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6全国两会

从“十三五”25项主要指标变化看发展理念之变

文章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16-03-06 责任编辑: 王名扬
+|-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促创新、重环保、强民生——从“十三五”25项主要指标变化看发展理念之变

新华社记者高亢、高敬、李鲲、郑良

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25个主要指标格外引人关注。与“十二五”规划的24个主要指标相比,发生了不小变化。指标变化折射出发展理念的转变。

首先,创新意味更重。

“创新驱动”首次亮相规划,成为主要发展指标大项之一。

“指标就是‘指挥棒’。”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方玮峰说,草案中这些具体指标的变化是发展理念、目标、方向、方略的综合体现。人们从指标就能看出政府想干什么、想怎么干。从这20多个具体指标来看,总体是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突出了创新发展,特别是强调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这是执政理念的进步。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表示,我国已向世界宣布,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这意味着传统增长模式将得以改变,强调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创新驱动,创新是源头,驱动是下游,是成果转化。”龚克说,我们现在科技创新还是“后发优势”居多,而草案提出要发挥“先发优势”,因此不能过分强调下游而不注意源头,“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基础学科研究方面做了比以前更强的部署,这是国家开始重视创新源头的体现。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府参事包景岭认为,规划提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的6.3件提升至2020年的12件,万人专利数量预期翻倍意义重大。这个指标设定符合我国发展国情,过去不够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导致很多人不愿投入研发。国家鼓励创新,将赋予企业新动力,有利延长各个产业链,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同样,环保指标考核史上最严。

备受关注的空气质量pm2.5指标首次被写入规划,地表水质量等都被列入约束性指标里,资源环境指标从此前的8项升级为10项,且全部是约束性指标。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董事夏玉洁认为,环境资源破坏起来很容易,但修复则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将付出巨大代价和成本。

环境资源指标越发严格说明了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夏玉洁说:“‘十三五规划’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龚克坦言,“十二五”期间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完成效果欠佳,就是因为大气质量标准发生了变化。如今,主要污染排放物在原来标准基础上严格程度提高了近30%,此外还细化加入了空气质量PM2.5等刚性指标考核,地方政府必须把治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这些变化表明了国家治理环境的信心,体现了政府不回避问题,迎难而上的决心。

此外,提升人民福祉彰显共享发展理念。

25个主要指标中,用“民生福祉”取代了之前“人民生活”的表述方式,并且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大于6.5%,解决5000万人就业,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等内容,格外引人关注。

“增长一岁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有大门道。”全国人大代表、民盟贵州省委副主委卢云辉认为,草案着重强调对残疾人、妇女儿童的保障,充分体现了政府考虑广而细,从调研出发,用数据说话,全方位提高民生水平的信念。

从“人民生活”到“民生福祉”,一词之差,体现了政府发展理念的升华,表明着力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是国家重点努力的方面。过去发展不平衡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将得到逐步解决,“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对百姓期待的回应。”龚克说。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