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访谈 | 外国使节看中国 | 专家学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网上直播 | 视频中国
 浏览中国网栏目

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世界文化之风从这里吹进

中国网 | 时间: 2007-09-06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译林》杂志于1979 年创刊,在改革开放初期,文化生活平静的年代,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如今,《译林》杂志是译林出版社的品牌社办期刊,译林出版社成为中国出版界无可争议的大社、强社,无论是经典文学名著,还是外国通俗读物,译林都有着相当高的读者认可度和市场美誉度。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译林人又该担当怎样的重任呢?我们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了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先生。顾社长,欢迎您的到来。

(2007-09-02 10:01:46)

[顾爱彬]:

谢谢。

(2007-09-02 10:03:53)

[中国网]:

我们知道今天是书展的最后一天,在此次图博会上,译林都推出了哪些精彩的作品呢?

(2007-09-02 10:04:06)

[顾爱彬]:

这次我们主要重点推出一个是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奥兹的新作《爱与黑暗的故事》,今天下午我们要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举办作者和读者的见面会。这本书影响比较好。昨天在会上我们碰到一个家长,专门为自己上高中的女儿买这本书转了很长的时间,影响比较大。还有,我们这次推出了一套八卷本的《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是我们出版社花了十年时间,请专家从古希腊文直接翻译过来的,这个影响也比较大,也在博览会推出。

(2007-09-02 10:04:20)

[中国网]:

像古希腊文在中国学的人比较少。

(2007-09-02 10:06:34)

[顾爱彬]:

在国内大概寥寥无几,大概几个人,我们这两个作者一个是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的研究员,是原来罗念生先生的弟子,还有南京大学的历史系的一个教授,他们两个花了十年时间从古希腊文翻译过来,确实很难。

(2007-09-02 10:07:31)

[中国网]:

译林出版社在选择翻译作品的时候有没有一个趋向,它的受众是多大年龄的人?

(2007-09-02 10:13:48)

[顾爱彬]:

现在译林出版社走两个方针,一个是比较高端的,还有一个是大众的。一类是我们刚才讲的《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这是高端的,读者面比较窄一些,文化价值很大。另外一类是让广大读者来阅读的,像我们出版的外国文学名著系列,另外我们也跟《译林》杂志推出了相辅相成的通俗作品,是两条路一起走。

(2007-09-02 10:14:04)

[中国网]:

我也有幸看了一下这次图博会,很多世界上非常知名的出版社都来了。顾社长,您在图博会上有什么收获?

(2007-09-02 10:14:37)

[顾爱彬]:

像这类的图博会不是光做版权贸易,实际上每年老朋友相见,大家聚谈一下,还有新的伙伴,大家商谈怎么样拓展新的业务,新的合作关系。

(2007-09-02 10:15:06)

[中国网]:

译林是从一个杂志社起家的,现在发展成一个非常知名的专业翻译的出版社,您觉得译林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2007-09-02 10:15:18)

[顾爱彬]:

译林从创办杂志开始,到后来成立出版社,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放松,也不能朝三暮四。当时我们在89年成立译林出版社,我们就找准要做好外国古典名著,大概花了5、6年就做出来了,包括一些大的出版社已经放弃不做了。我们国内的读者对这块的需求非常大,所以我们当时找了不少译者来翻译外国古典文学名著,当时也都是一流的作者,一流的作品。现在我们的外国文学名著系列品种达到了200多种,在国内外国文学出版当中,我们的同类品种数也是最多的。

(2007-09-02 10:15:33)

[中国网]:

应该说是相当的不容易。

(2007-09-02 10:16:24)

[顾爱彬]:

我们确定一个目标就坚持做下去。大概在1996、1997年的时候,看到外国古典文学出版市场比较大,国内好多出版社蜂拥而上。我们在巩固之前外国古典文学出版的基础上,把眼光又放到了现代外国文学上。那个时候说实话是要花美金的,可能当时很多出版社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是财力方面的原因,好多出版社没有去买版权。96、97那几年我们花了很多钱买外国文学版权,后来形成一个系列,把以前大的出版社出版的作品资源聚拢在译林出版社,我们确定这个目标不放松。

包括现在在读书界影响比较大的“人文与社会译丛”,是北京大学的刘东教授主编的,我们跟刘东教授联系好以后,确定这个目标,当时的准备工作就花了5年。所以译林都是从开始确定一个目标以后,坚定不移地做下去,再发现一个目标,再继续确定,逐步拓展业务范围。

(2007-09-02 10:16:33)

[中国网]:

不断进行开拓创新,因此译林在每次的市场先机上把握得这么准,我知道在出版业界有非常著名的译林现象,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译林现象的精髓在哪儿吗?

(2007-09-02 10:18:32)

[顾爱彬]:

我们译林的精髓就是,一个是要咬住我们的信念、理念、目标不放松;另外一个,就是把我们的文化使命肩负起来。确实,大家现在都在谈出版社是一个企业,但是因为它的企业性质,有些方面跟生产企业是一样的,但是关键的一点,因为它是文化方面的东西,确实在这方面还是跟别的企业不一样。我们生产的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属性有它商业化的一面,但是更主要的,在于它的社会价值。所以我们译林出版社这么多年来,一直坚守要出比较有文化品位、文化价值的东西。这么多年来,译林从来没有出过我们讲的“文化垃圾”的产品。

(2007-09-02 10:19:40)

[中国网]:

的确,出版社出版的商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所以出版人身上也肩负着社会责任。而且译林出版社翻译这些作品很多都是文学名著,我们知道在翻译里面文学翻译是非常难的。那您认为,文学翻译最难的在哪里?一个好的文学翻译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2007-09-02 10:20:45)

[顾爱彬]:

我想一个人要搞文学翻译,一个就是自己的素养,包括知识素养、文学素养、还有文化素养,这是必须要具备的。不是一个翻译人懂外语就能搞翻译的,三个素养必须具备。同时,你要有好的外语基本功,另外一点,你的国语要好。如果你的外语好,国语不好,你没有办法把国外小说当中传神的东西表达出来。尤其是我们碰到的文学作品当中,缺乏以前老一代翻译家的功底,这是我们现目前遇到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

比如像傅雷、周作人这些大的翻译家,他们翻译的作品不管在表达原文“神”的方面,在汉语的表达方面都是现代人无法超越的。所以,现在出版界遇到翻译难的现象,困难就在这个地方。

我们现在是一个转型的社会,现代人的心态比较浮躁,都很少有人兢兢业业、静下心做翻译的事情,我们称之为“爬格子”,这块的人才特别缺乏。真正在做的这些人,又不是踏踏实实在做,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一种投机。所以这是我们目前比较困惑的事情。

(2007-09-02 10:21:46)

[中国网]:

那在您心目中,有哪几位比较好的翻译家呢?

(2007-09-02 10:23:08)

[顾爱彬]:

老一辈的像朱生豪,翻译的是莎士比亚,还有傅雷,翻译巴尔扎克的,周作人翻的作家更多一些。现代也有一些翻译大家,比如杨绛,这些都是我们敬仰的,有名望的翻译家。

(2007-09-02 10:23:19)

[中国网]:

您曾经说过出版是创新行业,知识就是资源。您能否介绍一下译林的资源优势?我知道译林有很多的人才,不仅聚集了老一代的翻译家,还有注重培养新一代的翻译家。在这方面译林有什么高招?

(2007-09-02 10:26:55)

[顾爱彬]:

我们刚创办译林出版社的时候,包括在杂志创办的过程当中,确实培养了一批人才,其中一些如今已经成为国内翻译界比较有名的翻译家。确实,我们跟他们的关系比较好,当时的社会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浮躁,当时有很多中青年学者跟译林出版社有很好的关系。在这么多年当中,译林出版社给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翻译作品,提供翻译机会,应该说现在我们的作者、译者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另外,译林出版社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也聚集了非常丰富的出版资源。像我前面讲过的文学名著,不管是古典的还是现当代的,这些较为高端的内容资源经过这么些年也积累得非常丰厚。

(2007-09-02 10:27:13)

[中国网]:

顾社长,刚才听到您介绍这么多,老一辈的翻译家还是非常有翻译人的职业素质,不仅他知识丰富,而且有责任心,把翻译的著作尽量精准的表现给中国的读者。您认为现在的青年人具备这样的素质吗?现在怎么看待青年翻译人?

(2007-09-02 10:28:00)

[顾爱彬]:

现在搞翻译的年轻人也是比较扎实的,大部分人还是比较浮躁的,没有前面我讲的各方面的素养,自以为自己懂得一点外语,就搞翻译。翻译又没有汉语的功底,英语也不是特别的精深,所以翻出来的东西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和读者的考验。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市场上有那么多翻译作品质量很差,比如我们国内有名望大的出版社,其他小的出版社更不用说了。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个困惑。在社会转型期,大家的心态都很浮躁,没有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坐冷板凳,比如花十年,或者几年时间静心做翻译这门工作。

所以我们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有那么浮躁的心理,要沉下心,踏踏实实训练你的功夫。如果你认准这个目标,能够扎扎实实埋头做事情的话,应该说过了若干年,就能出来比较好的成果。

(2007-09-02 10:28:19)

[中国网]:

我在跟您的交谈中我感觉,翻译这一行当不是短期可以提高的,应该是经历非常长的积累,他才能慢慢地翻译出这个东西的灵魂。

(2007-09-02 10:28:50)

[顾爱彬]:

对。因为我们以前老的翻译家,他的功底是历经多少年才积淀起来的。如果他们浮躁的话,不会成为有名的翻译家。

(2007-09-02 10:29:21)

[中国网]:

那您对培养新一代的翻译人有什么好的建议?

(2007-09-02 10:29:35)

[顾爱彬]:

如果是在出版界专业从事翻译的人才,我们也会注意培养,多给有志于搞翻译工作的年轻人提供平台。另外,有志于搞翻译的年轻人也要从自身要做起,把我前面讲的各方面的素养培养起来,锻炼自己的内功,同时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做自己喜欢做和善于做的事情。经过双方互动,我想能够把年轻的翻译工作者培养起来。

(2007-09-02 10:29:45)

[中国网]:

认定一个信念,然后勇往直前的达到你的目标。

(2007-09-02 10:30:01)

[顾爱彬]:

对。

(2007-09-02 10:30:13)

[中国网]:

您认为译林的哪些作品最能够体现译林的精神,能给我们举几个例子吗?

(2007-09-02 10:30:21)

[顾爱彬]:

倒不是体现译林精神,能够代表译林形象的,或者译林在出版界、翻译界形象的,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一套译林的古典文学名著系列,现在有200多个品种。去年,我们又开始对其进行新的包装。译林出版社根据市场的要求,根据读者的口味来不断地进行老书重做,如去年我们推出的全新包装的“名著译林”系列,各界反响都比较好,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会不断做下去,这个可以代表译林。

另外,在1997年的时候,我们又把眼光放到世界现当代文学系列上面,这一块也代表着译林。因为这一块的资源译林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买了它们的独家版权,其他出版社都不能做。今年我们又开始重新包装,把它们定位成“20世纪经典”及“21世纪文学大奖”译丛。在这次的北京国际书展上也推出来了。应该说从装帧、设计、译文质量等方面来看都是一流的。这两天我们看到读者对它们也比较认可。

另外还有刘东教授为我们主编的“人文与社会译丛”,从学界、读书界来看,我们的这套丛书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介绍国外人文社科思想理论领域非常好的一套丛书。各个行业的学者都非常认可这套书。

(2007-09-02 10:30:30)

[中国网]:

您刚才提到的这几个系列,确实非常有名。而且我们也知道,现在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外国文学翻译的译本,但是译林翻译的这些有它独特的位置。很多读者还是相信译林的品牌,要买译林的东西。您认为译林为什么会获得读者的信任?

(2007-09-02 10:35:43)

[顾爱彬]:

译林有一个信念,要对得起读者,因为我们生产的是文化的产品。我们前几天跟编辑谈,他们的脑子里有这个信念,我们的编辑也认为,如果把这个事业做长的话,就必须认认真真做事情,而不是像当今社会那样,心态浮躁地来做。有些出版确实比较浮躁,搞翻译作品不是请译者认认真真来做,甚至把几个译本拼凑起来,把这个作品弄出来,推到市场去。有些读者不了解这些情况,他只要看价格低的,其实这对读者是一个损害。译林出版社从来不做这样的事情,译林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事情,为读者着想、为作者着想。所以译林一直这样坚持做。

(2007-09-02 10:35:58)

[中国网]:

我听说译林的很多编委都是非常资深的翻译家,他们连译林的注释或者标点,如果有错误的话都会更正。他们看的非常的细致,不光是大的内容方面,连小的细节也很注重,是这样吗?

(2007-09-02 10:36:16)

[顾爱彬]:

对。我们一直跟我们的编辑讲,我们要注重每一个细节,注重每一个环节的每个细节。因为以前在这方面出版社考虑得不细,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读者的要求也不同了,所以我们在生产图书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要注意。译林以前的老编委对《译林》杂志非常关注,当然他们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因为译林当时在国内是独此一家,介绍外国文学的作品,老一辈的像钱钟书等等,他们对《译林》杂志非常关心。

我听我们的老领导讲过,钱钟书对《译林》杂志非常关心。有些老翻译家拿到《译林》杂志看到一些细小的错误都会写信给我们指出来。所以《译林》杂志这么多年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2007-09-02 10:36:28)

[中国网]:

我想我们国家现在青年人学外语越来越多,如果不注重翻译的准确度和翻译的品牌,很多的翻译出版社可能就无法有一个好的声誉,在市场上也不会长久存在下去。所以像译林一样打造它的品牌。

(2007-09-02 10:37:16)

[顾爱彬]:

一个出版社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必须经过努力,踏踏实实工作,对得起读者,对得起作者,对得起你自己出的书。出版社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007-09-02 10:37:41)

[中国网]:

译林近年来还参加了新闻出版署的大中华文库计划,翻译和出版中国古典经典文学的英文版。在计划中,译林承担什么样的任务?

(2007-09-02 10:37:56)

[顾爱彬]:

这个项目是国家级的项目,是国家重点出版项目。译林有幸承担着一部分,我们目前已经出了三种:《镜花缘》、《老残游记》、《浮生六记》,还有三本,包括《人间词话》等等。参与这个项目,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到国外去,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译林出版社承担了这个任务。

现在困难比较大的就在翻译这块。因为前两天国务院新闻办开了中国图书推广计划的专家座谈会,在会上,外国专家也提出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样把中国的古典经典,翻译成地道的英文,让外国读者喜欢。这是我们碰到的最大难题。

(2007-09-02 10:40:30)

[中国网]:

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怎么样让外国人理解,非常难。

(2007-09-02 10:41:20)

[顾爱彬]:

对。这就是为什么让中国文化走到国际市场上这么困难,我们怎么样把老祖宗的精髓翻译成地道的外文,不管是英文、法文,还是其他语种。这造成了我们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难题。

(2007-09-02 10:41:31)

[中国网]: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翻译家,他不仅要对我们国家的文化非常了解,对他所要翻译语种的那个国家的文化比较了解,所以这确实比较难。

(2007-09-02 10:41:43)

[顾爱彬]:

对。要真正成为一个翻译家,他的内功非常的重要。不光是外语要好,汉语也要好。如果汉语不好,翻译过来的东西读也读不懂;如果要把中文翻译成英文,那么不仅你的中文要好,更要考验你的外文。你要了解你的语言来源,外国人的表达方式就是这样的,外国人读了以后就会了解你的内容。

(2007-09-02 10:41:54)

[中国网]:

“符号中国”丛书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项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2007-09-02 10:42:12)

[顾爱彬]:

这套书在现在已经在最后审定阶段,9月底能够出来。这次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我们要举办该书首发式,我们这套书有八卷中文本,由冯骥才先生主编。我们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各个不同的中国元素介绍给国外读者,但是国内读者也可以了解。我们现在出中文版,明年要出英文版。

(2007-09-02 10:43:48)

[中国网]:

为什么要选择冯骥才先生做主编呢?

(2007-09-02 10:44:33)

[顾爱彬]:

冯骥才先生是有名的作家,他是很好的文学家,同时他又是很好的民俗学家,所以请他担当这套书的主编是最理想的人选。

(2007-09-02 10:44:42)

[中国网]:

冯骥才先生的语言非常幽默、非常到位,很生动。

(2007-09-02 10:44:57)

[顾爱彬]:

对。

(2007-09-02 10:45:14)

[中国网]:

译林出版社对这套丛书的海外市场预期是如何的?

(2007-09-02 10:45:24)

[顾爱彬]:

现在我们还在跟国外的一些出版公司沟通,看能不能我们双方合作,把这套书的外文版推到国外去。目前对国外的市场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计划。包括在这次北京国际书展上,我们也在跟出版商沟通,寻找共同出版这套书的海外版的合作方。

(2007-09-02 10:45:34)

[中国网]:

那么译林出版社对整个海外市场有什么样的规划?我们知道译林出版社在海外版权方面,是很舍得花钱的。

(2007-09-02 10:46:00)

[顾爱彬]:

译林出版社主要是专业的翻译出版社。我们在海外版权方面,不是说舍得花钱,而是敢于前瞻。我们现在跟国外的版权代理公司、出版社沟通比较密切,所以很多好的作品,译林出版社能够抢先拿到,也是因为我们跟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译林将来也是要着重把国外比较优秀的作品,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人文社科作品,都要逐步地引进过来,这是我们的一个主业。

同时,我们承担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文化的责任,所以我们也会从现在开始,陆续出版这方面的作品,将其推广到国外去。但是我们现在不是像大多数出版社一样,我们把这些选题做好以后,硬推到国外去,那很难。所以我们现在跟不同的国外出版公司沟通,看能不能双方共同合作,针对海外市场,针对海外读者的阅读兴趣,来共同编写出版适合他们市场的图书,这样的话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7-09-02 10:47:24)

[中国网]:

我还听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译林出版社每年还会预测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然后提前去谈版权的问题,所以能抢先把它引入国内。好象译林出版社曾经猜对过两次,是这样吗?

(2007-09-02 10:48:01)

[顾爱彬]:

倒不是预测,就是现当代文学作品,我们当时买是看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影响,所以有些作品我们就买下来。买下来以后,比如2003年的时候,我们出版的英国作家叫奈保尔的《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当时我们买版权是96、1997年买的,出版的时候当时不可能预知作者会得诺贝尔奖,只知道他是英国籍著名作家。我们出版以后,01年、02他得了诺贝尔奖,当时在国内还是很轰动的.

还有南非作家叫库切,也是他的其中一本书我们出版了,过了几年他就得奖了。这个我们不是预先知道的,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我们把他作品买下来,是因为它的价值比较大,他获得诺贝尔奖也是碰巧。像去年诺贝尔奖得主土耳其的奥罕·帕慕克,他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因为他的影响比较大,后来得诺贝尔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2007-09-02 10:48:28)

[顾爱彬]:

现在国内版权竞争确实比较激烈,尤其在版权这一块。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人文社的都是这样,大家都想有机会能够事先买到,然后得诺贝尔奖,这对出版社声誉非常好。

(2007-09-02 10:54:35)

[中国网]:

您刚才说到版权贸易,译林在这方面是怎么样的?

(2007-09-02 10:55:08)

[顾爱彬]:

我们译林出版社买版权也是根据产品结构进行购买,包括目前的文学作品、人文社科,包括其他的图书,我们根据现有的产品结构,有针对性地购买版权,遇到的困难就是竞争太激烈,购买版权的成本越来越高。

(2007-09-02 10:55:17)

[中国网]:

译林在版权贸易方面是否也存在着逆差?

(2007-09-02 10:55:41)

[顾爱彬]:

因为译林出版社的主业就是引进,理论上说当然逆差还是比较大,我们大部分是做引进版,输出这一块比较小。我们主要是把国外优秀的东西引进来。

(2007-09-02 10:55:51)

[中国网]:

译林出版社现在不仅是翻译出版很多经典读物,还翻译了很多畅销书。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大长今》、《时尚女魔头》、《YOU:身体使用手册》,这些作品译林都是怎么选择的?

(2007-09-02 10:56:06)

[顾爱彬]:

畅销书运作应该追溯到2001年。在2001年之前出版社都没做过畅销书,我们做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包括通俗小说,却没有做轰动全国市场的大的畅销书。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买到了《午夜日记——叶利钦自传》的独家中文版权,这本书的市场成绩到了十几万。在当时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惊人的。

我们做了这本书,觉得畅销书也可以做,一本畅销书可以带动整个出版社其他图书的销售,所以我们从那一年开始抓畅销书。这样就有了后来的《希拉里回忆录》、《克林顿回忆录》、贝克汉姆的、巴乔的传记,包括后来的《兄弟连》,就是中央人民电视台引进的电视大片的原著,这些都是译林的畅销书。你刚才提到的几本,也是我们看准,觉得是对当下中国读者有吸引力的书,所以我们就把它们买下来,也包括去年我们做的《YOU:身体使用手册》,这是我们有意识的,要在生活类图书的领域有所突破。

当时我们看准这个选题,尽管它是美国作者写的,很多内容可能不是完全适合中国读者,但有些东西是可以借鉴的,有些内容还是适合中国读者的,所以我们把它引进过来。我们在营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请钟南山院士写序言推荐,甚至请他在广州书城开讲座谈怎么进行保健,把这本书做成在全国影响比较大的畅销书。

当然这些工作也比较困难。因为国外作者写的保健类作品,能够在国内做成畅销书,这一点还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首先我们要考虑它适不适合国内读者,所以我们在本土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造就了现在它的畅销。

(2007-09-02 10:56:24)

[中国网]:

的确,现在这些畅销书非常受各个年龄阶段人的欢迎,尤其是结合比较轰动的影视作品,只要是有发行,有出版,很多年轻朋友都会排队去购买,应该说市场的前景是很不错的。那么我想问一下顾社长,从拿到版权到出版,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2007-09-02 10:58:19)

[顾爱彬]:

首先是你看准一个选题,提出申请要购买版权。因为国外掌控版权的版权人是不同的,有的是在代理机构那里,有的在出版社,有的在个人,我们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去购买版权。买到版权以后开始请一些译者翻译,翻译好的稿子才能进入出版流程。

(2007-09-02 10:58:35)

[中国网]:

一般这个过程要经历多长时间?

(2007-09-02 10:59:01)

[顾爱彬]:

如果版权购买比较快的话,出版的过程一般需要半年左右时间可以把一本书推出来。快的话时间会更短一些,有的时候只需两三个月,当然翻译的过程会缩短。翻译过程缩短带来的问题就是可能会影响翻译的质量,所以我们一般还是会给译者一定的时间,主要是确保译文的质量,否则出来的作品会遭到读者批评。

(2007-09-02 10:59:12)

[中国网]:

我刚好想提这个问题,顾社长已经回答了我。译林有这么多的畅销书,要选择适合中国人读、中国人理解的书,它的选题方面有什么样的把握?

(2007-09-02 10:59:30)

[顾爱彬]:

说实话,外国的畅销书在选定以后,到国内能够畅销,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我个人觉得,可能偶然因素比较多一点。出版社买这本书,在国外很畅销,你怎么让它在国内也畅销,偶然因素就是等待时机,你怎么样把这本书宣传到位,让中国的老百姓知道这本书怎么好,而这些不是你想让它能够契合中国读者的口味就能契合的。

比如前几年出版的《达芬奇密码》,这本书我们之前已经见到过,没有感到它适合中国读者的口味,后来别的出版社买下版权来做了,这是我们觉得遗憾的事情。包括《哈利波特》,它的第一本书出来以后我们也见过。由于它是儿童文学,儿童类书不是译林出版社的强项,所以我们也没看上它,结果它成了特超级畅销书。现在我们知道,国内读者对奇幻文学非常着迷,所以这个就是它的卖点。

真正要做到海外畅销、国内畅销,这些作品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在国外畅销的书很多,比如译林出版社在90年代推出的两个美国畅销书作家的作品,如约翰·格里森姆,他的作品在美国是超级畅销书,我们引进了他的所有作品,但是在国内就是畅销不起来。包括另外一个作家,迈克尔·克莱顿,他是写科幻的,但是和国内的科幻作品也不一样,这也是在国外非常红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在国外都要卖到上千万册,但是在国内就不行,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所以这里面有偶然因素。

(2007-09-02 10:59:42)

[中国网]:

您刚才提到的《哈利波特》,我那个时候在学校,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非常着急要买全套,天天跑遍各大书店,就是想买到,当时确实非常畅销。那您认为,是不是一本非常好的图书要推销它,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引进的大片,或者自己拍摄的大片,前期都会做很多的铺垫,出版业现在也是这样的情况吧?

(2007-09-02 11:02:07)

[顾爱彬]:

对。图书宣传营销现在在出版界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你出了好书,没有很好的宣传营销,根本不可能让这本书畅销,也不可能让它走到读者的手中。比如前面我们做的《YOU:身体使用手册》,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做宣传营销,不可能会让老百姓那么喜欢。

(2007-09-02 11:02:29)

[中国网]:

那您觉得在出版营销方面,译林现在有什么样的措施?

(2007-09-02 11:02:42)

[顾爱彬]:

应该说这两年,译林出版社在营销这块,还是非常重视的。首先,我们的理念跟以前不一样了。通过跟国外的大公司接触,我们也了解到营销应该怎么做。所以从这两年来看,比如《YOU:身体使用手册》,现在行业内叫“全程营销”,我们从选题开始,到编辑过程,到发行,我们都全程贯穿了营销的理念,做了很多铺垫的工作。在这之前我们就开始做营销预案,包括后期的活动也都做得比较细致,最终让这本书畅销了。

(2007-09-02 11:02:53)

[中国网]:

您刚才提到译林对魔戒的翻译,现在也了解到国内读者对魔幻类的小说非常有兴趣。那么在翻译《魔戒》上,译林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吗?比如在翻译上,是音译还是意译,有什么好的精准把握吗?

(2007-09-02 11:03:14)

[顾爱彬]:

《魔戒》这本书很难翻译,它不是畅销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通俗作品,它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首先它的英文语言比较难把握,另外有些读者也提到过,里面一些译名该怎么翻译,这里面存在的理解不同。我们的翻译者觉得这样比较好,而翻译是见仁见智的,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有不同的理解。它在台湾也出过译本,和大陆的本子不一样,如果我们换另外一个译者,可能理解还是不一样。

(2007-09-02 11:03:31)

[中国网]:

这个翻译有多长时间了?

(2007-09-02 11:03:46)

[顾爱彬]:

应该很长时间了,我们买版权是90年代末期,大概花了两三年的时间。

(2007-09-02 11:03:55)

[中国网]:

现在大概有多少译本?

(2007-09-02 11:04:10)

[顾爱彬]:

因为我们是买版权的,是唯一正版的译本,其他的译本都是盗版的。我估计在市场上有一些盗版,它不是真正严肃意义上搞翻译的,有些本子是滥竽充数的。

(2007-09-02 11:04:23)

[中国网]:

现在社会有这么一种说法,现在学语言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至少都会英文,很多人觉得翻译不够地道,看不到原著的感觉,很多人愿意看原版的大片,不愿意看翻译过来的。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如果读者对翻译不满意,您怎么认为?

(2007-09-02 11:04:40)

[顾爱彬]:

一个是译者没有做好工作,另外出版社也没有做好工作,没有找到好的译者。我们一定要找真正的译者,他喜欢这个事情,这样出版的作品读者才会欢迎。现在国内有很多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都是经不起考验的,错误太多。一来译者不负责任,另外,出版社的编辑又不是太认真,所以造成了最终出来的图书译文质量是很低劣的。

这个不限于一般的小出版社,国内有的大出版社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不敢讲译林所有的翻译作品都是经得起考验的,确实存在有的翻译作品也经不起推敲。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重视这一块,准备执行译者的准入制度,要想有资格进入译林翻译团队,必须经过检验。所以我们下面要着重在译者这块抓紧,搞一个制度出来。

(2007-09-02 11:04:52)

[中国网]:

那么译林在未来的一些计划中,它还打算拓宽哪些领域的翻译?

(2007-09-02 11:06:02)

[顾爱彬]:

译林出版社以文学为主业,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已经把世界古典及现当代文学做了起来,现在我们正在启动21世纪的名家作品,包括一些得奖的作品,也在搞一个系列。下面我们可能会在生活类图书、社科、人文领域,像政治学、法学,进行拓展。因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可能对政治学、法学方面图书的需求比较大,所以译林出版社觉得,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兴趣所在,我们会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尝试。现在已经在联系一些作者、译者,做这方面的工作。

另外,可能我们会在外语教学这一块拓展。确实,现在国内学外语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学好的外语有几个?还是很少。所以我们想为真正想把外语学好的读者,提供比较好的学英语的范本,这也是我们今年已经在做的。今年我们推出了“双语译林”系列读物,是英汉对照的形式,在未来几年当中,我们会把这个品牌做大。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当下广大的英语爱好者提供比较好的英语范本。

(2007-09-02 11:06:15)

[中国网]:

今天非常感谢顾社长接受我们的专访。出版人是非常高尚的职业,我们也希望译林能继续秉承它的理念,为中国的读者介绍更多的好书,不断地发展壮大下去,走向更高的辉煌。

(2007-09-02 11:06:43)



 
|相关报道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