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北京 奥运主题下的旅游对话

中国网 | 时间: 2010-05-01  | 文章来源: 环球旅游

2006年4月10日,北京市与伦敦市市长肯·利文斯通签订了友好城市合作关系协议。双方表示将携手合作,共同宣传和推广北京与伦敦两个国际化都市。

两个奥运会主办城市签署协议,旨在帮助伦敦和北京努力寻求在适当时机促进与对方旅游合作的机会。

2008年3月24日,奥运圣火已经在雅典点燃,不久便将传递到下届奥运会的举办地——伦敦。如今,伦敦奥运会筹备工作开展如何?北京奥运又将如何实现与伦敦的合作?在奥运共同的主题下,伦敦又将如何开发中国的旅游市场?就此问题,《环球游报》记者付莉萍和李磊专访了伦敦市长驻北京办公室刘桐渤先生和伦敦发展署新兴市场部主管David Adam先生。

伦敦奥运筹备紧锣密鼓

奥运会的各项工作都被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现在奥运会场馆和奥运村的征地工作已经完成了,在次基础上就要进行招商和建设。各项工作都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据英国《泰晤士报》3月23日报道,伦敦奥组委计划推行一项措施,2012年奥运期间800万左右观众禁止开车前往观赛。

面对奥运会的交通压力,伦敦发展署新兴市场部主管David Adam对记者说,伦敦将新建一条crossrail,这条伦敦市的交通动脉从西北到东南,贯穿整个伦敦市,长度有100千米左右。未来从东部到希思罗机场可能只要十几分钟,整个投资将会达到160亿英镑。2016年会全部建成,但是在2010年之前就有很多部分将会完工。

日坛公园将设伦敦馆

在英国有句俗话:大伦敦,小英国。伦敦在英国确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它是英国第一大城市,面积比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大好几倍,人口占全国的1/10,是唯一拥有独立议会的城市。

2012年奥运会的旅游应该和伦敦的优势结合起来,人们去了以后不光看到的是奥林匹克,还有比如说伦敦的教育,或者是它的高科技和一些和体育有关的旅游资源。应该让人们从传统的旅游观念中解放出来,使旅游变成一次发现之旅、文化之旅。针对不同的客户人群,针对更有个性的一些爱好。面对中国日益庞大的出境游市场,伦敦也会把握机会,争取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刘桐渤对《环球游报》记者说:“我们打算在日坛公园建造一个伦敦馆,在里面可以举行各种各样的音乐、文化、艺术表演。我们希望做的是更有创意的活动,而不是一些官方色彩很浓的活动。整个活动会从8月7号开始一直持续到奥运会结束。”

教育旅游线路成重点

英国去年7月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国以后,伦敦一直期待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据伦敦旅游局的统计,2004年,中国游客占整个亚洲游客的8%,他们估计,2006年的数字将会大大增加。

伦敦继续看好中国教育市场。据伦敦高等教育部门的数字,伦敦有44所高等院校,中国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从2000、2001年度的1660人增加到2004、2005年度的7715人,是5年前的4.6倍,居各国留学人数的首位,其中研究生与本科生各占50%。刘桐渤表示,基于多种族混居、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社会背景,伦敦拥有丰富而且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享誉世界的高等学府。我们将不断推出一些新的教育旅游线路,这是伦敦的优势旅游资源,我们会加以发扬。

“奥运对伦敦经济只能是拉动”

记者深入分析获悉,在奥运筹备期间经济增长超过之前的都是小的国家,大国例外。美国1996年、前苏联1980年、德国1972年都没有发生这样的现象。在奥运以后,整个经济下滑的案例里,也都以小国居多。

伦敦发展署新兴市场部主管David Adam认为,关于伦敦奥运会前后,英国的经济发展前景真的很难说。因为那很可能就像是水晶球一样,但是总体来说,北京的经验到时将给伦敦以很多的启示。

刘桐渤介绍,英国之所以积极申办奥运,就是希望借机发展伦敦的东部地区。伦敦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只相差十几公里,但是房价相差一倍到两倍。伦敦发展署现在已经投资30亿英镑在伦敦东部征地,希望借此开发伦敦东部地区,拉动伦敦经济,从而带动整个英国经济。“现在伦敦GDP占英国四分之一,是整个英国经济的火车头。伦敦奥运会不会带来经济上的减缓,只会加快其发展”。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