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假货宣战,“像抓酒驾那样打假”
随着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临近,商品质量问题又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日前,马云在微博发文呼吁“像抓酒驾那样打假”,引发众多企业家的附议、转发。如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升中国产品质量?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此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中表示,“加大惩戒力度,一些企业家提出要加大惩戒力度,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造假行为,我是赞成的。”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刑法》中对制假售假者的立案标准为售假金额必须达到5万以上,对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立案标注的售假金额必须达到10万以上。舆论高度关注制售假案刑罚不足、犯罪成本过低、对犯罪分子震慑不够,导致制假公开化、产业化的问题。人民群众对打假入刑呼声很高,需要全国人大通过立法方式加以修改。
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中,写入了严惩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例。最高检报告也重点提出“深化专项立案监督,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和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加重刑罚根治假货,有望提上日程。
电商领域一直是制假售假的“重灾区”。网上假货泛滥不仅侵犯了正规厂家的合法权益,而且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让电商平台成为众矢之的。虽然,近些年在打击假货力度上下了不少狠心,我国电商产品质量,去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但是还是有不少消费者因为怕买到假货而选择了“海购”、“海淘”。据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元。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回答记者问时提到,“总而言之,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电商质量安全。质量是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像李克强总理强调的,绝不能让假冒伪劣在网络上大行其道。”
要根治假货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并加重刑罚力度,让制售假货者望而却步,让每一个犯罪分子无法逃避应有的刑事处罚,让制假售假者不再心存侥幸。还大众一个安全放心的购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