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年的宏观调控指标调整更细更全,首次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列入预期目标,细化科技进步贡献率、研发投入强度等指标,不再提全社会投资增速目标。指标调整变化,是为了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计划报告》指出,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我们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列入预期目标,就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城乡就业状况,也可以说这是自加压力。”3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谈到今年新增加的宏观调控指标时说。
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中,出现科技进步贡献率、研发投入强度等细化指标。同时也有一些指标变化,比如2018年全社会投资目标没有量化数字。
上述指标调整变化,是为了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计划报告》指出,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指出,现在淡化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给各地发展以更大的灵活性。而强化防范金融风险、就业等指标,这表明决策层在防控风险中追求高质量增长的决心。总体来讲,2018年经济增长会延续2017年继续复苏的态势。
指标变化反映高质量发展要求
3月20日,全国人大批准了《计划报告》,这表明中国高质量增长新的里程已经开启。
根据上述报告,2018年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在中高端消费、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动态平衡。
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特别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经济增速目标是6.5%左右,和去年一样,没做调整。但是,该增速低于2017年实际增速6.9%。
3月20日,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在国新办举行的《政府工作报告》修订情况吹风会上指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6.5%左右,只要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环境改善,速度稍微低一点或者稍微高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样的速度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符合市场的预期,所以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还是可以实现的。
今年除了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和去年一样外,也有大量的目标和去年一致。比如CPI目标是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目标是10%,登记失业率目标是4.5%以内等。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很多指标没变是正常的。消费升级、消费驱动是一个长期的转型思路,要促进消费还要解决很多后顾之忧,比如医疗、养老、住房这些成本都比较高。目前,部分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比如人才公寓、医改、教育改革等主要是降低居民生活成本,让人们敢去消费,进而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今年财政赤字率相比去年下调,同时广义货币目标也在下调。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速目标与去年实际增速一致,这意味着今年实际宏观杠杆率目标(可以使用M2/GDP)比去年有所下降。比如以增速为例,去年M2增速与GDP增速之比是1.84,今年则降低到了1.26左右。
去年科技等多个指标没有细化,今年则强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58.5%,高于2017年57.5%、2016年的52.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2.16%,高于去年实际的2.12%数字。
林致远指出,淡化和不提投资增速目标,强调科技投入目标,反映了要求经济要更多地由科技创新和消费来拉动,而不是投资驱动,这显然是对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他认为,现在外贸红利、人口红利、房地产红利都消失得很快,中国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动能。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就是一个好的方向。中国要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就要多生产一些高精尖的产品。这背后就是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就需要人力资本的提高,这就是高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首次纳入调查失业率指标
很多指标在淡化,在《计划报告》中甚至都不提了。而部分指标过去没有提,现在则给出了详细的数字。
2017年的计划报告有全社会投资增速目标,为9%,今年这一指标不再提。去年服务业增速是8%,今年服务业增速目标只有7.6%左右。
另外,过去从未有调查失业率目标,今年《计划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有调查失业率目标,为5.5%以内。
《计划报告》提出,今年首次将调查失业率指标纳入预期目标,涵盖了农民工等城镇非户籍人口,能更全面准确反映就业状况,更突出解决当前结构性问题,提高就业质量的工作导向。城镇调查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并行使用,主要是为了平稳过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20日的记者会上指出,今年首次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列入预期目标,就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城乡就业状况。
李克强表示,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达820万,是历史新高,还有近500万中专毕业生,加上近百万复转军人和去产能转岗职工,必须努力保障他们的就业。“绝不允许有零就业家庭出现,这就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就业岗位,特别是培育新动能。”
韩文秀指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就业除了有总量方面的压力,还有结构方面的矛盾。今年将有大约820万高校毕业生,还有大量中职毕业生,去产能可能要产生一些下岗分流人员,还要为农民工进城预留一些岗位,所以既有总量方面的压力,同时也有结构方面的矛盾。
“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就业。”韩文秀说。
(记者定军 实习生杨玉宛 何葳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