的提升会更有价值和意义,而不是再去做多少题。所以大家其实思考的东西会超过前期动笔去做,去抄,去背的。

主持人:我觉得您刚才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就是我们灾区的这些同学们其实现在不用太着急,只要把心情放平静,然后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复习进度再去尽力地复习,因为关键我们是跟四川的这些同学们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的,我们不会说因为灾难在面前,我们还要跟全国的同学们去一起PK。

宋少卫:对,而且还有一点,我觉得娄雷,就是即便是对于全中国的孩子来说,其实这次地震都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很大的震撼,既包括一些灾区的同学受到了,亲身受到了这种震撼,也包括很多非灾区的孩子们在心灵上的震撼,我觉得这种震撼实际上都会形成一定的冲击。但是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很多的孩子,因为最近包括这几天我一直都在做高考前的咨询和辅导,我注意到很多孩子谈到地震的时候,实际上心情都是非常非常沉重的,很多人尽他们所能捐款,去写一些和发表一些跟地震和救灾有关系的文章和心得,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国家的很有必要的行为,使这些孩子们能够重新去反省,反省自己作为一个中学生,作为一个生者,他们的责任和人生的价值。所以我觉得这种冲击不简简单单是对灾区的孩子的。

主持人:对,宋老师您看,我觉得对于我们灾区的同学当中,有一点可能是没有办法和其他的一些普通同学比的,就是他们无论是在复习的时候,还是在做题的时候,他们或许都会想念亲人,特别那些在灾区里面这次因为地震原因失去亲人的我们的同学们,我觉得无论是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是在做题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让他们一下子忽略一切事情不计,然后全心全意考试的。您觉得像这种丧失了亲人的痛楚,在最后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它能够减轻一点呢?

宋少卫:我觉得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的确是很难,我们想要奢望用一个、两个简单的方法,能够去使这些同学从悲痛中走出来,我觉得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但是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地非要做什么事情,如果他们想念自己的亲人的话,那么就更好地去面对这个事实,我们更好地去面对自己人生的挑战,是对逝去亲人的一个最好的告慰。另外一点,我建议大家如果你确实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那么把你的这种悲痛和伤感写出来,你在写的过程当中既可以运用普通的白话文的写法,也可以尝试用一些古文去写一写挽联和悼词,同时你也可以写一点英文的东西,能够很好地去告慰你的亲人,同时又对你的考试有一点帮助。更重要的是当你这种情绪写出来的时候,你可以更好地去面对这件事情,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常用的一个方法,叫做自传体治疗,我相信对灾区高三的同学们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主持人:是不是有时候该哭就哭出来,比如想念亲人。那我觉得想念我们的亲人就把它哭出来,哭出来可能能够好一点。

宋少卫:对,的确在面对这种伤痛的时候,痛哭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当然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家长在面对孩子这种伤心欲绝的情况,包括老师,我们最好的方式并不是说一定去很好地劝慰他,要多说很多很多话,并不需要,有的时候我们只是坐在他的身旁,简单地握握他的手,拍拍他的肩,可能就能够让他感受到这种团结和关爱的力量,就已经足够了。确实这种伤痛,好多伤痛都是无声的一种方式在表达,但是这种疏导是很必要的。在灾难发生的时间越短的情况下,越让孩子有一个叙述,有一个简单的解释,有的人可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怀疑,就是说为什么老天爷要如此来对待我?我觉得这些作为我们来讲,我们要很好地去跟孩子做沟通,让他能够把当时发生的,让他无法忘怀的一些事情说出来,甚至于我们跟他一起去回忆,也许是残忍的,这在心理学上我们叫做伤痛时间,的确,也许他没经过这个伤痛时间也许会把这个伤痛拖得很久。

主持人:比如说一个高三的同学,所有人问他当时发生了什么,他都不答,所有人问他一切话他都不说,他把所有自己的动力都转化在了考试当中,但是老师提出这种情况反而非常危险,因为高考结束之后他突然间之间觉得自己没有这种奋斗目标了,当他不得不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可能整个人都崩溃掉了。

宋少卫:的确,既要让同学们化悲痛为力量,又要把这些悲痛和力量做一些疏导和处理,这是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心理工作者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能。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