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方复全
中国网北京3月11日讯 (记者 张丽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方复全3月10日在接受中国网专访时表示,新时代中国数学学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有能力从“数学大国”向“数学强国”迈进。
方复全说,数学是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当今前沿技术的核心基础学科,因而在新的科技潮流之下,数学发挥的作用可能比过去几十年的总和还要大,数学学科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他也坦言,中国是“数学大国”,但目前学科的整体水平与美国、法国等“数学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方复全表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数学家的学术水平显著提升,这一点突出反映在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特邀报告的人数上。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由国际数学联盟主办的国际数学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每四年举行一次,被誉为“数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方复全说:“我们国家耳熟能详的数学大师,包括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早年都曾应邀在大会上作45分钟特邀报告,那个时候是凤毛麟角,但现在,每届大会上都能看到几位甚至十几位中国人的面孔。”
他表示,自己对中国数学学科的未来非常乐观,相信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中国有机会也有能力从“数学大国”迈向“数学强国”。
去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首都师范大学的数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对此,方复全表示,“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坚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按照教育、科技的内在客观规律促进高校和学科发展。
方复全说,建设好一个学科,第一要素是人才,首都师范大学的数学学科从2005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积累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有闯劲的中青年教师。“接下来,首师大将继续发挥好几何、拓扑、代数、分析等特色学科的优势,同时做好前瞻设置,加速发展适应成像、人工智能、3D打印等现代科技发展潮流的新兴学科。”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方复全认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定不能拔苗助长,“做科学研究的人要‘十年磨一剑’,要坐得住‘冷板凳’,只有经过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大的成果”。
关于数学基础教育,方复全说,中小学的数学教育应以启发性为主,让课堂尽量生动,培养孩子直观、立体的思维能力,数学题目也应尽量贴近生活,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