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阅兵:毛泽东为何点名聂荣臻任总指挥 |
中国网 | 时间: 2010-07-05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抗日战争期间,聂荣臻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聂荣臻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又与师长林彪一起指挥了“壮军威、振民心”的平型关战斗。之后,第115师被“一分为二”:林彪率主力转移吕梁山地区,聂荣臻带领独立团等约3000人留守五台山地区。 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从此,聂荣臻带领这3000人开始了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当时,军区机关的同志开玩笑,要问司令部有多少人,答案是一盆菜就够吃,一条灶就够睡了。 聂荣臻临危受命,对“三千子弟兵”发出动员令后,开拓性的采取了“九大措施”:一为宣传政策,二为整编部队,三为坐镇阜平,四为培训骨干,五为机动歼敌,六为建立政权,七为制定法规,八为开辟冀中,九为进军冀东。 “九大措施”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强大的敌人背后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强敌围攻中不断发展壮大。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其中就有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白求恩。 1938年6月,白求恩从延安启程前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临行前,毛泽东专门找白求恩谈话。毛泽东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白求恩在晋察冀见到聂荣臻后,把毛泽东的这番话转告了聂荣臻,并笑着对聂荣臻说,你这个鲁智深,同那个鲁智深可不一样哟。鲁智深醉打山门,把寺庙破坏了,你却保护了五台山的寺庙。 1939年1月,聂荣臻写了份晋察冀初创时期情况的报告,着重叙述了晋察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的经验。毛泽东阅后,大加赞赏,当即决定将报告单独成书,在延安、重庆两地出版,并亲笔题写了书名《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还执笔为书作序,称该书“是十分宝贵的”。朱德、王稼祥也分别作序。 《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是第一本系统介绍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专著,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的时候,针对国民党的军事挑衅,曾给聂荣臻等人发去电报:你们越多打胜仗,我们在这里越安全;你们越多打胜仗,我们谈判就越主动。 聂荣臻心领神会,领导晋察冀军区部队对国民党的军事进犯进行了自卫反击,先后进行了上党、邯郸和绥远战役,大量歼灭了入侵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 进入北平后,聂荣臻身兼6职 全面内战爆发后,聂荣臻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指示下,先后指挥了大同集宁战役、正太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坚守和发展了大片解放区,为屏障东北,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进入北平后,聂荣臻经历了他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此时,他已身兼6职——中共华北局第三书记、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市长、北平市军管会主任。 聂荣臻一身多职,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后来也在回忆录中说:建国前后他“很是忙了一段时间”。 新中国定都北平,作为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深知肩上担子的份量。 人民解放军入城式之后,聂荣臻首先抓了稳定华北的两件大事:一是迅速改编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0万起义部队,二是剿灭土匪,根除匪患。北平的社会治安状况,干系重大,影响极大。 在聂荣臻卓有成效的领导下,这两件大事进展顺利并大获全胜。仅仅半年时间,北平人民就第一次享受到了和平与太平的幸福。聂荣臻还没有喘口气,毛泽东又指名道姓,让他担任开国大典阅兵式总指挥。 身兼7职的聂荣臻感到分身乏术。由于新中国成立在即,他只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开国大典上,集中在开国阅兵上。 当他走上阅兵总指挥这个新岗位时,距离开国大典只有50天时间。受阅部队的选调和编组、阅兵程序和训练,等等,都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都需要他亲自拍板,心里着急啊!他多次主持召开阅兵工作会议,听取受阅部队的情况汇报,还多次到先农坛、北苑、黄寺等受阅部队营地指导训练。 聂总不仅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还具有良好的军人素质和不同寻常的将帅风范。他深知,从前线打仗转到在直线加方块的操场上走队列,对流血负伤、战功累累的指战员们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他说: “我们这支军队走过雪山草地,从金沙江到黑龙江,从长白山到南海边,英勇作战,一往无前,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在这次阅兵中,我们一定要展示出这种精神风貌。” 聂总虽然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官,什么恶仗硬仗都打过,但此时他却不得不十二万分的细心,对各受阅方队的领导语重心长地叮嘱: “……别看这些事小,一旦马摔在天安门城楼下,装甲车开不动了,整个阅兵不就乱了套么?我们打了几十的仗,才迎来这一天,历尽艰难,我们要倍加珍惜。” “这次阅兵是建国后第一次,全国人民看着我们,还有外国客人参加,一定要下最大的决心搞好,尽可能搞出高水平来。把一支队列整齐、步伐一致、军姿严整的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展现给全国人民,展现给全世界人民。” 防空问题是开国大典时最为重点的一项工作 开国大典时的防空问题,是聂荣臻最为关注、重点布置的一项工作。 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国民党空军的空袭也日益频繁起来,人民群众经常处于被空袭的危险和惊扰之中。 针对这个情况,中央军委早在1948年8月9日就提出了对城市要地实行“积极防空”的方针。1949年4月,聂荣臻兼任平津卫戍区防空司令员后,对防空工作一直抓得很紧,脑子里始终装着一件事。 那是5月的一天。 4日午饭时分,国民党空军驻青岛部队出动6架B—24型轰炸机,对北平南苑机场实施轰炸,毁伤飞机4架,轰炸引起的大火烧毁房屋196间,死伤24人。 这些死伤的人,多是进驻机场的第四野战军第40军第118师的指战员,他们没有倒在白山黑水的鏖战之中,却在新中国成立的曙光中丢了性命,实在是可惜,令人好不伤痛! 阅兵筹备工作刚刚启动时,北平还闹过一场误会。 7月7日,北平市在天安门广场召开抗战胜利纪念大会,郭沫若到会讲话。 大会进行到一半时,在庆王府值班的华北军区司令部耿树平参谋,接到山海关方向空中监视哨报告,有两架敌机正朝北平方向飞来。耿树平一边通知监视哨,让他们再仔细确认一下,一边报告参谋长唐延杰。两人正在商议要不要向上级报告、要不要通知会场采取措施时,山海关来电话,说刚才空中两个黑点是老鹰,已经折回飞向大海方向了。 虚惊一场。 华北军区司令部电话能直达天安门,如果草率通知会场躲避敌机,那十几万人的大会就会立刻大乱,后果不堪设想。生活在1949年的北平的人们,多少有些惊弓之鸟的感受。 针对于此,8月15日,周恩来指示中央军委航空局在南苑机场组建一支具有作战能力的飞行中队,担负保卫北平的防空任务。开国大典的时间定在10月1日下午3时,也是出于防空袭的需要。在筹备开国大阅兵的日日夜夜里,聂荣臻事无巨细,大事小事,都考虑得非常细致,甚至亲自决策。天安门前的阅兵预演,他更是亲临现场指挥。 从9月27日这一天起,北平改称北京。 9月30日,聂荣臻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司令员”的名义,就开国阅兵事宜,发布命令: 一、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日,特定于10月l日15时在天安门广场及其附近地区举行北京卫戍部队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部队之阅兵典礼。 二、凡驻扎北京之步兵、骑兵、炮兵、坦克装甲兵团、摩托兵团和空军、海军代表部队均参加阅兵典礼。 三、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检阅。 四、本人受命为阅兵典礼总指挥。 五、阅兵典礼一律着夏季服装。 六、各部队指挥员应派出标兵。 七、为调节阅兵场各动作及维护秩序,特组成阅兵指挥所,由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任指挥所主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为指挥所副主任。各受阅部队在阅兵场及分列式中均应听从指挥所之指挥。 开国阅兵在即,聂荣臻一切准备就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