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8年来,亿利资源集团扎根在此,把635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绿洲,带动近10万农牧民脱贫致富,缔造了治沙、生态、产业和扶贫平衡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库布其治沙扶贫模式”。
(本文作者:新华社记者任会斌 ,播发时间:2016年9月29日 ,素材仅供参考)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一片沙漠自西向东绵延近400公里,像弓弦一样横亘在黄河内蒙古段的“几”字弯南岸。黄河为弓,金沙作弦,库布其沙漠(蒙古语:弓上的弦)由此得名。
28年来,亿利资源集团扎根在此,把635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绿洲,带动近10万农牧民脱贫致富,缔造了治沙、生态、产业和扶贫平衡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库布其治沙扶贫模式”。
绿染黄沙的壮举
1992年,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刀图嘎查七社的王连斌为了躲避沙害,被迫举家外迁谋生。两年前,他和老伴又返回了家乡。“当年,流沙快把村子占了,出门几十米外就有沙丘。一到春季,三天两头地刮‘黄风’。”他回忆说,由于环境恶劣,生活艰难,当时社里的20多户人搬走了近一半。
如今,七社周围草木萦绕,庄稼繁茂,流沙已不见踪迹。随着外迁人员陆续回归,村民也增加到30多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只是亿利集团治沙成果的缩影。
“作为土生土长的库布其人,小时候有两件事我记忆犹新,一是饥饿,一天到晚吃的都是玉米面窝头,还吃不饱;二是终日满眼都是黄沙。”亿利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彪说,那时候有两个梦想,一是能吃上白面馒头,二是不再有沙尘,沙漠能变成绿洲。
1988年,王文彪被调到沙漠内的杭锦旗盐场(亿利集团前身)任场长,这里成为他实现梦想的起点。“最初卖一吨盐提取5元钱治沙,后来治沙规模越来越大。”他说。
为破解治沙和沙区扶贫难题,28年来,亿利集团在各界的支持下,广泛与科研机构合作,探索出乔灌草和封育、飞播、人工造林相结合,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地的一套成熟治沙方案,开发出120多项科技治沙和产业技术,使工作效率成倍提升,成本大幅下降。至今,已经累计投资30多亿元,治理沙漠近1万平方公里,其中有效绿化面积达到6350多平方公里。
库布其沙漠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与28年前比,治理区内的沙丘高度平均降低了近50%,年均降雨量由约100毫米增至300多毫米,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多,部分区块的地表还出现了腐殖质层。
绿富同兴的画卷
亿利集团坚持治沙与扶贫同步推进,构建起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商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治沙扶贫新机制,促进了多方互利共赢。
45岁的张喜旺是独贵塔拉镇解放村人。他家只有十来亩河滩地,过去生活没保障。1999年起,他为治沙项目种植草木,近几年每年收入七八万元,盖新房,买汽车……“都是沾了亿利的光。”张喜旺憨厚地说。
目前,有5000多名农牧民像张喜旺这样,组成200多支民工队承接亿利集团的生态工程,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
为了治沙和发展生态产业,亿利还向近3000名农牧民流转沙地、荒地151万亩,合计发放租金5亿多元。此外,农牧民还以承包的93万亩沙地、荒地入股亿利,每年按30%的比例分享收益。
生态好,百业兴!近年来,亿利发掘库布其沙漠的风光和生态景观资源,打造出一批沙区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受此带动,景区一带的许多农牧户经营家庭饭店、旅馆、沙地车等项目,年收入超十万元的户为数不少。
“公司+农牧户”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用甘草等沙生药材加工中药、蒙药产品,利用沙生植物生产饲料、有机肥……亿利集团还与沙区农牧民携手,共同发展生态产业。
杭锦旗巴音乌素嘎查牧民吉仁门肯家有3000多亩草场,由于沙化严重,2009年被列为禁牧区,一家人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在亿利集团的指导下,他学习种甘草,过去7年已累计收入近30万元。
植树种草、种植养殖、分红、务工……过去靠天吃饭的库布其农牧民,如今收入多了起来,去年沙区的近10万名农牧民,人均收入约1.4万元。
“治沙扶贫投入大,见效慢,没有产业和效益驱动难以持久。”王文彪说,28年来,亿利集团在治沙的同时,投资300多亿元构筑起生态修复、农牧业、旅游、制药、光伏、化工等为一体的沙漠产业体系,在改善生态、带动农牧民增收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企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再造一个库布其
倡导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沙区生态移民;出资办学,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筑牢脱贫兴业的知识根基……亿利集团的治沙扶贫实践,并未在库布其沙漠止步,而是谋划着把治沙扶贫经验带出库布其,今后5年再造一个库布其。
乌拉尔甘草和柽柳、柠条等耐旱、耐盐碱植物长势良好,改良盐碱地的成效明显……2014年以来,亿利集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拉尔市实施生态治理试验示范项目,目前已经完成试验示范治理面积4.6万亩。
“脱贫攻坚是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贡献力量,是企业应有的时代担当。”王文彪说,土地沙化、荒漠化是导致我国西部乃至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口贫困的重要原因,“十三五”期间,亿利计划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再治理沙漠、沙地1万平方公里,带动更多沙区农牧民脱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沙扶贫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尊重市场规律。遵循这一原则,我们把沙海变成了绿洲,变成了农牧民和企业的金山银山。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更多的沙区贫困户跟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共圆中国梦。” 王文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