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相册】改革开放40年之交通巨变

发布时间:2018-09-30 11:36: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单榕
分享到:
20K


中国网9月30日 讯

道路建设


90年代的北京,主干道路。

当时,大多数人们会选择骑自行车或者公交出行。那时候的主干道路车辆行驶通畅,人们排队乘坐公共交通,很少有堵车的情况发生。

如今,北京街道。

城市道路桥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十分便捷。城市道路宽阔,车辆川流不息,行人来来往往,非常热闹。

公路建设

过去,湖北恩施山民出山靠索道车出行。

90年代初,西南的偏远山区交通运输方面还十分落后,当地部分山民出山靠索道车出行。没有路,祖祖辈辈都会被“困”在大山中。他们长期饱受着交通闭塞之苦。

如今,湖北恩施已修建了高速公路。

2017年4月4日,经历了一场大雨过后,湖北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沪渝高速公路泗渡河特大桥被云雾笼罩,车辆在公路上穿梭,宛如仙境。恩施州境内目前除已建成沪渝、宜巴等三条高速公路外,又有三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

铁路建设

上个世纪的蒸汽火车。

因为铁路线路有限、铁路设备落后,我国铁路运力和速度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有限的列车数量和有限的速度导致了严重的供需矛盾,更不用说“春运“,连平常都供不应求,人们往往很难才能买到车票。

2018年,高速铁路。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第十个年头。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位世界第一位。高铁线路让城与城的距离变得更近。而且,人们通过手机就能买到车票,非常方便。

三峡航道建设

2012年7月,清漂人员在长江三峡水域打捞水上漂浮垃圾。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长江全线已有600余艘船舶采用了LNG燃料,三峡坝区建设了80个自动充电桩位供靠泊船舶使用岸电。三峡过坝船舶已经基本做到零排放,其他区域88%的船舶已经有了生活污水处置设施。

机场建设

90年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1980年1月1日,T1航站楼及停机坪、楼前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1999年11月1日,T2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

2018,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2008年春,机场扩建工程(T3航站楼)完工。从1978年至2014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由103万人次增长到8612.83万人次,位居亚洲第1位、全球第2位。

出行方式改变

1997年,北京。

北京的早上高峰时段,北京市中心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一名交通警察站在自行车的海洋中。90年代末,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那时每日上下班时壮观的自行车洪流,成为了中国城市独特一景。

如今,汽车已经成为了普遍的代步工具。

另外,人们出行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新出行时代到来。

(图片合作:视觉中国)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