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香港代表团全体会议向媒体开放。摄影:刘志敏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香港代表团全体会议向媒体开放,20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进行了发言。“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会议中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行政会议成员廖长江在会上首先发言。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最重要的关键词是互利合作,大局意识和产业分工,“第一,大湾区的发展,必须是一个多赢的方案,必须具备足够的大局意识,我认为这是湾区竞争发展成功的先决条件。第二,湾区的城市群必须有产业分工的共识,尽量发挥和利用每个城市的专长来促进湾区的整体发展,避免恶性竞争,携手共同向湾区发展目标迈进。”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谭志源指出,大湾区具有政策、体制和区域三大优势,香港作为一个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可以在国际标准、国际人才和国际联系三方面有所贡献。与此同时,大湾区三地存在制度、货币、出入境制度等诸多方面的不同,要真正做到互补共赢,就要有很好的统筹跟协调。谭志源说:“我建议,中央设立一个统筹机制,负责全局,协调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第二,我建议成立粤港澳三地联席会议,由省长和两个行政长官共同组成,并制定每年合作清单。第三,我建议成立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平台,就粤港澳大湾区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出交流。”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黄友嘉指出,世界十大港口有三个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而且湾区产业结构完整。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有规模、有基础、有深度,进一步的融合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除了中央协调统筹之外,三个不同的关税区之间多层面的互联互通也势在必行,“我们需要全面提升粤港两地的通关措施。第二,需要同时建设好在岸和离岸两个金融中心。第三,我希望也能解决香港自身的问题,特别是在土地、住房、劳动力不足等,湾区可以给港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能切实改善香港的民生。”(记者 刘志敏 陈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