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12月18日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等部门联合编制的《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正式发布。作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同时,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规范管理也显得越发重要。该行为规范的颁布,对于民营企业境外投资行为做了哪些规定?对于规范其境外投资行为会起到哪些作用?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圆圆为您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圆圆做客节目。 摄影 杨楠
中国网:潘老师,您好,欢迎您做客我们的节目。
潘圆圆:您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首先,请您跟我们的网友介绍一下,这次发布的《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潘圆圆:咱们这次的规范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对境外的经营管理体系,包括规章制度、绩效管理、人力资源这些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是对民营企业境外诚信合规经营,从国内申报到国内获得融资,以及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还有履行合约的一些条款,以及保护当地消费者的权益和维护当地的知识产权,这些方面的内容。
第三方面是对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的履行,包括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当地的公关媒体进行一个沟通,以及推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是对东道国的环境资源的保护,包括在进入投资之前,有一个对环境很好的评估,以及对出现环境事故的预警和处理机制。
最后一部分是海外的风险防范,因为对外投资风险是在各方面的存在的,包括法律风险,以及出现风险的应对、预警也是有方方面面的内容。
《行为规范》主要是这五方面的内容。
中国网: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其实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的比重还是越来越大的。有统计显示,过去五年来,境外投资的70%来自民营企业。那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为什么要为民营企业出台这样一个行为规范?
潘圆圆:我想回答这个问题,我首先需要解释一下对外直接投资的性质,它其实是中国海外资产的一部分,除了直接投资,还有储备资产、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跟个人相似,不同资产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目的的,持有这个现金,可能是要保持安全性和流动性,个人进行股票和对外的直接投资,可能是要获得更高的收益,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国家持有资产的动机和个人或者企业的情况很类似,是需要获得收益的。中国对外投资确实是增长很快,我给大家一个数。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只有大概不到30亿美元,到现在2016年,流量是1900亿美元,将近2000亿,这个年度的复合增长率有38%。从存量来说,当时2003年大概只有300亿,到2016年已经有13000多亿,将近14000多亿。超过10000亿美元。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英国是在2002年左右,达到这个水平,但是英国的对外投资是从十七、十八世纪就开始,所以他是经历数百年的过程。像美国、日本、德国,都是在2000年前后,日本是2012年。所以比较来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非常快速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就是十几年。其他国家少则四、五十年,多则上百年投资存量才达到过万亿美元。
那么可能大家会问,说这个增长快不好吗?我想回答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你这个对外的投资,号称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这个资本流出,是不是全都真正用于直接投资,这是第一个问题,投资的真实性影响中国海外资产安全性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情况怎么样,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因为第一个问题,涉及到中国的整体的海外资产安全问题,就像刚才我们说到,个人持有资产,他肯定要保持安全性,要保持流动性,但是他也有盈利性。中国对外资产里头,除了直接投资,最大的一块是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收益率较低,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情况是影响中国海外资产的安全性很重要的因素。
中国存在较大的外流的资本,它直接导致中国整体的资产的减少,那么对中国的整体的经济安全,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风险。所以我们首先要问的是,号称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里头,有多大比例是资本外逃,有多大比例是用于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方面就是资本外逃,可能在未来几年中,这个问题还会加重,这有几方面的原因。包括美国已经三次加息,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加快,美联储在缩表,这样的话,美国的利率会上升,美元会升值。那么对一些投机资本,它会有个吸引作用,因为人民币相对会贬值,那么这个吸引力会下降,那么这些钱会出去。 然后像在直接投资方面,像特朗普的税改,他降低在美国投资企业的一些所得税的交纳,这样的话,对于一些原本要对中国进行投资的企业,或者是原本要在中国增加投资的外国企业,他可能也会吸引到美国去。那么这样的话,整体的中国的资本是一个外流的这么一个状况,在未来可能会加剧。所以对于中国整体来说,你这个资产数量能不能维持,作为一个净债权国,你的资产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这是《规范》出台的一个背景。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收益情况怎么样。这个也有个国外的数据,就是过去二十多年外商在华投资的一个情况。因为中国是第一、第二大的引资国,外商对华投资量也很大,有一个数据是他们在中国直接投资的收益,大概是在20%左右,尤其是2008年有一个对美国大企业的调研,他们对中国投资的收益率是高达33%。那么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收益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这个目前没有官方的统一的数据,但是有一些测算,总体来说,收益情况是比较一般的。哪怕不跟发达国家比,跟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ODI收益率也是比较一般的。
那么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为什么收益情况比较差?这个就又涉及到几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经营状况,还有一个企业决策的问题。然后另外一方面,是外部的环境因素、东道国的风险,这两方面的因素加总,导致了企业投资收益比较差的这么一个状况。这是《规范》出台的背景。 这两个问题在民营企业是特别明显的。
我们现在说到民营企业。首先,民营企业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从2006年,它占中国对外投资的比重,大概存量不到20%,到现在是有50%,跟国有企业是一半对一半。然后流量的话,您刚才提到,2006年它是占到数量的70%,所以它的增长速度是快于国有企业的。第二个,因为民营企业它的投资规模是偏小,就是每个投资项目的规模是平均来说低于国有企业。但是这个特征是对它的投资有好处的,包括说它决策比较灵活,换一个投资方向可能也比较方便。但是企业在这个投资的决策过程中,它可能规范性也是要差一些的。第三个,民营企业近两年对制造业的投资是比较多的,制造业2016年是占到中国整体投资的15%,是一个很快的速度,第二名,之前都是资源类、能源类的企业比较多,而且大家也知道,资源、能源类是以国企投资为主。那么现在这个民营企业的增长,伴随着制造业的增长。民营企业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投资,面临更严格的国家安全审查。中国的民营企业,包括联想、华为、万向都曾遭遇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一个企业如果曾经违反美国的出口管制,美国对这个企业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会更严格,甚至同一个母国相关行业的安全审查也可能因此升级。企业遭遇安全审查具有较大的负外部性。
这就是两个大背景,一个就是资本的外逃,由于国际的一个政策,一些变化和影响,可能会威胁中国的国家整体的经济安全,还有海外资产的收益会受到影响。第二个是民营企业本身行为和它的投资特点,导致于它会是在其它国家特别受关注,所以我们经过自律和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应该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
那个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中,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包括说审批的时候,它可能并不是太规范,然后到了国外经营之后,它可能也不保持一个跟中国的联系,只有出了问题之后,才跟使馆联系,这样的话,很多具体的情况国内也不知道,也不能帮到他。
还有包括在决策中,它可能会比较冲动,比较盲目,他这个尽职调查的报告、来源,有的时候也并不是来源于大型的投行或者是律所。因为投行和律所为了撮合交易,可能会尽职报告会把它往好的地方写,那么企业如果自己不具备这个境外投资的丰富经验,可能没有办法鉴别这个尽职调查报告的真实性,所以它在投资的时候,会出现预期情况和实际情况差异特别大的这么一个情况。
还有包括说企业在投标的过程中,它也会出现为了获得成功,为了中标,可能会竞相的压价。当时我们了解过一个在波兰的基础设施类的企业投资,当时其实已经有一家中国的国有企业在那儿经营得比较稳定,但是在一个项目的过程中,就有其它的民营企业穿插进来,然后以非常低的价格进行报价。当时那个业主跟这个国有企业,其实是有一个沟通的,认为那个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熟悉,不太合理。对于这个民营企业本身来说,它可能会付出一大笔的费用,包括调研费用、前期费用,但是它最后未必成功,即使它侥幸因为低价拿到了这个项目的话,它后续也可能会因为完不成这个项目,或者说因为它成本没法控制在它自己承受的范围之内,那么项目的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都是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中,对对外投资整体,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一些情况。
中国网:经过您刚才的分析,我们也能够看出,就是民营企业在开展自己境外业务的同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就有种观点认为,这个《行为规范》的发布是给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上了“紧箍咒”,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潘圆圆: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是比喻不太恰当的。“紧箍咒”的意思是接受这个规范的企业,它觉得这是一个对它行为的约束,它对这个规范是一个不接受的态度。这个规范可能对它造成一个不舒服的状态,这样的叫“紧箍咒”。但是我觉得咱们这次的规范,它是中国构建一个整体的海外投资的利益保护、风险防范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刚才咱们在背景中提到,就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它数量增长是很快,但是我们投资不是仅仅为了投资而投资,我们投资是为了去国外获得收益,然后增加中国的总资产,维护中国的经济安全。如果仅仅是一个数量的扩张,这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那么从以前的数量扩张,到现在追求质量、效益,这些都需要一个对企业行为的规范,而且这个类似于规范的情况在国外也存在,当然国外有不同的形式,包括行会、商会,它会对一个企业行为的约束,这样的话大家通过正常的竞争,通过一个公平的市场的公开透明的这么一个环境,和一些投资行为,这样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收益,而不是通过仅仅是粗放式的,数量扩张的,不择手段,仅为了投资扩大数量这么一个目的而去投资,这样是不可持续的,也不是一个长期的投资策略。
中国网:值得注意的是,行为规范还对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注重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也做了明文的规定。这对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活动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潘圆圆:这个规定和内容的出台,主要是应对之前中国在对外投资中的环保风险和一些交易的失败案例,包括很多国家,赞比亚、纳米比亚、蒙古,而且涉及到很多产业,像石化、海洋工程,以及森林砍伐,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关于环境或环保规定,当地对中国企业的一个反对的声音。这个部分的出台,首先是为了防范企业的环境风险。环境风险它有一些特点,包括它不可预测性比较强,因为当地民众的一个反映,民族情绪的上升,以及东道国政府利用这个对于环境保护的一个议题,来煽动当地的情绪,对中国的投资。由于它不可预测性,所以对企业的投资,最早的一个对利润的估计,可能很难实现,所以我们把自己提到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可能会对后续的防范,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作用。
社会责任就是民营企业可能也需要加强一个跟当地的沟通,因为之前民营企业在投资的时候,他可能延续了一个在国内经营的理念,它可能会跟当地政府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关系,那么跟当地民众的沟通,相对会少一些。其实在一些比如说发达国家,或者是说民主政体的发展中国家,它这个民众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包括第三方的中间机构,它也是会发出很大的声音的。所以如果没有办法跟当地的舆论,产生一个比较良好的环境,让当地的公众从真心上感觉到咱们投资,对他当地经济的增加,对当地就业的增加,对当地老百姓生活的改善,他们可能会怀有一种情绪,对中国的投资并不太友好,而并不是通过你去搞定它的政府,就能够把所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但是其实企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特别好的载体,因为它是雇佣当地的老百姓,以及以中国的文化,来对他们进行一个管理和交流,那么他们也可以通过在中国企业里工作,或者来中国,增加双边的一个了解,所以它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效,而且可能对方的排斥心理,也不会那么重的一个方式。民营企业特别有这方面的优势,所以应该更多地加强民营企业,在这个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作用。
中国网: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行为规范,其实是为了引导民营企业,自己更加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以及规避自己的企业投资风险。那么民营企业如何通过自律,来更好地进行海外投资,并且维护中国企业形象?
潘圆圆:民营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它会有一些比较好的选择,包括从您刚才说的防范风险,它可能从宏观上,在做出一个决策,进入一个国家之前,它可能要评估这个国家宏观的政治风险、社会风险,这些可以通过购买服务,以及一些调研咨询,一个比较良好的尽职调查,这些来完成。那么除了这个宏观风险,其实对民营企业影响更大的是微观的风险,就是当地政府的一些政策,一些税收的改变,其它政策的一些改变,可能还取决企业利益的这么一个行为。
对于民营企业,我有几条建议。首先你在进入这个东道国市场之前,你可能更多的去表达一个跟东道国利益的合作,然后在这个投资合作方,你可能会引入一些当地的股东,或者是第三方的投资者,这样大家就有一个共同的利益承担。其实像英国、美国,他们在对外投资中,很多时候采用这种方式。
第二,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它可能会需要增加跟当地上下游的厂商的合作,包括从当地购买原材料,增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系。这样的话,跟当地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当地的接受度会高一些。
还有,包括说更多地利用当地的融资方式,包括在当地上市,从当地银行借款,他们可能当地的经济利益更多的跟咱们在一起,可能政府来影响中国企业的利益这个行为就会大量的减少。
另外对一些不太熟悉的东道国,企业可能不需要先进行重资产的投入,你可能会进行一些技术合作、研发中心,甚至是对当地一个专业人员的聘请,以一个比较有效率的方式来利用资源,而不是把钱都拿出去了,是这么一个风险防范的各方面的措施。
中国网:未来,在《行为规范》的引导下,企业如何更好地开展其在境外投资业务?
潘圆圆:我想这有几方面,首先是一个经营理念的改变,就是咱们规范里头提到的这个经营管理体制,你可能是不再像以前延续一个粗放式的,或者是说你跟政府搞好关系就可以怎么样的这么一个投资方式。应该以一个比较规范的当地的一个经营管理的团队,一个流程,这么去管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对公共舆论的一个管理,就是在当地你需要在社会媒体,在不同层面的老百姓中间,增加对中国企业的接受度,这个也非常重要。对舆论、对危机的应对,对于一些公关的处理,这个也是比较需要注意的一点。
我想还有一点注意的,可能民营企业需要更多地跟国营企业有一个合作,其实刚才讲到民营企业增长速度很快,超过国有企业。但是国有企业在一些行业、一些国家,它仍然是中国特别重要的一个投资者,特别像基础设施、能源资源。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这个赚取收益的目的性会更强,那么在国有企业已经投资的一些项目的基础上,民营企业跟国有企业有一个密切的合作,我觉得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外投资的收益,而且对于中国整体投资来说,也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这么一个局面。
中国网:好的,感谢潘老师您做客我们的节目。
潘圆圆:谢谢你。
中国网:各位网友,我们下期再会。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主持:裴希婷;摄像:董超;后期:刘凯;摄影:杨楠;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