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城市热图

中山:伟人故里 幸福和美

中国网 | 时间: 2011-12-05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发展之城

中山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家园。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为重要支撑,以区位优势为重要载体,以民生保障为本质要求,以生态环保为重要内容,以改革开放为工作动力,不断提升科学发展水平。注重强化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由外向带动为主向内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由产业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建设“一个平台两大基地”,整合孙中山故里资源,建设翠亨新区,打造发展新兴产业的创业家园、集聚高端资源的创新家园、创新社会管理的和谐家园、推动低碳环保的宜居家园、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推动风电装备基地和电动汽车产业基地跨越发展,打造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注重发展的人均、资源、环境和质量效益,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加减乘除”法,实施“三个一百”战略,推进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与2008年相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3%,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20%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连续三年排广东省第一。

中山市建有“一镇一品”的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图为“中国灯都”古镇的璀璨夜景。

畅通之城

中山地处珠三角圆心,北连广州,东望深圳,毗邻港澳,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中山是珠江口西岸重要交通节点,全市拥有“五纵六横七高速九加密”交通路网布局,随着广珠城轨开通,以及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西部沿海铁路规划建设,中山成为香港澳门深圳连接粤西乃至我国大西南的黄金走廊。90公里半径内有5大机场和4大外轮深水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名列前茅。全市实现“市域半小时生活圈、镇区15分钟上高速、村村通公路公交”,连续6次评为全国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先进城市,成为全国唯一“6连冠”地级市。实施“交通先行”和“以路为纲”战略,“十二五”时期预计投入343亿元发展交通事业,力争2015年公路密度达125公里/百平方公里,跻身全省前列。

中山市实施“交通先行,以路为纲”战略,图为中山纵横畅达的交通网络。

中山市是珠三角三大经济圈重要交通枢纽,图为中山轻轨。

繁荣之城

中山是珠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是国家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基地和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城市。全市有各类经济类型20余万家单位,拥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灯饰光源、家用电器等10大产业集群,18项产业集群联盟标准,15家上市公司,中船、中铁、中海油、中机钢构等大批央企进驻中山。拥有珠江口西岸唯一的保税物流中心、三大中心商务区、四大集聚商圈,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11年以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广东省前列。力争“十二五”期末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

中山市是珠江口西岸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图为市信息产业龙头企业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郑海滨
     1   2   3   4    


    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中国信息报社联合成立的城市综合实力测评研究课题组,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构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引导我国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各城市正确判断其综合发展水平,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我国城市竞争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依托国家统计局详实的数据资源,开展了对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测评。
    测评以统计、搜集、整理、分析和反映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基本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资料为基础,编辑出版《2011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测评报告》。 这项国家级的课题研究成果为研究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加强城市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效地开展城市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国际间的比较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对如何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1. 2011年12月25日16:00,《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测评报告》首发仪式;
2.2011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成果信息发布;
3.解读中国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测评体系;
4.主办方为邀请的部分城市举行颁奖仪式;
5.有关专家、学者演讲;部分受邀城市代表演讲;
6.中国网直播发布会;媒体见面会及部分主流媒体采访。

责任编辑:郑海滨 设计:满瑞 制作:刘智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zhenghb@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219 86-10-88828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