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城市雾都伦敦

中国网 | 时间: 2010-04-27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是是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这里是世博双城记的特别节目,本期候选的两座城市,一个是伦敦,一个是北京,今天作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问题研究所所长白志刚先生,白所长,您好。

白志刚:您好。

中国网:非常欢迎到我们节目当中来作客。

白志刚:谢谢。

中国网:白所长是研究外国城市的专家学者,今天我们把焦点的城市锁在伦敦和北京上,我知道白所长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伦敦的,我看了一下,我觉得您的第一句话就很吸引我,说“世界上的城市很多,但是特别有魅力的城市并不太多,我认为伦敦属于有魅力的城市之一”。

白志刚:对。

中国网:我想知道白所长在伦敦呆了多长时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对这个城市。

白志刚:我在伦敦呆了两个月,因为我是研究城市的,而伦敦又是我们叫国际化城市,现在在世界城市中,它是顶级的城市,一个世界级城市,我理解它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文明方面,所以如果不去伦敦,对于我来讲会是一个遗憾,这是我多年的一个愿望。好在去年受伦敦发展署的邀请到那儿作为学者访问两个月。

中国网:可能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在一个城市生活了很久,对它的眼光和看法已经慢慢失去最初的视觉,但是当你作为一个外来学者的身份,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看这个城市的话,可能您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些面和点。

白志刚:对。

中国网:您初到伦敦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呢?

白志刚:我初到伦敦就是惊叹它的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伦敦在工业革命以后曾经变成一个“雾都”,所以我们那时候对它的印象是从书本里,从媒体上得到的印象都是什么呢?是雾气满天,河里是鱼虾绝迹、臭味熏天,都是这样的印象。到了伦敦以后,感觉天也蓝、云也白、河也清,到处是鲜花,我去的季节正好是五月份,五六月份正好是春季,是伦敦最美的季节,百花盛开,空气特别清新,我又比较喜欢大自然,所以感觉伦敦原来如此之美。这是第一印象。

中国网:那跟“雾都”的别称的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是吗?我们想象当中就应该是漫天大雾的感觉。

白志刚:对。原来我们也看过这样的电影,像《雾都孤儿》等等,可是伦敦后来在城市发展方面特别重视环境的改善。它有很多很多的措施,包括绿化水域面积,现在是全世界第一,它占了66%,绿化的面积加水体的面积占66%,比其他的世界城市多出很多。比如它比纽约要高出60多个百分点,纽约才5%,因为它是高楼林立,等于是寸土寸金,而且原来预留的绿地面积也很小。像上海是36%,东京也是36%,这样跟这几个城市比,伦敦的绿化和水域面积要高出很多,跟北京没办法相比,是什么呢?因为这是一项专门的调查,北京只有绿化覆盖率,没有水域面积,所以没有这个数字。法国巴黎也没有,但是应该看到,我去的时候感叹伦敦的绿和它的水,像泰晤士河很美,还有很多的大湖,包括像海德公园里的大湖,盛•詹姆斯公园里的大湖,还有湿地里面的大湖,特别美。

中国网:这是您对伦敦最初的印象,因为您的身份很特殊,不是一般的游客,是学者专家,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接下来您的研究是从这个城市哪个角度开始的呢?

白志刚:因为我们有一个课题是郭金龙市长的课题,要进行人口的研究,所以人口的研究一般来讲要跟官方接触的,这是一个方面。还有考察城市的各个方面,比如交通、住房、环境保护或者古城保护,还有人文素质等等各个方面都是全方位的去考察,去观察。 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为出行提供最便利服务。

中国网:您说的这几个方面,我相信很多网友都非常感兴趣,咱们可以详细的来说一下,首先说说伦敦的交通给您留下什么印象,您有什么感触?

白志刚:伦敦的交通应该是值得称赞的,因为它的地铁线路很长,应该说是我们北京的两倍多,现在我们北京才有一百几十公里,因为在不断的增加,数字也不是很准,原来我们最早只有1号线、2号线,现在有很多支线,很多纵向的线。伦敦的地铁时间比较长,已经有100年的历史,所以它的地铁区域是呈网状,网可以覆盖到社区,还有郊区,像我们现在也正在建的大兴线、良乡线、通州线,这些往郊区的辐射,我们也可以把它叫轻轨。我去伦敦的时候,恰恰是住在伦敦的汀斯特小城,我坐上它的区域地铁一换,一天下来就是7.5英镑,但是这7.5英镑不用再买其他任何的票,凭着这个卡可以再上公共汽车、再上地铁,任何地方都不用再花钱,总的来讲也比较经济,而且速度非常快,它的地铁四通八达,你去哪儿都可以到,而且应该说是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之一。

中国网:那地面上有没有像我们在北京遇到最头痛的交通拥堵,堵得很严重的情况?

白志刚:也有,但是它堵得不是特别严重,高峰期的时候也会缓慢,但是我没有看到过堵塞堵死了的状况,不动了的情况,由于它地铁的线路比较长,而且密度比较高,所以大大减轻了交通的压力。

中国网:这是不是有两方面的因素造成这个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地铁非常四通八达,遍布到各个区域,还有是不是跟市民的整体素质有关系,我们更愿意乘坐大众的交通工具,可能很少去开私家车,有这些考虑在里面吗?

白志刚:有。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发达城市,像我们这样的专家学者、教授,一个是环保意识,还有一个是上班更加准时方便和便捷。如果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这个点没有准,什么时候开私家车呢?只有周末和假期自己开着方便。平时他们上班,我接触到的这些教授级的人物都是乘坐地铁,他们觉得很方便,也很准时。

中国网:这是公共交通的问题,您刚才还说了第二个方面是关于住房的问题,居住的问题。

白志刚:对。住房,应该说伦敦的房价还是比较高,因为它是世界城市,而且是国际旅游城市,伦敦的人口相对来讲也比较多,这样住房还是比较贵和紧张的。我住的公寓是学生租的,我跟他们合租,月租是折合人民币3000多块钱,还是郊区,比较高。

中国网:我曾经采访一个专家他是谈北京城市文化,北京的特色,他这么来形容北京,他说北京是一个新的移民城市,但是北京有这种包容性,你来到这里买了房子,有了工作,感觉你就是一个北京人。反过来,我想知道,伦敦会不会也是一个有包容性的城市,在这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体现呢?

白志刚: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尤其作为一个世界城市,你的包容性是必须的,一个是有没有包容的性格,另外是现代发展的需要,必须有包容性。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各地优秀的人才肯定往这儿集中,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它一定是国际交往的中心,国际上的交流活动,还有一些旅游、会议等等人们都要来,而且你在变成世界城市的过程中,有些外国人要在你这儿定居,这样就必须具备包容性,不具备包容性的城市,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城市或者国际化的大都市,是不可能的。

伦敦在这方面应该是起步更早一些,外国人居住人口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应该说是仅次于纽约,是居于世界的第二位,外国人常住人口的比例非常高。如果我记得准确的话,大约是占本地人口的27%,外国人的比例非常高。还应该有一个指标是体现在国际旅游的人数上,国际旅游的人数,伦敦是最高的,我到那儿去有切身的感受,沿着太泰晤士河走,你见到的都是外国人,包括我本人,如果你问什么事儿的话,你基本问不到,因为你问的都是外国的游客,你基本问不到。它高到什么程度呢?我这儿有一个数字,伦敦年国际旅游占自己城市人口的比例是208%,是自己人口的一倍多这样的比例。相比较纽约只是99%,接近于自己的人口数量,巴黎是85%,我们的上海是24%,东京少一点是12%,北京是27%。旅游的人数伦敦是最多,而且绝对数量也最大,绝对数量达到1564万,就是国际旅游人口。纽约是814万,巴黎是970万,上海是430万,东京是147万,北京是345万,北京和上海现在的国际旅游人数差不多,但是上海的人口更多一点。

中国网:如果没有这个数字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可能对这个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一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原来去伦敦旅游的人是这么多,已经排在第一位,那您觉得这背后是什么原因让伦敦有这样的魅力,那么多的游客蜂拥而至。

白志刚:客观上来讲,它处在欧洲,而欧洲的游客一般考虑出国旅游的时候,先要考虑到一个岛国伦敦去,到英国去,英国的首都又是首选,而且它的交通很便利,它有若干个交通的手段,尤其是火车,跟欧洲直通的火车,非常快,很容易,不用办签证,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伦敦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它是世界的顶级城市,我们叫做世界城市之一,这也是一个方面,它发展的历史比较久,文物比较多,但是我感觉伦敦最重要的是它的文化魅力,它强调自己文化的魅力、活力、吸引力,尤其是有很多文化的节日,这个城市是很有文化的品位,所以我觉得这是吸引全世界的人到伦敦去旅游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网:它的这种文化品位在您看来是体现在什么地方?

白志刚: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城市品位》,城市品位,我觉得包括若干个方便,我给它分成六个方面,比如自然环境,就是自然条件,然后是经济发展模式,比如伦敦强调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这一点是很厉害的,应该说仅次于美国。它还有城市的建筑,建筑的艺术性,比如说古老,它的建材,建筑的风格、色彩等等,艺术的品位很高。还有它的文化,文化是多样性、活力。还有人口的素质,人口素质比如人口中上过大学的人比重有多大。反正我把它分成六个方面,现在我谈到五个方面,也许环境可以单拨出来,是城市的环境,算是第六个要素。

比如我在伦敦住的时候经常去里士满公园,它是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而且是国家的自然保护区,那里面有300年以上的大树,很多很多,包括伦敦城里也是,一些大的橡树很多,这一点我很惊讶,他们古树保护得这么好。我觉得伦敦这六个方面总的来说是城市品位非常高。

中国网:您刚才讲到为什么很多的欧洲人愿意去伦敦旅游,因为它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交通也非常便利,我看了一些资料,里面描述走在伦敦的街头,能感到古典的历史的厚重,也能感到现代的这种感觉,所以我很想知道这样一座大的国际化都市,怎么样来处理保护古文物和发展现代的建筑,两者是不是会有矛盾,他们做的怎么样?

白志刚:您这个问题很好,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现代城市的发展永远是一对矛盾,因为保护就意味着老的建筑不能拆除,那么它的地就腾不出来,而现在城市发展又需要很多的商业用地,包括住房等等,这永远是一对矛盾。在这个问题上伦敦解决得很好,他们处理得很好,像巴黎一样,伦敦政府特别强调的是古城保护。

我这儿有很多的资料,比如伦敦把自己的城市分成了五个保护大区,881个小的保护区,保护得非常具体。我们北京原来说是25片保护区,指得老的四合院保护区,另外我们有一些保护重点的文物,而伦敦是特别细致,比如我说的五大片,一个是历史古城保护区,主要是城市的中心区,包括它的皇宫,白金汉宫,包括议会、政府的机构、商业文化设施、大本钟等等这些古代建筑和它的景观,这样来讲,它是连同建筑和周围的景观一起保护的,这是一大片。

第二片是宗教历史建筑保护区,主要是圣保罗大教堂为代表的那些教堂,宗教场所。第三片是南岸的近代建筑文化区,主要保护的建筑有皇家节日大厅等等。第四片是科技文化的功能区,在这个区里,像皇家天文台,像国家海洋博物馆和军事科学院等等,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建筑。第五片是沿泰晤士河的码头滨海观览区,主要保护的对象是旧的码头,像吊塔等等,主要是考虑游人需求的时候,考虑到沿河怎么来行走参观,同时要给人们一些古老的东西供人们回忆城市的历史。这是伦敦五个大片的保护区。

同时他们还特别注意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融为一体,因为一个城市不可能全部都保护,有的是指定的文物,像伦敦指定的文物有150个,其中有四个是联合国命名的叫历史文物遗产,是联合国级别的历史文物遗产。像我们北京的长城、故宫都是,像它这儿有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伦敦塔桥,还有格林威治天文台,还有皇家花园,都是四个世界级的。而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公园和花园有142个,像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应该更加重视起来,因为这些花园、公园是人们经常去的地方,是人们去欣赏美,去休闲的好地方。欧洲的公园跟我们公园不太一样,我们的公园原来主要是自然,是生物、水体等等。他们的公园里,像雕塑很多,历史人物的雕塑,还有一些古代的建筑,所以他们人文的东西更多一些。还有历史战场,同时还有战略性的眺望景观有10个,像我们中央电视塔这样的景观,像纽约双子座国际大厦等等这些东西,都作为他们保护的范围。比如眺望景观主要是作为英国地标式建筑的,像圣保罗大教堂、国会大厦等等有10个。实际上最最重要的是它有立法,比如在重点文物周围要限高,北京也是如此,北京故宫周围都有限高的,不能随便超高,不能超过我们文物主体建筑的高度,这是要受到限制的,即使高的话,也是一个坡线型的走,不能突然就起来了,这是不可以的。

同时现代的建筑和古代的建筑一定要融为一体,融为一体,一个是限高,一个是空间的距离不能太近,近了以后就影响历史文物的景观。其有建筑的风格,建筑的色彩,还有绿化的陪衬,是总体去考虑的。所以在设计方面应该说是很严谨,有法律的严肃性,同时还有艺术的精心设计,我觉得这一点伦敦做得非常好。给我的印象,初到伦敦会觉得它的古老建筑,尤其是石材比较厚重的,特别的庄严,很大型的、很气派的建筑,我感觉比巴黎还多。

中国网:让人跟历史的感觉会感觉如此之近。

白志刚:很厚重。你觉得在这座城市,你就有一种走进历史的感觉,包括它的大树,你在一座古老的建筑,不管是里面还是边上,旁边还有古老的大树,城市的记忆就能呈现在你面前,感觉人有了历史,有了底蕴,同时对你身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觉得这种氛围对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性格,包括人的文明举止都是无形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你说在那样的场所怎么能做到随地吐痰呢?怎么能做到不文雅的行为,可能你觉得跟周围的环境不相适应,这样来讲,无形中对人们一种道德的整体提升非常有好处。

中国网:其实古人跟今人除了文字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有时候这种特别有历史感的建筑,这些百年的树木好像都能完成这种使命,让古人和今人有一种对话,有一种神交。

白志刚:对,您说得非常好,是这样的。

中国网:在伦敦除了这些建筑,这座城市给您的印象之下,还有一部分很重要,就是跟伦敦人打交道,我很想知道您印象当中的伦敦人是一些什么样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感觉?

白志刚:一般人们老早的印象,或者说传说,就是伦敦男人很绅士,我这次去的感觉应该说不是很深。

中国网:为什么?

白志刚:因为我天天跟他们一起接触,我感觉不是像有些人讲的,伦敦人很派,拿着个派头,拄着个文明棍,拿着雨伞。

中国网:永远是女士优先。

白志刚:女士优先还是女士优先,这是不变的。他们举止也很文雅,但是那种绅士的派头几乎看不到,他们这些人也很时尚,也很现代,不再是那种服装衣冠楚楚,然后走起路来拿拿姿势,摆个样子,没有。无论是青年人,还是中年人、老年人,我看到的很少。

中国网:可能传统的观念在我们头脑当中太根深蒂固了,我们带着这个观念去印证的时候,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白志刚:对,但是有一部分人还在保持。比如我接触有的学者他还强调自己的绅士风度,还是西装革履,谈吐,坐姿等等都很有风度,还有一部分人,他骨子里的东西还在,但是随着世界潮流的变化,他们实际上也在发生变化,人们还是追求生活的舒适、简单、朴素等等,我觉得这方面在变化。但是在有些方面还在保持,比如他们正式用餐的时候,那是很儒雅的,很风度的,什么样的坐姿,什么样的声音,你的谈话举止,包括你用的刀叉等等,都是非常绅士的,还保留了一部分,但是在大街上看的时候,我觉得他们也非常随和。

中国网:可能外在的已经被同化了很多,但是骨子里英国人的那种传统还在。

白志刚:对。

中国网:我看过一些评价的词语和关于英国人的性格,有这样一些词语“友善、文明、幽默、刻板、自大、或褒或贬”,您印象当中英国人、伦敦人是什么样的性格?

白志刚:因为每个人都有跟别人不同的性格,您说的这些性格特点都存在,他们身上都有,但是刻板已经很少。刻板可能是在办事的严谨程度上,较真程度上有,我们中国人也有。这一点我觉得少了。但是友善这一点,我到那儿去感觉得比较多一些,因为我是一个人去的,人生地不熟的,有些事情需要接触,比如我到市政府接待大厅的时候,泰晤士河边上,很友好,无论是保安还是工作人员都彬彬有礼,而且对你的问询很耐心,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这是官方的服务,我觉得是代表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形象,这一点做得很好。普通老百姓也非常友善,比如我照相的话,如果我自己想照一张相,没法儿照,我请他们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拒绝,都会帮助你,无论是在小区里面,还是在河边,在树林里面,人家都很热情的帮助你,而且你要照他的时候,他们也特别友善。你跟他合影,他很高兴,我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双胞胎的孩子坐在椅子上,我说我能不能给您照个照片,她非常乐意,而且表情非常自然,没有说你干吗给我照,什么我肖像权的保护等等,没有这些说,很好。唯一一次被拒绝,也不叫被拒绝,是一位大学的教授,他说,实在对不起,我现在急着去赶一件事的时间,真对不起。人家还是很抱歉,自己觉得很抱歉。其他的几乎没有人拒绝,我觉得这一点挺感动的。

还有一个故事,我从伦敦去威尔士,中间需要倒一次火车,结果我和一个研究生聊天聊得很兴奋,过了站了,过了站以后就很麻烦,因为已经是深夜了。这时候我们俩有一点发傻,因为交谈都是用的英语,周围一位先生听到了,跟我们说了几句,说可以倒汽车,但是他说他也不知道怎么倒,我们就感觉到挺无奈的,你说怎么办呢。下了车就往车站外面走,这时候有一位伦敦的火车站台的女士,很客气的跟我们讲,说,您看我这张打出来一张线路图能不能帮助你,我们感觉特别惊讶,我们说,她也不知道我们这个事儿啊。后来我们猜想一定是那位男士告诉她怎么走,因为男士走得比较快,我们俩很彷徨、很无奈的慢慢走,然后那位女士拿出来她已经打出来的怎么怎么换车,整个的线路给我们看,我当时特别感动,我觉得人家这种对人的热情、友善、服务是无声无息的,都不用你去求助,自然就给你来帮忙,这让我特别感动。那位男士不知道就不知道呗,但他主动跟我们讲话,说可以坐公共汽车,然后看到我们俩不知道怎么倒的时候,人家自己跟工作人员联系,工作人员又找到我们俩,你想想这整个的过程,我觉得已经是文明很好的体现。

中国网:一个小小善意的举动,能够让人心头一暖、一热,而且一直记到现在,也构成对这个城市的印象。

白志刚:非常对。

中国网:有的时候我们出去旅行,可能以前我们更多的,或者做研究是去看城市的建筑、城市的文化,可能现在更多的发现这个城市生活的人,他们是这个城市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面,他们是这个城市当中的灵魂。现在很多人有这样的说法,比如像在北京生活压力太大,社会节奏太快,就说北京可能不是那么一个适合生活的城市,可能去个二线城市很好,无独有偶,我在网上看伦敦一些介绍的时候,有的伦敦人就说:“什么叫城市,是为了工作集结到这个地方来,而真正适合生活的是一些乡间的小村、小镇。”我很想请问白所长,您觉得伦敦居民幸福指数高吗?它是一个宜居城市吗?

白志刚:这个只能是相比较而言。相比较而言,伦敦还是很宜居的城市。

中国网:体现在什么地方?

白志刚:比如交通、购物、它的环境,比如现在的绿化覆盖率,水域的面积,还有增加整个文化的氛围,这些相比较而言是比较宜居的。但是我比较赞成您的观点,为什么是城市,城市实际上是人类因为某种需要而聚居的场所。为什么要聚居?它实际上是经济的高度合理化。比如一个教师教多少学生,一个学校有多少个班,只有把这些孩子聚集起来的时候效率才最大化,如果分散到很广的地区去,一个老师可能就教几个孩子,效率大大降低。比如他的办公,要聚集起来的话效率就很高,像您刚才外面办公的人员,在一起效率很高,互相的接触、交流,效率非常高。还有它的购物,如果很分散,购物就要走很多地方,如果购物是一个大型的商场或者是商场林立,商场挨着商场就很方便,所以城市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由于人口的高度密集,必定带来很多的不便,比如绿地跟我们说的乡村去比肯定会差很多很多。比如从它的舒适程度上要差很多很多,毕竟城市有一个容积率的问题,大楼和大楼有时候挨着比较近,视野就会受到影响。

我有一个观点,不知道对不对,我觉得文明是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是人类文明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怎么讲呢?人类从原始的状态,后来有宗教的信仰,有了聚集的需求,包括经济发展的需要等等,城市确实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类文明再向前发展,也许是我们讲的逆城市化就会出现,现在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怎么讲呢?因为由于信息的高度发达,所以人们居住在城外或者郊区已经成为可能。交通也发达了,到城里上班和挣钱,城市挣钱是最好的地方,到郊区去生活成为可能。我的一个观点,当人类从高空降到地面的时候,就是一个更文明的时代要诞生。如果我们住在楼上,你想一想,没有天,上面都是楼顶,没有地,接触不了地气。像北京的四合院是非常宜居的,有天、有地,坐在院子里,邻居或者家人品品茶,种点儿植物,种点儿花草去观赏观赏,都是非常好的。只有在郊区才能实现人类居住的最理想的状态的实现。我觉得是这样。你刚才讲了,你再宜居的城市比起郊区来讲也会差很多,所以现在北京实际上也已经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或者一些离退休的人已经开始向郊区转移,这个趋势是一种人类文明共同的一种趋向。国外已经出现得比我们早,就是逆城市化,现在我们北京也开始出现这样的一种趋势。

中国网:您提的这个词儿叫“逆城市化”,也让我想到了不久以前我看的一篇文章叫做《新上山下乡运动》,就是城里人更多愿意去接触那片绿色,去爬山,去到真山真水当中,寻生活当中那种最质朴的愿望。您看今年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您怎么看待这个主题,是不是以后会走向您说的逆城市化的方向发展呢?

白志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特殊的历史阶段确实如此,因为比如城市它的很多设施确实让生活很便捷,比如居住条件,楼房里面的供暖设备、下水等等,这是最早的平房解决不了的,但是现在的平房已经能解决了,应该说成本高一些。因为要采暖,包括污染的处理,它的成本要高一些。但是城市是共同完成的,比如中央供暖或者集中供暖,相对来说成本很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该也是很不错的一个口号,怎么讲呢?像我说的那种文明,逆城市化的文明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可能得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会更长时间,但是城市呢,实际上现在要求城市质量的改善,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它就要更多的增加绿地,增加公共空间,扩大人的居住面积,或者适当的降低建筑的密度,改善交通、治理污染,污染包括你说的水的污染、空气的污染、噪音的污染等等都要降低下来,现在低碳经济也是如此。这样来讲,城市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应该说是一种理想,但是要说乡村让人的生活更美好,可能对于更多的人可能会有更多的吸引力。

中国网:最后一个问题,有这样一种说法,说认识北京的话,要从北京的门开始,各种各样有历史意义、有历史厚重感的门很多,如果认识伦敦的话,应该是从博物馆开始,我想知道白所长对于英国博物馆的一些感想和所见所闻的一些看法,它会不会成为您再次返回伦敦旅游观光的一个最大的吸引力?

白志刚:您这个问题非常好,这也是我对伦敦文化方面最重要的感觉。我在伦敦的时候,去的博物馆次数最多,用得时间最长,比如国家级的博物馆,伦敦在世界各主要城市中是最多的,国家级的博物馆有22个,纽约有16个,巴黎有19个,上海有6个,东京有8个,北京的博物馆数量在我的那篇文章里有,也不少,但是我觉得从它的展览内容到建筑的历史厚重等等,我们的博物馆是跟外国学来的,我们最早没有,或者说多少年来不是很发达。在国外博物馆是城市文明和国家文明重要的标志,伦敦在这方面,像大英博物馆,伦敦的城市博物馆,我都去过,还有很多的艺术博物馆,让人得到精神的陶冶。徜徉在其中,你去在那儿看一看,去品一品,然后去静静的想一想,我觉得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而且你是全方位的素质的提升,你看到文物的时候会想到历史,看到艺术的时候会欣赏到一种美。你看它城市发展脉络的时候,会考虑到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轨迹,这样来讲,去伦敦的博物馆应该是一种享受,真的是一种巨大的享受。如果回到伦敦,肯定还会去博物馆,因为看不够,因为还是嫌时间短。

中国网:所以把这个问题放在最后,也是希望所有的网友们有机会能够听着白所长的介绍,也能去看一下英国有历史厚重感的博物馆,去看一下年游客排在第一位的这样有魅力的大都市。

白志刚:我再补充一句,跟博物馆相类似的,像它的公共图书馆很多,伦敦的公共图书馆是世界上城市里面最多的,它有395个,纽约是255个,巴黎是303个,上海是248个,东京是369个,伦敦最多是395个。而公共美术馆伦敦也是最多的,它有92个。纽约没有统计,巴黎是59个,上海才有6个,东京有40个。我说的这些数字是伦敦市长委托他的发展署做的关于伦敦文化发展战略的调查,这个调查说明伦敦特别重视,我们现在北京也提出要建设人文北京,要建世界城市,而世界城市除了经济上重要的指标以外,在影响力方面,文化文明的影响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北京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奥运会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在这方面通过人文北京的建设,包括绿色北京、科技北京,实际上都属于大文化的范畴,我们通过“三个北京”的建设,我觉得北京会一天天的好起来,会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城市,北京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中国网:而友好城市的这种关系也为两座城市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和可能,谢谢白所长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白志刚:谢谢。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