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运成:篆体书法之集大成者 |
中国网 | 时间: 2014-05-07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文/ 万慧 朱子玉
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工具,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曾造就了一大批诸如李斯、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家,现如今,山东济南又诞生了一位篆书书法大家——滕运成。
滕运成,1941年生于山东省荣成市,自幼在父亲的教导和熏陶下研习书法艺术,读书颇丰,传统文化知识渊博。他浸淫书法艺术几十载,先学二王、欧柳,再学李斯、李阳冰、邓石如等等,汲取诸家先师书法之精髓,尤其是在篆书书法领域承古创新,造诣精深。他一改长期以来篆书书家用短锋硬毫的习惯,采用长锋硬软毫兼用,注重笔墨情趣,巧妙的将秦、汉、唐、清几代篆书的缪篆、玉箸、铁线、倒韭笔法熔于一炉,将象形、大篆、小篆、金文、甲骨等体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尤其是“一分笔”的轻笔细线,百炼成钢作绕指柔,加之提收笔法娴熟灵活的应用,作品飘逸潇洒,给人以美的享受,开创了当今书写篆书的先河。中国文字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先生给予高度评价:“滕先生的书法作品功力深厚,俊雅脱俗,别具一格,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滕运成的篆字形体修长,重心偏高,笔画上密下疏,线条布白匀称协调。笔画横平竖直,弧圈线条圆滑富有张力,刚柔相济。横画为玉箸篆法,竖画多为悬针,玉箸、悬针的运用使字体平稳端庄;而提收笔法与悬针、缪篆篆法的综合运用,使字体下部可伸缩的垂脚更加舒展柔美。现存各种体的篆字数量有限,单独使用一种篆字难以成文,因此存在不同篆体字的借用现象。在滕先生的作品中往往出现多种篆体字,他通常是根据创作的需要,采用32体篆中的大篆、小篆、钟鼎、甲骨、象形、鸟兽等等。 滕运成的书作是十分考究的艺术品,章法严谨,布局合理,清秀悦目。他的作品天地留白相同,左右边距一致,篆字排列齐整,释文、落款、用印各具特色,整体观感稳重端庄,清秀流美。释文是篆书作品必要的组成部分。篆书是非通用文字,不易被人们识认,因此作品必须配写释文。释文与落款的字体选取一般是“今不越古”。滕运成的篆书作品,正文篆字虽然肃穆端庄,但是采用行草写就的释文部分,字字龙飞凤舞,意气舒畅,使整个画面活跃起来,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落款是书法作品不可或缺的艺术组成部分,滕运成的作品落款一般是长款,且均为单款,从不在作品中标记受者名号称谓,以利于文化艺术的传播和交流。 滕运成的篆书作品清秀,内容取材广泛,经典子集无不涉猎,文化内涵丰富,是浓缩的文化艺术精粹。其作品在全国、省、市多次参赛,20余次获金、银、特别金奖、华冠金奖等大奖,被多家报社、图书馆、博物馆收藏及报刊、杂志、网站发表转载,电视台亦做过长达120余分钟专题介绍。中新网“名家访谈”栏目播出了对他的专访节目。中国企来报道联袂百家中央、省级的权威网络媒体,推选滕运成为当今书画界十大书画家,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地网络媒体报道,作品被认定为“国家礼品”,2009年上海世博会作为国礼赠予世界各国元首。2010年3月,独幅百米篆书长卷“孙子兵法”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正式收藏。 作品编于《当代艺坛大师》、《齐鲁百杰书画真迹荟萃》、《二十一世纪中华翰墨名家》、《华夏当代书画大典》等二十余部典籍,数次被聘为编委、副主编、名誉主编、艺术顾问、首席艺术顾问等。著有《滕运成篆书精品集》。分别与当代书画家范曾、冯远、黄永玉等合集出版珍藏典集。中国外交部与侨联作为国礼隆重推出大型书画珍藏典籍《中国当代书法大师·滕运成》。作品还出版邮票、电话卡、名信片中外发行。 当今静心研习篆书的人已经很少了,滕运成深感背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年过七旬仍全身心投入到篆书研究和创作中。他几十年如一日,笔锄不停,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对联、中堂、立轴、条屏、横批、斗方、长卷、册页等无所不书,为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开拓进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面对成绩,他作诗自勉:“行年七十不算老,艺事求工朝夕为。喜有良朋时益我,心传更以古人师”,激励自己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个人简介】
滕运成,字师古,号自悟斋主人,风骨轩主,汲古翁。男,汉族,大专学历,中文修业。1941年生于山东省荣成市。现为: 中国高级书画家协会理事 中国老年教育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世界风筝都书画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联谊会高级书法家、理事 将军书画研究院高级书法家 山东金秋书画研究院院士 齐鲁书画研究院高级书法家 湖南省直书协高级书画师 北京宝延轩书画院院士、艺术顾问 北京国际名人书画院终生高级书画师 香港东方文化中心馆员 中贸联合总裁(CEO)俱乐部会员 世界杰出华人理事会会员 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