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初的道德榜样

发布时间: 2015-02-11 15:56:2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佟静

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学习内容。道德,是孩子终生受用的一门课程。父母是孩子最初的道德榜样,这种榜样作用会一直影响着孩子,直到孩子人生终结的那一刻。

一岁时是学习说话的时候。过一周岁后,孩子开始说“爸爸”、“妈妈”,渐渐地还会“妈妈,妈妈”地连着说话,还能够大致听懂父母说的话。一般2岁的时候就可以说300多个单词,3岁的时候能说1000多个单词,4岁的时候能说1500个以上的单词。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孩子学习说话的速度有多快。

在孩子的人生中,能够用语言进行交流是具有革命性的。因为,孩子能够听懂说话,说明他开始能够理解语言规则。如果你对他说“不要碰”,他就知道那就真的“不应该碰”。

如果不让孩子做,但孩子却想做,那并不是孩子没有听懂你的话,而是他很想试一次,这是孩子开始有自己意愿的重要标志。不要因为孩子过于倔犟而担心,那表明孩子要自立,父母要为此很高兴,因为这时正是培养孩子道德智能的好时机。

要坚决地对孩子说“不行”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所有的事情都非常关心,他们通过父母的话和表情来判断是否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最先学会的语言是什么?是“不愿意”、“不行”、“嗯”等表达积极和消极的词汇。孩子想把塑料咬在嘴里时,如果你说“不行,脏”,孩子就会停下来。就算孩子不知道不行的理由,也会理解自己不应该那么做,也就是说,就算孩子不能判断行为的对错,他还是能够区分父母的意思是允许还是阻止。因此,当孩子做出错误行为时,父母要坚决地说“不行”。通过这些,孩子会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

这个时期的孩子,恐怕你整天跟在他的后面都是照顾不过来的,甚至会让你有一种想把他捆起来的想法。就连与孩子说话都会让你很疲惫。我可以理解父母疲惫的感受。但是,这个时期非常重要,不要错过任何状况,及时地对孩子说“不”。

这与逐一地学习单词是一样的,会说“香蕉”不等于会说“西瓜”,父母培养孩子的道德智能时,要把不应该做的事情一一告诉给孩子。还想再嘱咐您,说过一次“不行”的事,以后也要一直坚持。当孩子想要玩遥控器的时候,如果第一次不让他玩,后来却因为嫌麻烦就听之任之,此后,孩子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去摸遥控器。

给孩子说明不行的理由

休息日的时候,我经常在家附近散步,有时在游乐场可以看见母亲们吵架的场面。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孩子打架变成大人打架的情况。孩子们互相争着玩娱乐器材,哪个孩子受了伤,哪个孩子的妈妈就会最伤心。明知道孩子们之间打架是正常的,但情感总是战胜理智,失去给孩子说明错误的机会。

三四岁的孩子不知道礼让,共鸣能力还没有得到发展,因此都是自私的,只是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虽然父母一再告诉孩子要按顺序排队玩滑梯,但孩子还是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父母要给孩子说明这么做的理由可能会很难,但就算孩子听不明白,父母仍有必要详细地给孩子说明。

“想玩滑梯对吗?别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样想玩儿,所以你应该再忍耐一会儿。”

这样,孩子就算不太理解妈妈的话,他还是会明白自己争抢的行为是错误的。思考也是一种训练,因此父母要耐心地对待孩子,训练孩子思考行为的对与错。

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模仿父母。仔细观察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我们发现,孩子们会模仿父母平时的言行举止。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现在看来,前面所提到的父母在游乐场为了孩子而吵架,这无疑会对孩子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道德榜样,这种榜样作用会一直影响着孩子,直到孩子人生终结的那一刻。

经常打架、动用暴力的父母,不论他们如何认真教育孩子,对孩子都会有不良影响。不只是打架,就连饮食习惯、对待感情的态度,孩子都会向父母学习。因此,父母正确的言行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父母要明白,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孩子的“道德教材”,孩子正在关注你的一举一动。模仿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因此父母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榜样义务。

小编总结:孩子的道德教育问题是需要很长时间去摸索、探讨、学习。孩子的成长阶段,学习的方法是模仿。家长是往往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孩子能否建立良好的道德,是家长能否在孩子建立良好的榜样,无论是言行习惯、还是心理、感情等。

责任编辑: 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