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热议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一代人
奔涌的“后浪”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时代的召唤、社会的发展、民族与国家的希望……都在一点点将“后浪”们推向历史舞台的中央。在此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热议身边年轻人们的事例,并给予肯定和希望。
全国人大代表邱勇
他们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一代人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表示,对“后浪”有很大的信心,新一代的年轻人代表了社会的希望。“他们是一批有自信的年轻人,这个时代赋予了他们宽广的视野。他们勇敢、有朝气、敢于尝试,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一代人”。
邱勇谈到,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青海湟中分队获得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的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志愿者们给湟中县第一中学的同学们线上答疑和教学,还主动联络资源为学校捐赠防疫物资,并按照学校相关安排克服交通不便、疫情风险等困难,于3月下旬按时返回中学为复课做准备。“在疫情期间,清华学子们也不忘支教的使命,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担当”。
邱勇说,清华大学武汉籍学生张睿茹在“新时代大讲堂”发表英文演讲《疫情后,我读懂了万众一心》,这个演讲登上热搜第一名,传播量超过3.4亿次。张睿茹在春节假期回到家乡武汉,随后父母确诊住院,自己也被隔离观察。疫情期间她独自生活,在隔离点与医生、护士相处的经历使她变得更加自立坚强,更加懂得感恩。
“她在演讲中把自己的收获、体验进行了提升总结,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一个年轻人对价值观、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入思考。”邱勇表示,这种深入思考后形成的自我认知对于年轻人来说并非偶然,人生正是因为经受住严峻考验后才得以进一步提升。
邱勇提及了自己印象深刻的另外一件事,清华长庚医院有11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其中95后的护士孙姝妍冲在抗疫第一线,并且火线入党,她说:“特殊时刻、特殊地点,我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这是光荣,更是责任。”这些事例让邱勇看到了年轻人群体积极向上的状态,他认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完全可以被寄予更多的期望。
全国人大代表齐玫
要创造机会为青年人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谈到自己工作的首博中的年轻人,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认为,在博物馆工作的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学有专长的年轻人,对博物馆充满了热情,希望能在博物馆发挥所长,通过不断努力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里手。“他们在工作中不怕辛苦、不怕寂寞、不计报酬,踏踏实实地工作。博物馆工作工资不高,加班是常态,但是他们任劳任怨,对于自己喜爱的工作,乐于奉献。”齐玫认为,对于这些年轻人,博物馆应该给予鼓励,为他们创造更多机会,针对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锻炼,为他们专业的发展做长远的考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青年人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为青年人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博物馆的凝聚力,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今天的年轻人,有自己生活的目标和规划,且凸显个性化的特点,个性鲜明。时代在发展,对事物的评价不能简单归一,好坏之分是辩证的,应该更加尊重个性化的选择。”齐玫认为,大部分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内涵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特别是中国基础教育比较扎实,使大部分年轻人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
齐玫曾经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上,提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的建议,使这一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她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源,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动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祖国的认知,是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必修课。要提升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延续。“把优秀传统文化带进课堂,重点是融会贯通,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基础教学科目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魅力。”齐玫说。
对话
全国人大代表徐滔
父母眼中的“孩子”将祖国利益和未来扛在肩上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徐滔,谈到如何关心和支持青年时表示,“要搭建好舞台,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
北青报:您所了解和您接触的年轻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徐滔:我印象中的新时代年轻人有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他们是一群不愿意被“被定义”“被概括”“被代表”的人,尤其是不愿被他们之外的人去定义;第二,他们是一群具有独立人格同时又喜爱社群交往的人,别看他们多数时间宅在家里,但在互联网上,他们有着伙伴众多、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短视频和弹幕就是他们的社交方式和社交语言;第三,他们是一群热爱祖国的可爱年轻人。在视频网站上,他们会跟着国庆阅兵式的《钢铁洪流进行曲》“泪目”,在弹幕上打出“此生无悔入华夏”这样对祖国的表白,他们充满了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北青报:由于此次全球范围的疫情,中国的年轻人在海外“独树一帜”,在海外打拼、努力,坚持“和而不同”,实现个人价值。您怎么看?
徐滔:这次疫情,我们看到很多海外留学生,不仅关注着祖国的疫情进展,更是积极投身到当地的抗疫行动中,他们团结同胞,募集物资,发放口罩,参与志愿服务,用各种方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那一刻他们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中国。
北京卫视制作的《中国抗疫的国际价值》特别节目,采访过一个在日本创业的中国福建女孩曾颖,胸前带着“来自武汉的报恩”的牌子,在日本街头免费发放口罩。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全世界人民都关注武汉,关注这里的人们为世界人民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他们面朝世界,背靠祖国,他们的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他们可能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但在世界面前,他们主动把祖国的利益和未来扛在了肩膀上。
北青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关心和支持青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您认为,如何关心和支持青年?通过哪些方式?
徐滔: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充分尊重年轻人。我记得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里有一句话说:“不用活成我们想象的样子,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我特别认同这句话,我觉得关心和支持青年人,首先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帮助年轻人自己创造自己的未来,而不会替他们创造一个未来。二是搭建好这个舞台,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比如,这几年大家熟悉的很多大型季播节目,背后的主创团队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电视机构面向市场、拥抱受众、融合发展的改革创新给了这些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机会,是金子就要帮他们发光;三是做好政策的指引和支持,年轻人的选拔机制、培训机制、奖励机制、晋升机制,这些都是机构吸引人才、发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做好的制度保障,我们要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让年轻的生命纵情生长。
文/本报记者 蒲长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