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2019世界园艺博览会> 园艺百科
 

览百卉之英茂,无斯花之独灵

发布时间: 2015-03-31 19:18:00  |  来源: 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官网  |  作者: 王其超  |  责任编辑: 袁嫦静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不图名利不争春无怨无悔只献身

荷花全身是宝,无私奉献人类,与世无争无悔。在辽阔的湿地里,野荷碧叶接天,浩瀚千里,捍护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栽培后,除观赏外,既供食用、饮用、药用,又供包装用及工业原料用。莲的地下茎——藕,是富含淀粉等多种营养和维生素的水生蔬菜,可生食、炒食,用藕煲汤是湖北名肴之一。嫩藕和青熟莲蓬,香甜爽口,是人人爱吃的夏令水果。用老藕加工制成的藕粉或蜜饯藕片,是妇

幼老弱的滋补品。莲子是“莲宴”中必不可少的原料,花瓣乃佐餐妙品。初出水的荷叶卷,摘来煮粥、蒸肉,别有风味。用荷叶、莲心(胚芽)制成的荷叶茶,有减肥、降压的功效。荷花的各部器官皆可入药,莲子、花丝(雄蕊)为强壮剂,有收敛镇静作用,花丝、花瓣还有美容功效。藕节为收敛止血药。莲房(花托)能消瘀散血,止血崩、下血、溺血。荷叶、花梗味甘苦,性平,为清暑散风药。此外,鲜荷叶还是

良好的绿色食品包装材料,荷梗富含纤维,可提取作纺织原料。

荷花将它的一身之宝,毫无保留的全部奉献给人类。明·刘伯温《采莲歌》赞曰:“芍药争春耀彩霞,芙蓉秋尽却荣华。有色有香兼有实,百花都不似莲花”。纵览群芳,荷花的奉献精神独一无二!

花叶相伦质清淳诗画艺品传真情

荷花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几千年来,荷花形象不断渗透到人们社会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心目中真善美的象征。以荷花为题材创作的诗歌,最早见于《诗经》:“彼泽之陂,有蒲与荷”。3000 年前民间已用荷花喻女性之美,与蒲草并提,象征男女之间的爱情。2300 年前,楚大夫屈原《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句。荷花是屈原心目中的香草,他要制“荷衣”、“荷裳”,以体现其清高避俗之志、尚洁之情,坦露“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光明磊落的人格。以后历代文人以荷花为题材创作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今诗人、佛学家赵朴初的谢赠荷诗:“惠我一盆莲,感君多美意。清水照明妆,微风散香气。枝枝作佛供,叶叶任鱼戏。此花圣之和,浊世嗟难及”。前面几句抒情写景,情真意切,后两句溢美荷花的高洁无染,批评世道的肮脏浑浊,对当今倡导道德文明颇有教育意义。古人留下的赞荷散文,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莫过于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他仅用119 个字将荷花的纯真圣洁的品格,渲染得淋漓尽致,荷花始被誉为君子之花。今学者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是在动荡的年代(1927 年)“心里颇不安宁”下创作的,其文隽永清秀,如同工笔画,融情于景,集景于情,很早就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我在孩提时代曾熟读过,至今记忆犹新。画家画荷,据唐《历代名画记》载,当推南北朝梁元帝(公元553 -555 年)画的《芙蓉醮鼎图》为先,可惜早已湮没。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最早的荷花绘画,为南宋画家吴炳绘的《出水芙蓉图》,花只一朵,大得几乎塞满画面,它结构简朴大方,让花瓣自然舒展向阳,显得格外明丽、娴静。画的主题表明了画家对美滿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生命的赞美。1955 年新中国正处于和平建设初期,92 岁的画家齐白石老人满怀激情,用简洁精炼的妙笔,挥写了一朵瓶中盛开的红荷和两支挺拔的花蕾,一支灰鸽蹲在瓶边翘首凝视。这幅自题为“和平”的荷画,反映了画家祝福祖国,热爱和平的高尚情操。

与人们生活有关的荷文化更是丰富多彩。1977 年山东莒县出土的大汶口文化的陶封口鬶(煮食用陶器),其封口处为莲蓬造型的透气筛眼,距今4000 年,这是最早选用荷花装饰的生活器皿。青铜器早在周朝已流行,用荷花作装饰较为普遍。1922 年河南新郑出土的公元前6 世纪的青铜酒器莲鹤方壶,盖顶为莲瓣,尤具代表性。以后历代在玉器、金银器、瓷器上用荷花作装饰而存世的艺术瑰宝,比比皆是。荷花的艺术形象在中国建筑装饰史上初期应用,是1978 年四川新都出土的东汉(公元25 -220 年)墓室荷花饰纹画像砖,历代宫殿庙宇、寺塔基柱、墓寝壁画,多饰有荷花组成的美丽图案。洛阳龙门石窟有间建于北魏晚期的石窟名莲花洞,洞顶饰有巨大的莲花藻井图案,是古代雕塑家采用高浮雕技艺刻成。整个造型新颖别致,雕工精美细腻,既表现出莲花风采照人的俏丽美,又刻画出莲花光洁无染的情操美,是吸引中外游人最多的石窟之一。民间房屋的瓦当及梁柱墙栏用荷纹装饰亦多,今保存完好的徽派古民居仍供欣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