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杜羽 陈慧娟 李苑 晋浩天 邓晖 韩业庭 郭超 牛梦笛采访整理
推动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知识体系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把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儒家思想进行社会科学化处理与提炼,使其思想精华进入现代知识体系和现代思想框架之中。我们需要依托社会科学的实证手段和分析技术,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现代学术品格。如此,则可实现一举三得:既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还有利于构建本土化的社会科学体系,更能为与世界学术界的交流提供便利。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学典委员
传统文化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铸造中国精神,其根底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也必将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
——读者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富康年代表
推动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近年来,民办教育行业中存在逐利之风,政府应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我建议,一是要在价值引导上纠“偏”,为民办学校教师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二是赋予民办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让民办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三是要建立合理的民办学校师资条件评估评审标准;四是要积极鼓励公办学校帮扶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合理流动。
——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林委员
落实义务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一直是最受关注的教育公平问题之一。在实践中,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涉及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的财政责任,由谁承担、怎么承担等具体问题仍缺乏具体细则,导致义务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的好政策迟迟得不到有效执行。因此,建议制定全国性的实施细则,确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中要求的义务教育“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委员
创作百姓传唱的时代新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要有优秀的作品来反映时代。反映伟大时代的作品要能够让百姓传唱,要留得下、传得开、唱得响。《黄河大合唱》《梁祝》《红旗颂》这样的作品之所以能够代代流传,就是因为它们深入人心,让百姓唱不厌、听不够。创作和推广中国原创歌剧作品是我一直在做的事。反映汤显祖生平的民族歌剧《汤显祖》运用了琵琶、二胡、笛子、古筝等乐器,在欧洲演出受到好评。在新时代,我们要创作百姓传唱的时代新曲,就要不断提高学养、修养,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静下心来搞创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代表
提高幼教师资培养能力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2016年,我国共有幼儿园23.98万所,在园幼儿4413.86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49.88万人。师生比为1:17.7,远低于教育部规定标准,提高幼教师资培养能力刻不容缓。建议健全待遇保障机制,让幼儿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扩大高校本科、研究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大幅提升高校学前专业专升本招生计划;制定鼓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农村和贫困地区幼儿园顶岗支教的政策文件。
——四川国弘现代教育投资公司董事长苏华委员
弘扬传统文化要“登峰”也要“落地”
中华文化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最突出的文化优势,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是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宝贵文化资源。如果说研究传统文化是“登峰”,那么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就是“落地”。儒家文化研究者有研究传统文化的责任,也有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委员
投入感情是出精品力作的前提
现在影视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作为导演需要考虑的是我为谁而创作,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精神来投入创作。如果没有实实在在能打动人心的影视作品,影视产业再大也没有用。中国现在一年可以拍15000多集电视剧,但有一半播不出去,这是一种浪费。这8000多集,按现在的价格,就是80亿元的浪费。如果把这些钱用在好作品的制作上,好剧的制作经费增加,创作质量就更高了。因此,我们应该本着现实主义精神去创作影视作品,饱含着对人民、对角色、对故事的独特感情,着实在内容创作上下功夫,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郑晓龙委员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1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