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个啥?
“小康社会”不是新词儿,甭管问谁都耳熟能详。可“小康社会”究竟是个啥?估计没几个人知道,“十三五”开宗明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面小编用三个故事给您说个清楚道个明白。
话题一:“小康社会”的由来
话说,中国有本古书叫《礼记》,“小康”一词用来描绘一种社会模式最早出自这里。它是这样说的,“国运清明,民无饥馑,谓之小康”。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小康”是国家比较安宁清明,百姓丰衣足食的社会状态。
话题二:“小康社会”的发展
最早,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将“小康”概念作为自己的革命理想。他在《三民主义》中说,民有、民治、民享,就是所追求的大同小康世界。
1979年底,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他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即是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从理论上最早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命题。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具体路线图。
话题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内涵
小华一家生活在城市,是个标准的工薪阶层,一套90平米的住房,一辆代步车。小华很能吃苦,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奋斗目标:2020年工资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保持20万的年收入水平;家庭花销重点不再是吃喝拉撒,而是有更多的钱用于参加健身俱乐部、学习培训班、亲子娱乐活动等方面;把在农村的父母接来北京,给老人买套温馨的房子;吃上更健康更绿色的各类食品;孩子上个好学校,学到丰富的知识,成为聪明伶俐的好孩子;小区环境更加优美,周边公园等设施齐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十三五”规划描绘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用三个词来形容:塑型、强体、铸魂。
塑型:到2020年,建成一个成熟定型的中国。包括:建设服务型政府、建成开放型经济体系、建成创新型国家、建立学习型社会、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强体:到2020年,在方方面面建成体魄健康的中国。包括:产业强、人才强、法治强、文化强、环境优美、人民身体健康、全民富裕等。铸魂:到2020年,形成一个昂扬向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