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3月8日讯 (记者 张平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全国政协委员、前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对此深表赞同。
杨燕怡3月6日在政协驻地接受了中国网记者的采访,她表示欧盟对于来自中国的投资整体上抱有积极态度。像“16+1合作”(即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议)这样的合作机制深受欢迎,不仅促进了当地港口、交通等方面的建设,还带动了就业,创造了机遇。她说:“当然,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对中国认知不足等各种原因,一些人对来自中国的投资仍心存疑虑。这些人长期以来受西方大国兴衰理论的影响,认为赢者通吃,强者必霸。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的和合理念。包括欧盟内部的一些官员学者,他们对中国持以根深蒂固的偏见,因此对中国的迅速发展壮大感到不适。”
杨燕怡认为,中国应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不动摇。她说:“我们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欧洲的发展,并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所谓‘路遥知马力’,我相信他们最终能理解我们。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与此同时,杨燕怡还表示,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一些不合理的政策,中国应该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据杨燕怡介绍,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欧盟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毫不了解、非常警觉,逐步转变为增进了解,继而发展为非常愿意抓住机会同中国进行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展开合作,欧盟也越来越意识到这确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倡议。
2017年6月1日至2日,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布鲁塞尔举行。中国、欧盟就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达成一系列新的合作倡议。双方同意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的对接。双方将通过亚投行、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促进相关合作。
杨燕怡说:“我们看到这种积极的转变。当然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摩擦与矛盾,但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协商逐步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