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扶贫: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描绘波澜壮阔的脱贫画卷,奋力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时间,不仅是生命的尺度,更是发展的空间。
广大贫困群众每一个扶贫成绩的取得,都极大鼓舞着人们的士气。精气神变了、自信心强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越来越浓了。
“以前一提扶贫,不少村干部垂头丧气,认为除了发点钱没啥干头。现在,整个村子都动起来了,养殖扶贫、产业扶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满腔的干劲儿。”一直奋战在扶贫战线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说。
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改变了许多地区、许多村庄、许多人。
成就令人瞩目,任务依然艰巨。
展望未来,面对的是更具挑战的减贫局面——
距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只有不到四年的时间,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2.8万个贫困村、4000多万贫困人口,很多贫困地区属于历史极贫地区,改变面貌非一日之功。
在新起点上推动脱贫攻坚,犹如珠峰登顶,每前进一分,难度就增添十分。
如何在经济发展转型调整中让贫困人口脱贫?如何让流动中的人口脱贫?如何让缺少发展条件的人口脱贫?如何防止他们脱贫之后返贫?
越是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越要拿出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新起点上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继续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
越是艰巨的任务,越要讲究科学施策、有效应对。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脱贫的“金点子”。
“做好精准扶贫意味着我们要进一步把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分钱、每个项目,都是天大的事。”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说,“只有精准到位见实效的扶贫,才会赢得群众真心点赞。”
新起点上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严”字当头,“实干”托底,让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要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既要防止不顾客观条件层层加码引发的“被脱贫”、假脱贫,影响脱贫质量,也要防止形式主义“垒大户”、“堆盆景”,脱贫结果不务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要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绝不能弄虚作假。”全国政协委员阿什老轨说,扶贫任务再急再重,也要实事求是,要从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创新方法等方面努力,确保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新起点上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着力增强“造血”功能——
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这就要强化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虽然井冈山已经脱贫,但是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效,进一步实施发展脱贫、保障脱贫、健康脱贫三大攻坚战。”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委书记胡世忠说。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向着决战贫困的高山攀越,一定能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为人类的减贫事业作出新的贡献。(参与采写:史竞男、许祖华、姜刚、赖星、康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