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新闻

要闻直播两会图片中央领导下团组

独家视频现场直击记者会部长通道

两会
观察

图迹直通两会中国正在说两会天天评

图解中国访谈代表委员说报告全解读

独家
策划

习观中国3分钟中外观HI中国人

世相帧像深读碰词儿两会有数

当前位置:2018全国两会>正文

贾平凹:作家必须以最大的真诚面对这个社会

文章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8-03-12 07:56:49 责任编辑:吴亮

新京报:从《秦腔》《古炉》《带灯》《老生》再到《极花》,题材都是以乡村为主,有观点认为,你身在城里,可心还在乡下,一直都在乡村里,你认为呢?

贾平凹:截至目前可以说是这样的。因为之前大量的作品都是乡村题材,可见自己的心思都在乡村,乡村的情况我都熟悉。或许明年或者再过几年,我又转身写城市生活的时候,那时候就发生另外的变化了。

新京报:有一位书评人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从《秦腔》《古炉》《带灯》《老生》再到《极花》,有着强烈的经验式的乡愁气息,似乎每一部作品都是从对故土故人强烈的某种情感和关照下,用自己相对成熟的自言自语式的厚重的文学口音表达出来的。反思和记忆有很多,他只是把急于跳出的题材和故事用文学之笔呈现出来,拳拳之情和赤子之心随处可见”。你觉得,这段文字,能解释您一直关注乡土文学的原因吗?

贾平凹:我觉得这位书评人说的很符合我的想法,感谢他的理解。对乡村,确实从内心发出来一种挚爱,发出来一种关心关注,不停的关注他,研究他,所以有好多东西冒出来,想要写成书。当然谁先冒出来,冒得特别强烈就开始写它了,有好多的偶然性。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在庙里抽签一样,摇签桶的时候,看哪个签跑出来?为什么突然写这个题材,不写那个题材?为什么把这个题材提前写了,那个题材后边写了?自己也说不清。

新京报:最新出版的《山本》,以秦岭为背景,讲述了战争时期,棺材铺童养媳和土匪井宗秀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会关注这个题材?

贾平凹:这个题材实际上是以秦岭为背景的,为什么以秦岭为背景?原来我大量的乡村小说、乡土文学都是写我老家的,都是我生活的那个村子。后来我就慢慢扩大了,扩大到秦岭,因为我的故乡就在秦岭里边。《山本》这部小说原来叫秦岭志,后来改名叫《山本》。为什么写这么一个题材?最早的时候我是想写秦岭的草木和动物,秦岭是国家的森林公园,里边的草木有几千种,特别丰富,我想写那些东西。写的过程中,偶然就回味了二三十年前的一个故事,然后就慢慢匀染,慢慢吸收别的材料,最后就写成了现在这本《山本》。

新京报:你的作品,《秦腔》讲述了一个小镇、一条小街三十多年的变迁;《古炉》描绘了“文革”时人性的变化,《极花》讲述了一个被拐女孩的命运。能不能概括一下,通过这些作品,主要想表达什么?想告诉读者什么?

贾平凹:从我的内心来讲,想表现在现实这个时代里,中国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况,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又是什么样的?继而可以说是梳理中国人的历史和现实。现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大时代,变化特别复杂,人心也是特别复杂,我就想把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性好好的挖掘出来,写出来,记录一下这个时代。

新京报:《极花》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指称作品在为人贩子、拐卖妇女辩护。你其他的作品,比如《废都》,也曾经引起一些争议,怎样看待这些争议?

贾平凹:《废都》当年引起的争议可以说铺天盖地。我觉得任何作品产生争议可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观念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必然产生争议。尤其是现在的社会,没有统一的思想,没有统一的看法,你说东有人肯定要往西。身处的环境不一样,地位不一样,修养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过还有一些争议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误读。或许他满肚子学问,满肚子知识,但是他的环境、他的地位,导致他不了解具体的现实生活,他凭书本上的那些知识来理解,也有这种情况。

但是不管怎么争议,我觉得争一争有好处,对的,不怕争议;错的,在争议过程中改正。作为一个作家,必须以最大的真诚面对这个社会,面对人民,也面对自己,真诚的面对生活,也要真诚地面对现实。只要真诚,啥事都好办。就害怕不真诚,或者说假话,或者说矫情的话,或者故意说偏执的话,我觉得那样对别人、对自己、对社会都不好。

新京报:有书评人说,《废都》是你创作生涯难以超越的巅峰。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贾平凹:别人评价怎么评价都可以,有些人评价作品是从思想角度上,有的人是从技巧上、文本上,别人怎么说那都是别人的事情,我自己就是把我能写的东西都写出来。就像从地里收庄稼一样,从地里能收多少庄稼回来,尽量的都收回来。不能说麦子就比水稻好,也不能说水稻比麦子好,反正只要是庄稼,我都尽一切力量把他收回来。

新京报:你的作品中经常采用方言,为什么用方言写作?

贾平凹:实际上不是方言,是西北人或者是陕西人的日常用语,因为我大量的作品写的是西北人的日常生活,写的是日常的生活,说的是日常的话;写的是家常事,说的是家常话,这应该是统一的,并不是说我故意要用方言来写。其实大量的写叙事的文字,基本上尽量还要写叫大家看清楚。只是一些对白,肯定要使用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尽量能符合他的水平、他的身份,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方言,但是不能说特意用方言来写作。

谈网络:关心网络文学 但从没上过网

新京报:有没有注意到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文学?看过网络文学作品吗?

贾平凹:社会发展到现在,网络文学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分支,不关心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网络文学中有相当多的优秀的作品,这一点也不能否认。比如说这些年很火的一些电视连续剧,都是网络文学改编的,那么受欢迎,影响那么大,证明网络文学也是不错的。我读过一些网络文学作品,但是读的也不是很多,因为有的作品长得很,读起来比较费劲。我从来没有上网读,都是别人下载之后给我读。

新京报:你自己从来不上网?

贾平凹:我连电脑都没有,一直没有电脑,就不上网。但是网上发生的事我还是都知道的,因为周围的人都上网。

新京报:你为什么不用电脑写作?用电脑不是更方便吗?

贾平凹:电脑开头没学,后来就再也没有学了。写作过程也是人修行的过程,磨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就像种庄稼,必须要耕地,播种,收获,经过这一系列过程,收那个庄稼你吃起来香,你不能拿回来就吃,这样就体会不到那个过程了。用手写虽然费了劲,可也有好处。像吃面条一样,最早吃面条都是母亲用擀面杖在那儿擀面条。后来突然出现挂面、机器面,大家特别新鲜,都去吃机器面,觉得机器面又方便又好吃又漂亮。吃了几年以后就厌烦了,又想吃母亲给他擀的手工面了。这个时代应该是手工面、挂面、机器面并存的一个时代,不能说机器面就不好了,大量的人现在还是吃机器面,但是谁能吃到他母亲给他擀的手擀面,我估计那更幸福一点。道理是这个道理,要重视那个过程,有时过程里边包含很多的意义。

<  1  2  


要闻

图片新闻

直播更多>>

全媒体矩阵

世相更多>>

帧像更多>>

中外观更多>>

专题首页 | 中国网首页

会议
新闻

两会
观察

独家
策划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