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旗谈农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还需向“更好”努力
 
时间:2018年1月12日
嘉宾: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尚书旗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今年获奖的成果既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比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也有致力于改善民生的的科技创新,其中由青岛农业大学牵头的多种型号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装备,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网《中国访谈》就此专访项目主持人——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

中国网:您所主持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唯一一个农业机械类的项目,得知获奖之后您是怎样的感受呢?

尚书旗:首先是感到很荣幸,能够得到党和国家的认可,这是国家层面的一个成果,首先是对我们这个团队的认可,也是对这个成果的认可。

另外,通过“国家奖”这种形式给予我们团队和行业的褒奖,一个充分的肯定。

图为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您一直致力于农业机械技术的研究,为什么会在这个领域深耕这么久?

 

尚书旗:我是恢复高考后第二届的大学生,我学的就是农机专业,毕业之后就留在莱阳农学院农机专业当老师,那个时候就开始有科研。因为那时候年轻,科研项目比较少,没有完全聚焦到花生机械上,我原来做过玉米的收获机,做过青饲料收获机,还做过相关的其它的装备。从1998年开始,我们就聚焦于花生机械的,从整个机械的研发到产品的应用开始的。

 

因为青岛农业大学座落在山东,山东大家知道,第一大作物是小麦,再就是玉米,排在第三的就是花生。而且我们学校和我所在的省份的花生种植量比较大。花生是一种经济作物,它的经济效益、经济价值比较高。小麦玉米从国家层面,从省里面,大多数人的聚焦都在这方面,而我们作为一个地方院校,如果是跟这些国家级的和其它的比较高层次的团队来竞争,没有优势。我们学校所在地周边就有花生地,有种花生的,实验也方便,做其它工作也方便,我们就锁定在这里。

 

中国网:经过这近20年的研究,您感受到哪些变化吗?印象比较深刻的。

 

尚书旗:整个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整个机械装备的水平也都是在发展的。原来是能够有机器用就行了,现在从“能用”到“好用”,到“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我们的机械装备自然要跟得上形势的发展。这些机械装备的研发不是简单的、粗放的机械装备,而是一种可靠性比较高,功能比较全,可靠耐用的装备。

图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

 

中国网:咱们这个项目这次获奖,主要是攻克了怎样的难题?

 

尚书旗:攻克的难题是很多的,几十个都是有的。这个技术从题目上来讲,我们获奖的题目是“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我们是解决了两个重大环节,一个是播种,一个是收获。在正常农业生产当中的耕地、整地,还有植保、灌溉等等,花生也可以借鉴其它的机具来用,但是“播种花生”是有特殊要求的,“收获花生”也是有特殊要求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玉米和其它种子比起来,要脆弱得多,而且花生种子比较大,它是一种双子叶植物。大家都吃过花生,知道花生它的结构特点,小孩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头睡个白胖子。这个红帐子用专业术语来说,机械强度比较低,如果你在播种的时候有其它的机械装置给它施加外力,稍微大一点它就会造成损伤。一旦损伤,花生不能发芽了。这是以前花生播种当中一个最大的难题,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技术。

通过我们这个团队,特别是前些年的研究,就把非强制排种这种原理用上了,现在基本上全国90%以上的排种器就是我们团队(研究)出来的技术。现在时间这么长了,知识产权什么都无所谓了,我有时候问有些厂家,我说你用这个排种器是哪个人研发的?他都不知道的。但是我们从源头来讲,还是感到很欣慰的,因为大家都在用这个,我们至少是为社会做了贡献。

 

中国网:而且是切实为农民增收了。

 

尚书旗:对呀,增收了。这个苗子很关键,一旦损伤了,等出苗时你再补苗,那时间就来不及了。另外在花生播种上,因为现在大部分地区都是花生覆膜,播种的时候同时覆膜,还要施肥、喷洒除草剂等等,环节比较多。我们把花生播种都做成了能够起拢、覆膜、播种、施肥、膜上盖土、喷洒除草剂等等,有七八项功能,最多的有十一项功能为一体的联合播种机械。这是我们在播种机上的一个贡献。

另外,解决的难题和关键问题,那就是收获上,收获也是非常麻烦的。因为花生果是长在土壤当中,花生、是在地上开花授粉后,然后再钻到地里去长出了花生果。有些地方它的名字叫落花生。我们在收获过程中要把花生果从土壤当中收起来,那就要解决两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如何把花生果跟土壤分离开?从土中把花生果取出来。

第二大问题,要把花生果跟花生秧分离开来。

能够解决这两大问题这是关键的,其它的问题也是问题导向。我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先从方法上,再找到一些技术问题,技术诀窍。有了技术,我们在技术的引导下又产生了装备,这就是我们这个项目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技术突破和装备研发,承担的也是国家的项目,那就是真正解决我们国家的技术问题。

图为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

  

中国网: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愿意耕地、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农村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再像老一辈一样从事传统的农活。这对农业机械化的制造和高端的农业装备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尚书旗:年轻人基本上都不愿意种地了,都不愿意在农村了,都到城里居住。下一步谁来种地?这是咱们国家必须要回答的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咱们国家相应的有这方面的政策,农机化司和农业部都提出来了,十三五重点做的工作是全程、全面机械化。

对农机工作者来讲,将来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不仅仅是解决这几大粮食作物,农机化司以农机推广总站为牵头单位,成立了国家九大作物的全程全面机械化小组。九大作物,一个作物大概有五到七个人组成了专家团队,这个举措挺好的,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从研发层面,国家现在有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还有一些其它项目的支持,从研发当中来支持更多的、更新的农业装备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在企业农机制造这个方面,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大的政策,十大类的智能装备制造,农机装备在十个之一,第十大装备,这个也能够保证。

  

中国网:那你怎么看待未来我国高端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呢?

 

尚书旗:这个发展趋势就是根据刚才我们所说的,全程、全面,我们缺的要尽快的研发出来,还有一些农业机械的薄弱环节,像棉花的收购现在仍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甘蔗也是。我们说到花生,虽然我们的花生获奖了,这个机械也获奖了,但是我们前边做的工作是花生播种,是小型化适应机种,以后要发展大型化。现在是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网:可以说这也是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也期待项目组可以取得更多的硕果。好,谢谢!

 

尚书旗:谢谢!

(本期人员——主持人/责编:佟静 摄像/后期:刘凯 摄影:董宁 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尚书旗谈农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还需向“更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