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脉在当代中国延续
2015年,百年《辞源》迎来了第三版修订本。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被称作“中国现代辞书之母”。第三版修订主编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修订《辞源》,不只是修订一本辞书,而且是重新清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文化理念和文化系统。”
丹铅点勘,字句推敲,三代《辞源》搭建了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
立足传统,活化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正在实现“可感、可知、可行、可融”的转变。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开始成为作家艺术家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从《百鸟朝凤》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一批制作精美、质量上乘的电影作品将民族文化精髓融入其间;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的原创文化类节目被网友点赞“有文化有格调有内涵”;从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到非虚构文学《瞻对》,中国文坛从历史传统中汲取养分的佳作频出。
——古籍与出土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物见证,既承载着沉甸甸的文化遗产,又不断滋养着新的文化创造:
通过《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实施,《中国古籍总目》、《史记》(修订本)、《新五代史》(修订本)、《旧五代史》(修订本)等一大批古籍整理精品力作推出;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等研究近年来新作力作不断问世。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振兴戏曲艺术关系着民族精神的维系与传递:
2015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为戏曲发展作出政策的保障;而2016年上海昆剧团把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整体搬上舞台则体现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最新成就。
——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见证了中华文化历史,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记住乡愁》纪录片、第四批中国传统文化村落名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市和乡村文脉正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和传承发展;随着“二十四节气”等一批非遗项目的申报成功,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教育是传承的起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应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环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保护和发展“绝学”……继“书法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活动之后,《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再次擘画蓝图。
“以正确的方向、大师的境界、匠人的精湛,深扎专注的毅力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姿态创造我们的文化业绩。”作家王蒙所言,正是中华文脉传承发展的应然走向。
用文化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16年9月4日夜晚,中国杭州,习近平主席夫妇举行欢迎宴会,宴请参加G20杭州峰会的各国嘉宾。在短短的晚宴致辞中,习近平主席一连串讲述了五个小故事,气氛顿时显得活跃而温馨。从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到德国克雷费尔德市同杭州四百年前的丝绸贸易,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与杭州的不了情缘,到印度诗人泰戈尔、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杭州游历,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方式,极大地拉近了世界各国同中国的心理距离。
这是文化交流最鲜活的样板。《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开辟专门章节指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水平。”中国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在提升国人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必将在世界文化舞台中写下华章。
崇尚“上善若水”的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开放胸怀、善于学习的国家。
“中国愿意以开放包容心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虚心倾听世界的声音。”近年来,从中国本土动漫电影《大鱼海棠》《捉妖记》创造的境外佳绩,到《自然的力量》《舌尖上的中国》等央视纪录片、宣传片展示的国际化水准;从中吉哈三国“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功,到中国出境游客连年快速增长,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大河奔腾、飞珠溅玉。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讲好中国故事”正成为中国积极走向世界的文化标识。
今天,我们在世界各地已经建立了30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余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慰侨访演活动、中国丝绸之路艺术精品展等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在海外赢得热烈欢迎,全球各大博览会、书展、电影节、体育活动、学术盛会中,都活跃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通过积极创新对外传播模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曾经,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丰富了西方民众的生活;今天,中国的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国外民众获得审美愉悦、感受到文化魅力。曾经,中国的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今天,中国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正在为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提供思想资源。“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文脉正在焕发出时代的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