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十九大报告:新理念新论断超预期

本期嘉宾

时间:2017年10月18日
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韩宇博士

中国网:“中国访谈 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为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报告的内容,《中国访谈》节目组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韩宇博士对十九大报告进行解读。

韩老师您好,欢迎您做客我们的演播室。

韩宇:主持人你好,各位网友好!

中国人民大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韩宇博士。(郑亮 摄)

中国网:今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用了近三个半小时的时间向大会作了报告,咱们先看这次报告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这样的词组,近几年中央也是一直在强调的,那么在此次大会上作为主题提出,有哪些特殊的意义呢?

韩宇:我觉得刚才主持人谈到了,这次大会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可以说,正如您刚才提到的,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的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提的,有的是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来的,可以说在当下中国的政治话语中,很多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无论是我们的党员干部也好,还是我们的人民群众也好——比如现在去问北京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他也可以跟你说两句。可以说,把这些语词、这些关键词摆在一起,作为这次大会的主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上午的开幕会上,李克强同志主持会议的时候,在习近平总书记上台作报告之前,李克强同志作为主持人提议,向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这个默哀,我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更重要的是显示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这个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要不忘我们自己为什么而出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而出发?那就是我们过去讲的,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着我们第一代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打江山。打江山是为什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就是这个初心。牢记使命,使命是什么?那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的使命。但是,使命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具体化的标准,比如革命时代,那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在建设时代要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到了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入新的阶段,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的使命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我们把下一个几十年规划好,我们要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这是第一个层次,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这三句话,改革开放以来,自始至终,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永远要高举这个旗帜。现在我们讲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就是2021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屈指可数就剩下4年了,所以总书记用一个词叫决胜阶段,就跟打仗一样,到决战了,到后面的4年,能够决定我们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第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为我们看党章,讲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所以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也好、初心也好,除了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扛起了民族复兴的责任。大家也知道,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我们历经磨难而不衰,我们在历史上有最辉煌的时候,比如汉唐盛世,同时也有我们最悲惨的时候,不要说别的,只要看我们100年前的时候,100年前什么时候呢?1917年,看看1917年,中国真的是山河破碎、一盘散沙、民不聊生,我们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我们真的到了快要亡国灭种的境地。中国共产党马上成立100年了,这100年期间我们干成了3件大事:革命、建设、改革。我们让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了生机,同时我们在上个世纪,我们在前96年谱写了一种传奇,后面我们还要书写这样的传奇。

中国网: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哪些新的提法和新的论断呢?

韩宇:我个人认为(十九大报告)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大家也知道,在十九大召开之前,有各种各样版本的猜测,但是无论哪个版本的猜测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在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肯定要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我认为总书记今天三个半小时的报告,讲完之后,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我们用几句话形容:第一,很振奋;第二,有一种解渴的感觉;第三,激发我们学习和思考。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大判断。

中国人民大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韩宇博士做客《中国访谈》演播室。(郑亮 摄)

第一,新时代。总书记在报告里面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我认为它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几个关健词;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这个新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二是我们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的目标是要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三是共同富裕,我们搞改革开放,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全体老百姓、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最终的价值指向;四是民族复兴,就是我刚才谈到的,中国共产党人,扛起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五是世界舞台,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时代,这个世界舞台用总书记的话讲,我们前所未有地进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五个关键词,最重要的是回答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同时我们要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就是我刚才讲的世界舞台,中国共产党不仅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还要为世界发展、为人类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二,新思想。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我们逐步形成了中国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里面讲,“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基于对这样的新时代的判断,我们就有一个新的理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我们产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关于革命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就是我们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次我们讲的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什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新矛盾。新的矛盾就是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在我们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个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是什么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我们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我们要分析矛盾的一方,矛盾的一方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书记在“7·26”讲话里面提出了8个“更加”,就是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我们的发展上去了,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层次也上去了,这是矛盾的一方。另外一方是什么呢?我们发展不平衡,我们的发展不充分,这里面不平衡大家也知道,我们面临着几个比较大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比如我们的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问题。不充分是什么?不充分是我们现在的发展还没有满足很多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十八大之后中央提出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因为我们的发展不充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很多老百姓要到日本买马桶盖,说句实话,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航母也能造,宇宙飞船也能造,大飞机也能造,为什么马桶盖等一些生活的基本用品造不出来呢?原因一是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不信任,二是要承认我们的产品质量确确实实存在问题。我们发展不充分的一个最小的例子就说明我们的质量强国还在路上。

第四,这次我们提出奋斗目标,就是要在本世纪的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这里面我觉得是六个关键词,可以用“5+1”来概括。“5”,就是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富强,对应的是经济建设;民主,对应的是政治建设;文明,对应的是精神状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是社会建设,社会的公正与和谐;美丽,这次我们第一次加上美丽,美丽对应的是生态建设,我们国家不仅经济要富足,政治要民主,社会要文明,社会要和谐,人民的精神要文明,最重要的还有一条——美丽中国建设。“1”,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人从1949年建国以后,到后年就执政了整整70年。中国共产党人,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我们的一个目标是什么?就是现代化,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我们不仅仅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是现代化的强国。

这就是我认为的十九大报告里面四个重要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

中国网:韩老师,刚才您也提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变,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长期以来一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在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他又说,“我国仍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如何理解这样的说法?

韩宇: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确确实实,一方面我们讲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了,同时我们一个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首先要回顾一下,我们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这里面要从源头上看是什么问题,就是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

说句实话,像我们经常讲,中国共产党接手的中国是一穷二白的,在1949年我们从国民党手里面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我们从1949年到1953年,后来又经过“三大改造”,确确实实初步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但是社会主义到底应该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样的?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讲,他只描述了社会主义的一个状态。当时我们共产党的老大哥苏联它建设了,但是那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这个核心的问题,我们现在来讲,就是改革开放之前,我们重大的战略上的失误,比如我们搞“大跃进”也好,我们搞穷过渡也好,一个根本的原因,用邓小平同志后来一句话来讲,就是我们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到底有什么阶段?后来做十三大报告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是什么呢?社会主义我们有初级阶段、有高级阶段,社会主义有不发达的阶段,也有发达的阶段,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当时我们说的是什么?是一个初级阶段中,其实就是一个不发达的阶段。所以我们这样一个国情没有变,体现在哪里呢?我们总体一个判断,我们还是处于一种社会主义的相对不发达的阶段,但是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了,就是刚才我谈到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一种需求和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里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美好的生活,现在老百姓不仅是要吃好、喝足、穿暖,还有很多一些非物质的需求,比如民主、法治、公平、环保、安全。再看我们社会生产方面,我国尽管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提高,但是我们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均衡,有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原创能力、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牵引性和带动性还是不强。所以,这次十九大报告里面就有两个重要判断,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化。

中国网: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也提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这个我们应该怎么看?

韩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构建了中国特色新型大国外交。大家可以看到这五年,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因为过去我们是被边缘化的,现在我们走进世界的舞台中央。短短五年,APEC会议也好,G20峰会也好,金砖国家会议也好,我们在多边场合和国际舞台上唱响了中国声音。这里面一个最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多次强调,而这次写进了党代会的报告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有三层含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情怀。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世界情怀是什么?就是我们不仅仅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当然解决自己的问题是首要的,我们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应该为人类社会做些贡献。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含义是什么?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管地球叫“地球村”。现在全球化,我们不搞你输我赢的发展,我们不搞零和博弈,我们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第三,中国政府将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什么角色?我个人认为,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国际的维和行动,包括我们在一些地区性的事务中,包括国际性的一些事务中,我们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要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网:大会报告通常都是概念性极强的概述性语言,但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是有很多通俗的、老百姓能够听得懂的关键细节的语言,比如“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走形、不变样”“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听了这个报告,对这个细节方面您怎么看?

韩宇:我的一个最大的感受,这与总书记一贯的文风是连续性的。大家也知道,这个党代会的报告,一方面是集中全党智慧,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像昨天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了首次新闻发布会,中宣部副部长庹震同志,他作为大会的新闻发言人,介绍了十九大文件起草的组长是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起草组长必然对这个文稿有他自己的要求。可以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要求全党改文风,比如习总书记很多经典语录,真的是精句、大白话,老百姓都能听得懂。比如“两山论”,“两山论”是什么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比如他形容政治发展道路的时候,用“鞋子合不合适只有穿了才知道”来比喻。比如总书记形容那些老百姓的获得感、满意度;比如像“撸起袖子加油干”。像这样的语言,就真正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我们不仅仅是从理论上总结概括,更重要的是要真正让党的理论在党员干部群众中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中国网:韩老师,您作为党建问题的研究专家,您认为十九大后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向纵深方向发展呢?

韩宇: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全社会,包括国际社会都普遍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都在关注一个问题,就是十九大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从严治党走向何处,党风廉政建设走向何处,大家都很关注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几个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韩宇博士。(郑亮 摄)

第一,开弓没有回头箭。总书记在总结五年的历史性变革里面就强调了,这五年可以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五年。你不要说别的,就中管干部我们查处了多少?十八大以来查处了280名,中管干部一般来讲都是省部级以上的干部,就是高级干部,这说明我们对于腐败、毒瘤,用总书记的话来讲是全覆盖、出重拳、无禁区、零容忍。而且人民群众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因为确确实实从严治党,我们敢于拿起手术刀对自己的毒瘤下手,用总书记的话来讲是刮骨疗毒。全面从严治党可以说真的是唤回了人心。所以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还要继续。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新的问题最核心的就是总书记讲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现在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建设是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是现在很多还只是停留在不敢腐。不想是什么?不能是什么?不能腐那就是机制的问题,不愿意也不想那就是理想信念,所以在报告谈到党的建设部分的时候,这方面有重要论述。

第三,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方向发展就是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文化,所以总书记在报告里面强调要反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这里面还特别强调了反对圈子文化和码头文化。实际证明,十八大之后查处的很多高级干部违法的案件,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是连根拔起的。为什么?像查处的山西(的腐败案)也好、云南(的腐败案)也好、四川(的腐败案)也好,很多都是系统性的、塌方式的腐败,它与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环境有关系。政治生态环境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这个的本质是什么?封建庸俗的一些文化。这与我们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是不相融的。所以全面从严治党要下大气力根除这些所谓的潜规则,这些低俗的文化。

中国网:谢谢韩老师今天做客我们的演播室,对于十九大报告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解读。也感谢各位网友收看,再见!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段冰;摄像:王一辰/刘哲;导播/后期:刘凯;摄影:郑亮;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段冰;摄像:王一辰/刘哲;导播/后期:刘凯;摄影:郑亮;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