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敏的书店也经历了“起死回生”的过程。“工作人员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张俊敏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的书店重新开张了。2013年,他的名字曾几次出现在李克强的讲话中。“北京一所高校的一位毕业生,回到家乡创业,办一个书店,在多个部门跑了30多趟,花了不少钱,历时三个多月,总算办起来了。但开业后,各种检查、收费、罚款就跟着来了,没钱就拿书,最多的一次拿走了140多本。最后,他一气之下关门不干了。”
张俊敏曾经骑自行车去过拉萨。他说:“办证的过程,比骑车去拉萨还难。”后来,他干脆背着装有材料的登山包,像个远行者那样往返于城市的各个部门。
“现在方便多了,”张俊敏刚刚办下食品流通许可证,“房租能不能再低点呢?书店承载一些文化功能,但高房租逼得人要卖一块钱的辣条了。”张俊敏又有了新期盼。
效果好不好,要问老百姓
在企业家眼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全国人大代表、森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光和记得,森马的第一个总部园筹建时,审批流程走下来,盖了90多个章。而最近的一个产业园的建设,整个审批流程盖了不到10个章。
这位民营企业家简而言之:“以前跑十次的事情,现在只需跑一次,这就是简政放权。”
“‘革命’效果好不好,还是要问老百姓。”邓伟根说,“这倒逼政府想便民、利民之策”。
“我们一定要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这份“要让老百姓在火车站看大屏幕的时候也能听懂”的报告,延续了总理的施政理念。
“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只有把束缚老百姓手脚的绳索都解开了,才能真正发挥13亿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总理在“放管服”的上海座谈会上说,“改革永无止境,我们改革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的“万里审批图”曾展现在总理面前。每一道审批,曹志伟都用一个方格显示,这幅图由高低起伏的各色方块组成。绘制这幅图,他花了十余年时间,摸清了一个建筑项目从立项到拿房产证要过的每一道坎。
“‘万里审批图’所引发的改革,只是撬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门把手而已。”曹志伟说,“改革正向纵深发展,现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机,要割肉、啃硬骨头。”
半个月前,江门航天数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磊从邓伟根手中领到首张“十五证合一”企业新版营业执照,“不只是一张纸,而是集合了统一信息的卡”。这张对接政府各部门的卡,破除的是一道道通往市场的“关卡”。
“把很多证变一个证不是目的。”邓伟根表示,多证合一的实质是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另起一行之后的文章怎么写,需要时间检验。”(记者 杨杰王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