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人梯无怨无悔,培养大批特殊教育事业接班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特殊教育的意义、任务、要求、保障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巨大的师资缺口,繁重的事业发展任务,是摆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郑璇老师看到文件以后,反复认真读了七八遍,积极回应国家对特殊教育发展的相关要求,以一个普通特教工作者的身份,向学院领导沟通特殊教育的建设想法。工作中,郑璇悉心研究教学方法改革,在全国首创“三位”课程教学模式,即将“语文+手语+沟通技巧”进行融合式教学创新,搭建与聋生之间的精准、便捷、畅通的高效沟通桥梁,为学生创设了自主、灵动、和谐的“特殊教育课堂生态”。她良好的师德师风,在“聋·听”两个世界自由穿行……
作为硕士生导师,她在特殊教育专业的听力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方向带领了8名研究生,独立承担了面向普通大学生的手语课和面向聋生的十余门专业课,近六年培养了720余名特殊教育本科人才。此外,作为教育科学学院“聋教育”学科带头人之一,郑璇团结带领9名聋生授课教师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积极申报和参与重庆市级课程改革重大项目。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手段采用、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下足功夫,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她的课堂常常坐着其他专业和兄弟院校慕名前来旁听的师生。著名特殊教育专家张宁生教授在听了她的手语课后,激动地赞扬说:“这是我听过的一堂最棒的高校手语教学课!” 2014年,通过2014届学生的不记名网评,郑璇被评为“重庆师范大学最受毕业生欢迎的教师”。
在支持特殊教育学生就业方面,她跑遍重庆市各区县残疾人联合会,为学生联系和开拓实习渠道。她走访了重庆市开关厂、重庆远大印务有限公司、富士康集团等十余家大型企业,为学生联系就业单位,一名聋生已成为富士康聋人员工管理岗位的业务骨干。她培养的特殊教育毕业生有720余名,其中聋生就业率达58%,普通学生就业率达92%以上,为成就学生就业与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严谨治学崇尚学术,为特殊教育研究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特殊教育一线教学名师,郑璇始终认为:“特殊教育最大的特殊性源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师资紧缺,相关科研成果匮乏,在教育公平呼声愈来愈强烈的时代背景下,特殊教育研究必须满足特殊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
近十年来,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代表城市手势语料采集、信息标注和语料库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语言接触对聋人手语发展演变的影响研究”、校级项目“聋人手语的语言学分析及其教育学意义”、“以聋人大学生沟通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三位课程体系开发与建构”等4个项目;主研“中国手语类标记与类标记谓语研究”、“中国手语方向性动词与同时性结构研究”、“我国残疾青少年的自我决定及支持系统建构研究”、“特殊儿童生涯发展整合性支持模式研究”等国家级重大项目4项;主研“《特殊教育学》双语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市级项目4项;在《现代特殊教育》、《中国特殊教育》、《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1篇;出版《中国手语如何表达非视觉概念》、《中国手语入门——看我们的语言》两本专著和一本译著;许多研究成果填补了目前国内聋人手语语言领域的空白,在手语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科研贡献。她治学态度严谨,独立研究能力强,工作两年时间被评聘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年赴挪威、台湾、香港等地访问、讲学。学术界同行评价郑璇:“开创了中国聋人进入大学任教并获副教授职称和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先河”。
责任编辑: 黄婉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