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金慧慧)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认为,这意味着不仅要扩大开放的范围、拓展开放的领域、加深开放的层次,还要创新开放方式、优化开放布局、提升开放质量。
钱克明在其提交的大会发言中提出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市场准入,既要解决好放宽准入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准入后的待遇问题;开放模式,既要解决好分产业、分部门开放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协同开放的问题;内外统筹,既要解决好“走出去”的问题,也要解决好“走出去”后“再回来”的问题;区域布局,既要解决好开放的一般性问题,也要解决好开放的特殊性问题。
对于市场准入问题,钱克明指出,近年来外资准入不断放宽,但更突出的问题是,形式上可以进来,实际上不能落地。他举例说,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港澳医疗机构可以在内地开办独资企业,但是医疗设备进口需要审批,导致部分投资项目落不了地。
“现在的外资企业不仅希望‘进得来’,还要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国民待遇,以及监管政策和投资来源地的一致性。”钱克明说,“当前开放面临的制约,既有市场准入问题,更多的还是政府‘放管服’不到位、营商环境不够优的问题。这些情况对外资、内资都存在,需要从全面深化改革入手,下大力气去解决。”
在开放模式上,钱克明指出,我国当前采用分部门、分产业的开放方式,实践中容易出现有些投资没有对应的产业目录,给开放监管带来新的挑战。在内外统筹上,他表示,由于内外统筹不够,一些“政策孤岛”限制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协调发展,也削弱了企业对整个价值链的掌控力和影响力。在区域布局上,钱克明称,西部地区扩大开放,既要借鉴东部地区的普遍经验,也要结合地域特色,探索适合西部地区的开放发展模式。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新起点上,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意义重大。为此,钱克明建议着重解决好准入后公平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对外资的直接收益性激励转向间接体制性激励,加快清理与开放发展大方向不符的各类规范性文件,建立高效便捷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加强开放政策的统筹协调。推动扩大利用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国家安全政策和反垄断政策的协调一致,做好整体利益评估,构建有利于跨国企业全产业进入的政策环境。
提升双向投资协同发展水平。在政策支持和管理体制上,强化双向投资大国的思维导向,鼓励企业发展的内外联动,培育双向发展的中国跨国企业,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和服务网络,打造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
最后,钱克明建议,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西部内陆地区更大开放自主权,支持西部省区市在法定权限内,自主实行更切合实际的差异化对外开放政策。建立东西互济开放的配套机制,支持共建开放园区、飞地产业园区,开放平台对接机制。完善开放平台布局,在条件适宜地区,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打造新的开放型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