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消费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主引擎,但更为现实的却是中国消费外流的情况日益严峻,消费外流已从2014年的1万亿元上升至去年的1.5万亿元。对此,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昨日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产品消费的个性化、差异化和品牌化,进一步追求安全和质量稳定,促进消费回流。另外,“互联网+流通”行动实施的指导意见也出台在即。而作为国内品质消费的主要群体,中高收入阶层同样被视为是促进当前消费升级的重要推手。
消费成最强劲“马车”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是以外贸、投资和消费的顺序来排位。“消费总是在最末位,但是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高虎城说,在去年6.9%的增速当中,消费占到了66.4%,可见消费已经成为“三驾马车”中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动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66.4%的GDP贡献率也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当时,高虎城就表示,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以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把“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作为2016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报告表示,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
尽管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但我国消费成本,特别是流通成本依然很高,对此,高虎城表示,要下力气降低消费成本,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国消费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前几年是20%,现在是15%-16%之间,而发达国家仅为8%,在这方面仍有很多文章可以做。”高虎城说。他表示,接下来将着重加强城市之间共同配送、农产品运输、冷链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
中高收入阶层推动消费升级
消费对应的是一定的经济实力,目前,越来越多的中高收入阶层成为了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力军。高虎城也指出,目前正在形成的中高收入阶层对个性化、品牌化、差异化的消费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毫无疑问,中高收入阶层也是促进消费升级的主要推手。
中国的中高收入阶层规模到底有多大?仅以中等收入人群为例,据中国社科院在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的中间阶层规模比例大约是55%,上海大约是51%,广州大约是42.5%。三座城市中间阶层对应的年收入则分别为25万元、22万元和17万元。业内普遍认为,中间阶层的年收入应在15万元以上,年支出也应在10万元左右。
正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实力,高虎城表示,出境购物成为了该阶层当下的新潮流。据了解,2015年我国出境人数是1.2亿,境外消费,包括旅费、住宿费、购物费达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有7000亿-8000亿元是用于购物的,中高收入阶层在购物方面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对于中高收入阶层消费外流的现象,高虎城认为,从供给侧入手,满足这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是今后商务工作的发力重点。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赵萍也表示,解决消费外流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增加新供给,既要通过缩短供给渠道,压缩供给成本,使得价格回归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增加中国制造的附加值,让商品不仅仅是商品,同样也是品质、品牌和客户体验。
“互联网+流通”联手促消费
不仅仅是出境消费,依托于互联网,网购、海淘等已经成为了当下跨境电商最具象征意义的代名词。高虎城也表示,网购已经是大势所趋,线上线下的融合已经成为推动消费的有力渠道,商务部很快就要推出“互联网+流通”行动实施的指导意见,为消费者在消费方式上提供更多便利。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3.2万亿元,同比增长31.6%,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11%左右,是网上实物销售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去年以“黑色星期五”等为代表的海淘更是异军突起,一份数据显示,在2015年有超过35%的中国网购消费者曾以海淘方式购物,而2014年这一比例为26%。
作为消费的一道分支,海淘的兴起依托的正是日益成熟的“互联网+流通”模式。赵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互联网+流通”要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分析。在线下方面,由于互联网和流通的融合,线下网点更多承担的是体验的功能,通过密集的网点分布和相关服务的改进,可以使顾客实现就近体验,为线上消费提供参考。
而“互联网+流通”之于线上的意义则是使得消费渠道可以更加扁平化,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从而使得价格理性回落。“线上消费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满足消费者碎片化的消费心理,在有线下体验和服务做保障的基础上,消费者可以安心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消费,免去了往返于实体店的奔波。”赵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