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猪饭
袁绪航
农历腊月,凛冽的寒风洋洋洒洒地吹散了火红的鞭炮碎片,空气中淡淡缱绻着炮竹的味道。农村家家户户的灶前都装满了甜甜蜜蜜的糖果和五花八门的干果,绑着大红丝带的录音机喜气洋洋地高歌着欢庆的旋律。连冬日,都明媚,陶醉了起来。
原来,在这一吉祥的日子里,农村的人们要杀年猪,吃年猪饭。这一天,大家都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隆重、喜庆,而又欢愉。这是农村一大传统风俗。
天刚蒙蒙亮,微弱的阳光还害羞地躲藏在杀猪佬的刀尖上。主人家请来四个身强力壮的庄稼汉,他们就花生米下白酒,醒醒瞌睡,壮壮胆。这时,妈妈们就会把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们一边推进内室,一边又神秘地叮嘱。孩子们又兴奋又害怕,偷偷摸摸地在缝隙中瞅着死命挣扎的大肥猪,却马上捂住眼睛。刹时间,阳光从天边喷薄而出,灿烂地照耀在每一个角落。院子内响声震耳欲聋,在庄稼人听来却是最丰硕的吉祥,最热烈的庆祝,是来年红火的象征。待肥猪在案板上稍稍安稳,最有声望的杀猪佬便在众盼中娴熟地用利刀瞬间刺进猪喉,下手又准又稳。这时,主人家会用涂满盐渍的大盆急急忙忙地去接喷涌而出的热血,脸上欣慰而满足的笑啊,就是一年来最好的劳作回报。
待刺耳的喘息声渐渐平息,杀猪佬开始刨毛、剖开,麻利地割肉。主人家喜气洋洋地将洗净的猪头供奉在八仙桌上,对着袅袅香柱虔诚地跪拜磕头,嘴里还絮絮地念叨着许许多多来年的心愿。这时,小孩子们准会偷偷摸摸地讨来一小块割下的碎肉,洒下几颗盐巴后,小心翼翼地包裹在白菜叶子内,七手八脚埋在火星摇曳的柏枝灰烬里。然后蹲成一个圈圈,咽着口水等待,你看看我,我笑笑你,谁也不说话。待到几个大孩子手忙脚乱地扒出焦黄的白菜团后,大家伙都急忙站起来,一窝蜂地围上前去,眼巴巴地讨要。每人一丁点,还带着零零星星的灰尘,却慢慢地闻着,小心翼翼地咬着,啧啧赞叹着,吃得比什么还香。咸美,鲜嫩,淡淡的清香,浓浓的乡味,忘不掉的快乐。
好不容易挨到晌午,温阳明媚地裁过枝头,暖融融地照到每一处心坎。袅袅炊烟在后院升起,“咝—”,油溅的声音,大锅铲沉稳的翻炒声,切菜切肉笃笃笃的响声,摆放锅碗瓢盆时叮叮当当的声音,构成农村特有的交响曲。左邻右舍的熟人,七大姑八大姨都被邀来庆祝帮忙,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进进出出忙个不停。大黄狗在灶下心急地叫唤着,用粉红色的舌头讨好地舔着掌厨者的裤角,一群五彩斑斓的小母鸡也顾不得矜持,横冲直撞地在半空中扑腾。热热闹闹,有滋有味。
家乡的习俗是一家有忙,合家来帮,能下力的下力,不能下力的也要吃饭。待杀猪佬们洗净上桌后,孩子们也跟着喜气洋洋地坐在特别设定的儿童专席。丰富的菜肴满满当当地摆了一桌,却不能动,要先恭恭敬敬地“叫老辈”,碗中盛一小团白米饭,将筷子端端正正地摆放在上面。大人们绕桌一圈,小心翼翼地淋下许些白酒,脸色神圣而庄重,毕恭毕顺地邀请过世的先人品尝美肴。孩子们绕着桌子嘻嘻哈哈地推推搡搡,却在遭到大人的责骂后不高兴地撅起小嘴,闷闷不乐地退到一旁。完事后,主人家一声招呼,孩子们便兴奋地冲上来,迫不及待地立马开吃。红烧排骨,菜地里刚刚采下,嫩得出水的蒜苗爆香,放一大瓢浓郁的豆瓣酱和喷香的豉汁,出锅前再洒下一把翠绿的葱花,小排肥水玉润,酥融韧鲜,香爽不腻,可以让神仙也下凡来。东坡肉,放几颗八角桂皮,淋下一碗黄酒,小火慢煨细炖半个时辰,出锅时红红腻腻,晶莹光亮,在一厚墩淋漓汁水中仍扑扑突突着,幸福得似乎在颤抖,硬是能勾出人的魂魄;还有膏腴软糯的咸菜扣肉,鼓鼓囊囊,咬一口肥肉甜溶在心头的喜沙肉,接踵而来,让人舌头也想跟着吞下肚皮,最后一道一定是清香四溢的菠菜豆腐滚血丸汤,沁人心脾,一扫之前脑满肠肥的油腻和肥水,让人的心情在萧瑟的冬日里也舒舒服服起来。
酒过三巡,面酣微醉,男人们大都一把扯下外套,开始欢天喜地划拳喝酒,行酒令,吭山歌。连平时最拘谨的汉子也在烈酒滋爽下热情澎湃起来,卸下一年的劳累,露出最原始、最豪迈的气概和爽朗。女人们也不着急收拾,亲亲密密地围坐在火炕边,开始商量多久灌香肠、腌多少腊肉、到哪儿购置年货等头等大事,还要你一句我一句虔诚地述说着来年的希冀。欢声笑语洒满农家小屋,酣畅淋漓的感觉,滋润四季的仆仆风尘和辛苦劳作。
日落西沉,天幕渐渐黯淡下来。酒足饭饱,人们醉醺醺地起身,主人家立即提着几块上好的猪肉急急忙忙地分发:“拿回去给老人小孩开开荤,尝尝鲜吧!”不要都不行,必须硬塞在你手里。人们推辞着,却最终拒绝不了主人的盛情好意.
家乡农村的杀年猪、吃年猪饭,是庄稼人一年中最热闹、隆重的仪式,是最浓郁、最淳朴的喜庆与欢愉。
这样的风俗特色还有陪嫁陪女儿,老人去世后小辈哭丧,腊月煮腊八粥,祭灶神等。都是奉节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久珍贵鲜活的风俗特色,芬芳了一代又一代人永远无法忘记的童年回忆。
作者:重庆市奉节永安中学校
初三4班
指导老师: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