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报道》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聚焦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热点话题,推出“两会书记市长谈”系列报道。今天推送第五篇——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
△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
深圳,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在今年又迎来了新机遇: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随后,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深圳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
“规划纲要的出台,振奋着每一位深圳人。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写在一个规划纲要里,这本身就是一个创举,非常具有前瞻性。”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规划纲要印发之前,深圳市政府、当地企业、民众等社会各界都对其充满了期待,都极其看重其中的发展契机和机遇。”
据吴以环介绍,规划纲要印发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就开始学习、研究规划纲要,研究如何贯彻落实;社会层面,深圳的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等也都充满了学习的热情。尤其是企业,对规划纲要反应非常快,有些企业已经在考虑如何布局。“规划纲要深得人心,各方面对规划纲要的积极反应,是规划纲要能够得以实现的一个很好的前提。”
深圳、香港优势叠加,有利规划纲要落地
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战略定位是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规划纲要中对深圳的定位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深圳作为大湾区中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自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就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旨在担当起中心城市的定位,在大湾区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携手共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吴以环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规划纲要中也提到,香港要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因此,深圳未来发展依然要学习香港、依托香港、服务香港。”吴以环如是说。
在吴以环看来,香港在国际人才、国际视野、国际平台等方面的优势都非常明显,而深圳的优势则在空间、产业转化、人口基数等方面。两者的优势如果能够叠加,就能把双方优势发挥到极致,这对规划纲要的落实非常有用。
创新要素便捷流动,破除障碍迫在眉睫
事实上,深港双方已经建立了常态化联络机制,深圳在促进深港紧密合作方面采取了积极举措。
据介绍,深圳将与香港合作建设好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努力在科研人员出入境、科研物资通关、科研资金流动、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把合作区打造成为创新要素流动最便捷、创新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除此之外,深圳正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建设光明科学城,瞄准世界科技最前沿和国家需求,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高端科研机构,旨在打造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心。与此同时,深圳还规划了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将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
“提到创新,很多人认为创新就只是科技创新,事实上,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吴以环坦言,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最迫切的是要为创新要素的便捷流动破除障碍。因此,当前深圳还正在谋划出台一批便利港澳居民的服务措施,将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尽可能享受市民待遇,为港澳居民,特别是港澳青年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多条件。
除了正在着力打造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深圳还将进一步加强与穗港澳等城市在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加快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依法实施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广深港澳高等教育开放式合作,打造大湾区创新创业的最佳首选地。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来,深圳就举全市之力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打造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吴以环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