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访谈>治沙故事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典型人物之四——刘雪芹:朴素的人生,不凡的历程

发布时间: 2017-09-10 丨 来源: 新华丝路 丨 作者: 丨 责任编辑: 韩得尔

2017年3月,她被评为鄂尔多斯市“三八红旗手”。

她叫刘雪芹,1983年6月出生于山东一个普通的乡村,2005年考入甘肃农业大学学了她喜欢的“草业科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于2009年来到恩格贝从事设施农业大棚经济作物、新品种蔬果栽培工作。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设施农业大棚农技人员,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更谈不上任何传奇故事,只是默默无闻的,像一头伏冀耕耘的老黄牛,竭尽全力地想做好每一件事,淡泊名利,专注业务,乐于奉献,不图回报。在恩格贝工作8年来,她一直沉浸于田间地头,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认真从事经济作物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培训农民以及高效设施农业相关项目的实施与研究。她用自己无悔的青春默默耕耘,为周边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她用朴素的人生经历,演绎了当代的不凡历程!

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有一种自然纯朴的情感,刚来恩格贝时他和农民们一起在餐桌吃饭,桌上基本都是白色的,没有新鲜的蔬菜,她的第一想法就是一定要让当地的人的餐桌丰富起来。她一头深深扎入田间地头,到第一线去,从最初的搞品种试验观察记载苗情开始,无论日晒雨淋,天天步行往远在5公里以外的试验大棚跑,上午一次,下午一次,雷打不动,看着地里头的蔬菜秧苗一天天长大,她像个守护孩子的母亲,就怕有个什么闪失,小心翼翼的,就这样她静静地沉淀在试验基地,不懂就找资料,请教专家、同事和农民,认真细致地记载田间档案,确保各项数据精确无误。无论是在夏季40多度的高温大棚内,还是在冻得伸不直手的严冬,为了完成品种试验和技术研究,经常是在田间一蹲就是好几小时。最怕就是冬天下雪,大雪天,要时时刻刻观察棚室的情况,一方面防治棚室被大雪压垮,要不断的去清除表面积存的雪。另一方面确保棚室内的植物生长,保温棉被的管理就要特别注意。新作物蔬果品种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病虫草害防治情况复杂,各类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更加层出不穷,就这样她白天干活,晚上看书,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下来,多年的积累和沉淀,让她慢慢成长为一个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

她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立足的根本是要有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要能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所以加班加点成了她的家常便饭,但她从不报怨,对紧急任务从不拖拉推诿。

“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是她的人生信条,多年来,她奔走在恩格贝设施农业生产一线,身体力行实践着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建设遵循的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先后成功试种260多个蔬果品种,引种试验成功15个航天新品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她说:我作为恩格贝最基层的一名农业技术员,能亲身参与恩格贝的建设,更能亲眼看到恩格贝的巨大变化,我因此而无尚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