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访古专家讲堂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正式开讲

发布时间:2018-05-21 14:28: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K

image.png

江西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西诗词》副主编、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编审熊盛元先生演讲

中国网5月21日讯5月19日下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诗意访古专家讲堂正式启动。江西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西诗词》副主编、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编审熊盛元作为讲坛专家,在讲座上引经据典,对竹枝词的来源、创作地等进行了详细专业的讲解,让现场200多名观众深刻感受到《竹枝词》里的巴渝文化。

据介绍,三峡博物馆诗意访古专家讲堂是由诗意访古团队的诗词、绘画、戏曲等专家讲授传统文化的专业课堂。诗意访古是从古书、古诗词、古文、古地图、地方志、地方文献以及古物中寻找文人墨客的行踪和历史背景线索,根据这些资料实地走访遗址和寻找遗址,寻找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从历史资料与实物,实景中去考证文人作品背后的真实故事,历史背景,以及真实情感,从而体悟他们作品里的诗意情怀,达到“与古人交”,全方位的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多年实地寻访古代诗人遗踪

“风尘三侠”创作出版《诗意访古》

诗意访古由诗词界的“风尘三侠”即著名诗人魏新河,梅疏影和诗词爱好者吴洁,打造的诗词宣教品牌,旨在从古书、古诗中查阅古诗人的生活遗迹,还原出诗人们最本真的形象与生活状态。

十多年来,三人到杭州、苏州、嘉兴、天津、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实地寻访古代诗人遗踪。在旅行中,三人收集了古代诗人生平遗迹的大量珍贵资料、图片、史实、秋扇,不仅创作了大量诗词书画、绘制出几十条诗意访古线路,还将数年经历记录下来,写成了《诗意访古》一书。

“诗意访古就是一本学习传统诗词的地图和指南针,而诗意访古平台就是一个全新的学习传统文化体系的体系平台。”诗意访古的创作者之一吴洁表示,要学习诗词,首先就要了解文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真实状况。所以诗意访古的核心是诗词,而方法就是考证,从古物、古迹以及博物馆中寻访真实的历史线索,从而解读诗人的真实生活和诗中情感的寄托所在,深层次,全方位的理解诗词与传统文化的内涵。

image.png

魏新河,梅疏影,吴洁是诗意访古的倡导者,执行者

受著名词评家治学精神感染

三人开启诗意访古平台

image.png

三人带诗意访古书稿拜访当代著名词评家九十二岁叶嘉莹先生

2016年12月24日,魏新河、梅疏影、吴洁带诗意访古书稿拜访多年来的忘年交,当代著名词评家九十二岁叶嘉莹先生。叶嘉莹先生将自己写的书赠送吴洁,并说道:“如果我年轻二十岁,定与你们风尘三侠一起诗意访古,期待你们多发图片与资料与我,希望你们多为诗词文化传承做些事情。”受叶嘉莹先生的治学精神感染,三人决定开启诗意访古平台。

据介绍,诗意访古平台分为文字起源篇与诗意寻访篇两大篇章。文字起源篇主要方式是“专业课堂+博物馆参观+实地寻访”,旨在通过对汉字起源的学习建立起中华文化的体系,从而进一步理解诗词文字的内涵。而诗意寻访篇则以《诗意访古》一书为核心,让读者可以跟随书中的游记地图开启诗意行旅。据悉,《诗意访古》一书第一辑主要涉及吴中,越中等线路,覆盖苏杭,扬州,镇江,湖州一带中国传统文化重地,第二辑主要以三峡库区为重点挖掘巴蜀的传统文化。

诗词研学基地将率先在奉节落地

访古团队全力打造高端诗词课堂

image.png

杜甫关中行路线图

“重庆文化看奉节,奉节文化看杜甫”。目前,吴洁已经完成了创作《杜甫的最后十年》,将杜甫的入川、在成都的生活、杜甫川北行踪、杜甫在奉节五大篇章完成,并且实地调研、参观遗址、博物馆里寻古物,为奉节政府提出了系列文化方案,诗词研学基地将率先在奉节落地,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据介绍,诗意访古系列项目在奉节分为诗意访古专家讲堂、诗意访古雅集行、诗意访古游学项目三大部分。专家讲堂将结合诗意访古三峡博物馆专家讲堂,引进国内知名诗词学者及传统文化的研习者,收藏鉴定大家走进奉节,挖掘奉节的诗词及历史文化,为奉节成为中国诗城作学术体系研究及报告,提升诗城的全国知名度及高度。诗意访古雅集行将定向根据杜甫的诗词核心,组织诗书画集一身的文人到奉节雅集,创作一批有历史高度的诗词书画,为奉节政府及博物馆留下佳作及宣传的资料。诗意访古游学项目则以夔州博物馆为基地,打造一系列针对民众及中小学生,社会团队的基础入门课程,并制作游学方案,培训讲解团队,让重庆周边人员到奉节学习诗词及感受诗词文化,从而延伸全国市场,开展诗词游学示范基地。

”三峡博物馆诗意访古专家讲堂好评如潮。”吴洁表示,目前诗意访古在重庆与三峡博物馆已经合作开设专家讲堂及游学项目,下一步还将在重庆合川建诗词研学基地,并将陆续在众多区县及库区落地,这对研究重庆诗词、打造重庆高雅文化具有深远、积极的意义。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