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的精神永远不过时

中国网 | 时间: 2010-05-06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看到那种欢腾的场面,我想很多中国人是永生难忘的。所以后来有很多人觉得当时的精神特别可贵,当时很多报道都有很高的评价和学习,您怎么看待这种精神?

周均伦:研究两弹的精神是应该的,1999年中央开了一次会,这次会我也去了,表彰“两弹一星”的有功人员,分配了我一个名额,因为过去跟聂帅到过基地,所以机关给我一个名额。“两弹一星”的大会上面,总结这个精神的24个字非常好。第一个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我看了一下,总结的非常确切。“热爱祖国”是最基本的东西,你想想我们搞“两弹一星”的著名科学家,当时表彰了20几个,这个里面绝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回来的,只有极个别的是国内培养的。

中国网:因为热爱祖国所以才回来的。

周均伦:他们都是学业有成,在国外有很优厚的待遇。许多人我看到了他们的简历,西方国家也知道留人才,要把他们留下来,给他们优厚待遇。他们都放弃了这些优厚待遇,就是讲我们的祖国要强大。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回到祖国。所以只有热爱祖国才能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一直到现在还是应该提倡的。

第二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我们的基础这么薄弱不艰苦奋斗怎么能够出来,我们想争取外援,后来外援失败后,我们只有自力更生。当时聂帅制定方针的时候非常正确,因为如果没有自力更生的方针,那么也无从征求外援,也无从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已有成果。只有以自力更生为主,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我们基础薄弱,所以只有自力更生。我们确实在很困难的下面,很多东西是难以想象的,这些都是高科技,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弄不出来的。

中国网:当时的人都深有体会。

周均伦:对。我虽然没有参加科研工作,但是在旁边看到了,是见证人。我们碰到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

最后一个,就是要“大力协同、努力攀登”。“大力协同”是毛主席提出来的,当时确定两弹攻关,毛主席对两弹攻关的报告有一个批示,就是“大力协同,办好这件事”。实际“大力协同”过去也在做,钱学森同志非常赞同聂帅的做法,聂帅把大兵团作战的做法用到了科技方面,组织各个方面大协作。因为我们的基础薄弱,就只有大协作。大家要研究原子弹,学校也要参加,工业部门也要参加,国防部门也要参加,地方科研部门参加,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它在两弹攻关时是很重要的主力,好多基础的工作都是中国科学院来做的。

中国网:这24个字是特别经典的总结“两弹一星”的精神,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做到代代传承,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

周均伦:搞大型的科技还是要贯彻24个字的精神,“勇于攀登”现在来说就是创新。我们的经验教训也很多。

我作为一个老军人,一直在部队里面工作。我虽然没有打仗,但是一直在研究战争的这段历史,一直在接触这方面的资料。所以我们的人民军队走过来是非常不容易的,真是生生死死,有多少先烈牺牲了。聂帅整理回忆录的时候,他就回忆了很多先烈,在他身边倒下的,他的警卫员在战斗的时候,他就是在冲锋的时候牺牲了。警卫员背着托囊他一直保留着,交给军事博物馆。

我曾经听到外电的报道和评论,讲中国的劣质装备打败了优质装备的敌人。他们讲是日本有武士道精神,德国是法西斯精神,他说中国是靠什么支撑,用劣质装备打败优质装备敌人,特别是像抗美援朝。外国朋友都觉得不可理解。但是实际上,他研究中国的历史就可以理解,因为中国的工农红军都是被压迫的人民,他们为了求得解放,为了自己的理想。其中有很多的知识分子,很多人是出生在地主富农的富有家庭,但是他们的理想就是要爱国、爱人民。所以是这个理想支撑着我们的军队一步一步走过来。

现代战争科技很发达,但是千万不能够忘记,再先进的装备,必须要由人来掌握。如果人没有明确的理想,是不会成功。(完)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