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使会谈
1955年4月,王炳南出任中国驻波兰特命全权大使。7月底的一天,王炳南和大使馆的同志们去郊外野餐时,机要秘书送来了中国外交部的一份电报。这是一份发往驻英代办处的电报,内容是说,美国通过英国方面的斡旋,向我建议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电报加抄驻华沙大使馆。王炳南读了电报心里有些纳闷,为什么发往驻英代办处的电报要加发到华沙使馆?旁边的使馆工作人员猜测可能是要他去参加会谈。果然几天后,他接到了中国外交部关于要他担任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首席代表的正式通知。
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消息一公布,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各国重要报刊几乎都作为头版头条新闻予以报道,并作了许多评论和预测,王炳南个人历史、他与周恩来的关系,甚至私人生活,一时都成了报刊上的新闻。
对于会谈的议程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一开始双方就有很大的距离和分歧。我方认为会谈应着重讨论台湾问题及安排杜勒斯国务卿和周恩来总理的直接会谈和建立两国的文化联系等实质性问题。美国则只想先要回扣押在中国的美国人,并要求中国保证不对台湾使用武力。实际上会谈中最尖锐、最突出、最棘手、最不可调和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最后为方便会谈先开起来,我方同意了先谈遣返侨民问题。
会谈地点仍选在日内瓦,确定于8月1日下午在国联大厦一个小会议厅举行。当王炳南等中国代表步入会议厅时,许多新闻记者都友好地招手致意。美国首席代表是约翰逊。
第一次会谈比较顺利,气氛是轻松愉快的。第二次会谈只进行了l个小时就结束了,双方提出了遣侨名单。王炳南提出的名单中就有钱学森的名字。
在第三次会谈中,约翰逊一开始便要求中方立即无条件地让所有在中国的美国人离境,以便为进入第二项议程即其它实质性问题的讨论扫清道路。王炳南认为如何处理美国在华被押人员问题是会谈的内容,决不是继续会谈的条件。因此他郑重地重申我国对遣返中国留学生和侨民的立场,提出美国必须立即释放那些被无辜监禁的所有中国人,使他们有机会返回祖国。这时约翰逊已不再提扣留有技术的中国人是美国的法律了。
约翰逊代表美国政府,固执地坚守着他们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的所谓原则,即使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怕造成承认中国的印象和结果。如王炳南提出授权印度驻美大使馆照管中国侨民,他就始终不同意,生怕这就等于承认中国对居住在美国的侨民负有合法的领事权利,就等于承认了中国是个主权国家,排除了台湾当局。经过好几个回合的斗争,约翰逊理屈词穷,经请示杜勒斯后被迫接受中方的意见。但说不能用“授权”两字,只能用“邀请”,以减少中国的合法性和法律责任。王炳南断然予以拒绝。所以会谈的遣返侨民问题反反复复进行了多次却无积极成果。会谈进行了11轮后,到了8月底,会谈从每周举行3次减少到1次。会谈形成程式化,双方轮流照本宣科,互不用语言攻击对方。王炳南为首的中方代表始终彬彬有礼,他们的立场是坚定的,态度是严肃的,但言之有理,举止沉着,保持着良好的外交风度。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王炳南可以大胆地同约翰逊进行私下接触。约翰逊也取得杜勒斯的同意,也和王炳南进行个人交往。于是出现了有意思的情况,他们在会谈桌上非常严谨,各自守住一条防线不放,会下却常有些友好的私人交往。在正式场合不便说的话,私下可以磋商,交换看法,摸摸底,甚至还可能有点突破。在会谈僵持不下时,为了缓和一下气氛,有时就互相邀请吃饭。首先,约翰逊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想了解我方的态度,又要避免记者的视线,便在一个僻静的山上找了一个别墅,悄悄地请王炳南他们去吃饭,在饭桌上解决了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后来为了同样的需要,经请示周总理同意后,王炳南也在同一地点请约翰逊吃饭,甚至还邀请他们来看中国京剧团在日内瓦的演出。他们高兴地接受了邀请,但一再叮嘱说,要保密,千万不能让记者知道。看完戏,约翰逊称赞道:“这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艺术表现,是美国没有的。”
另外,王炳南从华沙去日内瓦,中途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换乘飞机时,也常常和约翰逊相遇,同坐一架飞机,回来时也一样。有时因天气不好,飞机不能起飞,他们还被安排在同一家旅馆住宿。王炳南和约翰逊好像成了一对旅途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