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两会”,有预测说:“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是本届“两会”的热议话题。
我看到一幅对联:
上联是“地价涨房价涨油价涨电价涨水价涨粮价涨肉价涨蛋价涨菜价涨药价涨医费涨学费涨税费涨罚款涨婚费涨送礼涨丧费涨这也涨那也涨怎一个涨字了得,涨了还涨”
下联是“上学难就业难买房难租房难结婚难育儿难就医难养老难赚钱难办事难加薪难做事难告状难维权难行车难停车难走路难男也难女也难看世间难字当头,难上加难”
横批“涨易活难”
这是民生的民声,所以委员、代表们要讲民生,不得不讲民生,但不能停留在数碗数碟的絮絮叨叨上,咱们在表像上看时还得往深里想。
对中国而言,2010年将是一个能否重大转折的一年。
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天,站在准小康的门槛上回顾和前瞻,我们发现正处于一个历史的结点,过去3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实〝杀出一条血路〞来,当下的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凸显,这是伴随经济建设〝单腿跳跃〞发展而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社会建设为重心的发展中逐渐解决。
社会建设的核心议题是要解决〝两个二元化〞问题,一个是城乡二元化,中国还是一个“农”字头的大国,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问题是凸出的民生问题;另一个是社会结构二元化问题。两个二元化的核心都是落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问题上。
总有人问我:“为了公共利益,何解?”
有人说:公共利益就是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最大公约数”,不是“亿万人民意气风发的大跃进”、“大革命”、“大运动”,也不是泄愤情绪“大呼隆”的“群体事件”,而是理性、长远的利益诉求和体现,是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我们退开一步审视社会,在当今社会“民主共和”的时代,“民主”是社会成员公平的权利,没有民主,谈不上共和,这个“共”可以理解为“公共利益”的“共”,这个“和”可以理解为“和谐社会”的“和”,完整的表述应是:有了公平的权利才有公共的利益,有了公共利益才有和谐社会,我想,这才是“民主共和”的真谛吧。“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最佳社会状态,公共利益,则是和谐社会深层的核心价值,可以说:没有公共利益,就不会有和谐社会。
我们再退开一步审视当今的中国,发展的速度令世界瞩目,持续的经济巨大增长和进步的社会成就,同时,伴随着发展中的许多问题。联合国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年收入达到2500一3000美元时,社会将发生转型。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期,这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是一个矛盾汇聚期,也是一个矛盾磨合期。发展与转型的矛盾如激流汇至的当下中国,靠什么让中国的“诺亚方舟”驶向“和谐”的彼岸?答案应该是:唯有坚持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各政党、各级政府和各阶层以及社会全体成员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只有重新凝聚共识、孕育力量,才能正确地扬帆远航。
今天的中国,公民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也在日渐高涨,而理性表达、平等对话、民主参政议政的意识也在日渐增强。社会各阶层为公共利益而呼吁,不仅不会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反而在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各级政府官员执政作风的转变、执政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党和国家所倡导的政治文明的不断成长。
当今中国,面对多元化价值取向和利益分割的现实,高调的“大公无私”是不切实际的。现阶段中国的民生问题,早己超越了改革开放之初单纯对温饱财富的追求,而上升到一种对“安全感”的更高级追求——私产保护、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公共防疫、社会治安、法制建设、社会劳动保障、公共财政……这些问题都是与社会各阶层和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人们共同关注而又极具根本性意义的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没有“主、谓、宾”,不是〝谁为谁服务〞的事,社会各阶层和全体成员是可以接受和汇聚在公共利益旗帜之下的,每个社会成员点点滴滴的努力,每一样进步都汇入“为了公共利益”这条流淌的时代大河,参与到全社会全民族公共利益的建构过程之中,“与共和国同行”。(作者 南风窗总编辑陈中)
(中国网和新浪网联合约稿,请勿转载)
[我要纠错] | [推荐] [收藏] [打印] [大 中 小]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