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计连着民生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0-05-29 07:43:17 责任编辑:李高思
作者:朱娟娟 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05-29 07:43:17

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充满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和情怀。今年以来,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国家和人民都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在两会上我们看到了诸多纾困解难的务实举措,感受到贴心服务的政策暖风。国计连着民生,在两会闭幕之际,我们采访了部分基层群众,请他们谈谈对两会的感受。两会闭幕了,生活将继续。

---------------------

大学毕业生:“我们不容易,感谢政府看到了我们的不容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向红梅

经历了线上、电话两轮面试,5月28日下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二学生许可(化名)提前一天从家乡十堰来到武汉,为武汉市一家国企第二天的线下终极面试作准备。

今年2月以来,疫情肆虐让面临毕业的许可为找工作发愁。幸好,学校为她提供了各方面的帮助,就业信息网上汇集了诸多信息,学院辅导员实时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分享线上找工作技巧。

最终,疫情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截至目前,她已拿到7家企业的offer。

今天,当她在网上看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答记者问时说出“今年大学毕业生创新高,达874万人,要让他们成为不断线的风筝,今明两年都要持续提供就业服务”的时候,她心潮起伏,“我们真不容易,感谢政府也看到了我们的不容易。”

“这无疑给广大毕业生找工作增加了信心。”许可说,“大学生也要积极适应新形势,适当转变就业择业观念。”

这次两会,民生贯穿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贯穿在代表、委员的讨论中。许可和大量大学生揪心的就业问题,更是受到了热切的关注。

“六稳”“六保”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六稳”首先要稳就业,“六保”首先也是保居民就业。在许可看来,总理说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把就业的极端重要性一语道破”。

事实上,大学生保就业、稳就业工作,正在湖北紧锣密鼓地推进。湖北是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经济受损最严重的省份,湖北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也得到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从头到尾出现了39次,作为来自高校的委员,我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就业问题有切身感受。”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说。

去年7月,郑军从长江大学调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任院长。学校所在地武汉疫情形势严峻,郑军预感到了2020届毕业生就业可能会出现困难,就提前进行了调研。

两个多月时间里,郑军与学生、家长、教师们连线交流,与用人单位、政府相关部门连线调研,了解学生的就业预期、可能存在的困难,以及疫情对企业用人的影响、政府政策的空间等。

今年全国两会,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舒大凡留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我们辅导员要再接再厉,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今年是舒大凡从事就业服务工作第三年。疫情之下,为帮学生提升就业技巧,他开启了线上直播。他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收集资料、调试设备,制作的103页PPT涵盖简历制作、视频面试、网上签约等各项注意事项,受到学生点赞:“我们想到的、想不到的,辅导员都讲了。”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就采访了解到,武汉多所高校正加紧谋划,制定“一生一策”,搭建空中双选会、开通网上签约系统,全员上阵助就业。

眼下,舒大凡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身上。他专门建立了QQ群,“就业技巧不难教授,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帮助这部分同学提升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他同时表示,学生毕业不等于辅导员停止就业帮扶,他将继续利用教育部促进湖北高校就业“一帮一”行动政策与校友企业资源,持续为学生就业服务。

在湖北,一些高职院校领导也纷纷行动,加强与企业沟通,推介毕业生就业。

5月9日,长江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昌友带队,拜访九州通医药集团。该集团人力资源部联系山东分公司设岗100人,招聘该校毕业生。

多项帮扶政策加持之下,许可认为,毕业生自己也要加强主观能动性。已有多个offer在手,她仍每天关注学校就业服务信息。5月28日晚,得知借助教育部“一帮一”行动,北大咨询师团队将为武大在校生提供一对一职业咨询,她决定也尝试预约,“也许能帮助找到更合适的工作”。

本报武汉5月28日电

新基建参与者:在三线城市站上“新风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新基建正在带来一股热潮。关于这一点,1985年出生的刘啸感受到了。

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的投资重点是“两新一重”,其中“两新”之一就是新型基础设施。此前,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人工智能作为其重要一环被多次提及。

作为铜陵“城市超脑”项目的负责人,他觉得自己也在无意间站上了新基建的“风口”。

疫情期间,铜陵市场监管部门的负责人找刘啸求助:因为市民生活需要,农贸市场不能关闭,可进出市场的市民中总有人没有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好好戴口罩。市场管理方人手有限,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及时发现哪些人没戴口罩?

了解到实际需求后,刘啸赶紧联系技术研究同事,花了一周时间突击开发,在“城市超脑”平台上线了一项新的技术功能:通过收集并分析市场内的监控数据,抓拍没有正确佩戴口罩的市民。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发现了100多起没有戴口罩的行为。

疫情期间,刘啸带着一群年轻人,在铜陵“城市超脑”上线了疫情态势分析、周边疫情地图、智能客服疫情问题解答、农贸市场未带口罩预警、超过5人聚集预警、非接触式体温监测等6个抗击疫情专题场景,支撑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

不只是高大上的工程建设,也不只是非常时期的防控措施,新基建还连着许多普通人的具体期待,并且在一些角落里悄悄带来改变。

今年1月13日早上8时许,安徽铜陵“城市超脑”平台上发出预警:某社区70多岁的独居老人王奶奶已超过24小时没有进出过家门。信息在第一时间被推送给社区网格员,社区派人及时上门查看情况,发现老人这天一直在家自学钢琴。确认无恙之后,社区网格员才放下心。而在以往,再认真细致的社区工作人员也很难掌握独居老人的行踪轨迹。

这是铜陵“城市超脑”首批上线的“独居老人关怀”功能给社区治理带来的改变。看到市民生活的“痛点”、难点得到解决,刘啸颇有些自豪。

自2018年9月立项建设以来,由他带领的85后、90后团队正在努力让铜陵这座三线城市,也能跟北上广深一样变得“耳聪目明”,能够和每一位市民沟通。

目前,铜陵“城市超脑”汇聚了全市57家单位(1140类城市大数据)的34.5亿条数据,涵盖城市管理、社区治理、重点安全、民生服务、生态环保、宏观决策、疫情防控等7大类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在“城市超脑”的帮助下,原先依赖人工的社区治理事件平均处理时长从三四天缩短到不足一天,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

从事信息科技工作10年了,刘啸很高兴自己的技术能力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新基建不只是新技术,也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新能力,能让我们的城市生活有更多可能。”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新基建对于当前经济稳定增长、解决就业问题有重要的提振和牵引作用,同时会带来核心产业和技术升级的机会,并推动形成新消费,对我们未来的消费升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

作为科技领域的代表,刘庆峰去年就建议加快确立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投资方向。在他看来,包括人工智能、数据中心、5G等在内的新基建领域和项目,一定要以解决社会刚需为出发点,而疫情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更凸显了其紧迫性与重要性。“这也是人工智能、新基建跟此前的互联网产业浪潮最大的不同。”

路边摊老板:操心生计,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两只香辣鸭头、一把卤鸡爪和卤鸭翅——5月28日下班回家的路上,成都市民钟阳和陈曦轻松搞定了晚餐,只花了27元。

这样的购物体验实在方便。钟阳把车往路边一停,连火都没熄,几步就来到了冯家礼的卤菜摊。买完上车,不过5分钟。

这项交易完成的时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李克强总理刚刚谈到了和他们有关的事情。在回答记者有关就业的问题时,李克强说,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总理提到的这个西部城市,就是成都。两会期间,有关成都放宽临时占道经营的做法,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有人为成都关怀弱势群体的举措点赞,也有人觉得,这让城市有了“烟火气”,还有人表示,在就业压力较大的当下,成都的做法值得推广。

即使很少有时间看手机,但卤菜摊主冯家礼还是经常在切卤牛肉片时,听见食客频频提起两会会场传来的这些讨论,这让他感觉到,在操心生计的问题上,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遥远的两会会场上讨论民生问题时的那些主题,在这位51岁的小生意人身上,显得特别具体、清晰。

今年3月初,正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候,冯家礼决定重操旧业,把自己30年的卤菜手艺变成谋生的手段。多年前他曾有固定的店面,后来觉得房租太高,挣不到钱,便停业回家,靠打零工挣钱。

他花了1000元从别人手里买了一台二手不锈钢移动摊车,甚至舍不得花钱重新装扮一下,现在摊车上还贴着前任摊主的串串香招牌。当然,他也做好了和城管“打游击”的准备。

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城管并没有劝自己走,他开始“还以为城管放我一马”,看了新闻才知道成都出了政策,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

就在他所住小区外面的十字路口,就有一个占道摊区。“有‘根据地’了。”冯家礼这样形容自己当下的处境。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罗强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独家采访时,回应了成都放宽占道经营政策的初衷。他说,基于前期的调研,成都市领导认为,从复工复产、保就业和方便群众的角度,允许占道经营值得做。

5月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就业优先政策时,强调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罗强还表示,允许临时占道经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但这些问题通过政府工作更多的付出,是可以弥补的。

经本报报道后,罗强的声音在全国两会上引起共鸣。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说,成都的做法值得点赞,此举给当地政府、市场管理者添了麻烦,却方便了别人。

北京的议政声音,落在位于成都高新区新乐中街和新乐北巷十字路口的这个小小马路市场时,是具体的民生回响。紧挨着冯家礼的摊位,苟万朋和妻子赖秀英经营着一个蔬菜摊。“50多岁了,没有一技之长,卖菜是我们谋生的手段。”苟万朋说。

在市民谢晓春的眼里,路边的这个小市场紧邻4个小区,大大方便了居民。她说,有时候家里缺点菜,下楼就能买到,而不用跑到一里地之外的菜市场。

“成都这件事做在了全国的前面,要为政府点赞。”在菜摊上选菜的市民陈天明放下刚拿起的一把青椒,竖起大拇指。他转而提醒摊主苟万朋,你们可要打整好这里的卫生,收摊了把垃圾清扫干净,“否则枉费了这个好政策”。

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综合执法中队副中队长郝晋说,高峰期时,这个马路市场能容纳大约30个摊位,确实方便了附近群众。而作为有着10年城管执法经验的执法人员,他真切地感受到,摊贩们对他们执法工作的配合以及对城市秩序的自觉维护。

但他也强调,从城市管理的角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去细致地解决,比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等问题。他说,今后他们还将与社区、市场监管部门等密切配合,既维护好市场和社会秩序,也确保这项政策的民生属性不变味儿。

与此同时,有关方面给予了积极回应。中央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罗强也表示,从政府的角度,只要有利于就业,也方便群众,放宽占道经营的做法应该坚持做下去。

青年创业者:减免政策给了我们力量和“喘息”的机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聪聪 见习记者 张诗童

今年两会上“减税降费”相关议题击中了很多创业者的痛点。当武夏宇看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道,“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时,忍不住鼓掌点赞。

疫情期间,武夏宇担任创始合伙人的北京瀚清一同科技有限公司得到了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帮扶政策优惠,“企业的增值税从3%降到了1%,社保费用减免了大概一半”。孵化器的负责人主动和她联系,详细告诉她减免政策如何申报,还给她的公司减免了一个半月的租金。

在创业者集中的北京中关村,“减税降费”的消息还在激起更多涟漪。武夏宇的公司入驻了车库咖啡孵化器。孵化器里,每天都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点上一杯咖啡,聊项目、聊投资、聊创业。

哪好网CEO王金才是其中之一。今年,由于各城市餐饮、娱乐行业店面关闭,王金才的公司一度招商受阻。团队正在开发的一个分享经济平台,给他带来希望的是一项由政府提供的技术补贴,如果申请成功,能得到研发经费20%的减免。在申请这项补贴时,他感到手续相比之前简便了很多。

句芒木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潘兆玉也在享受着这种便利。他的公司办理社保缓交手续时,“一天就办完了”。

潘兆玉介绍,对于创业者来说,社保、增值税、房租是企业支出的大头,“减免政策给了我们很多力量和‘喘息’的机会”。受全球疫情影响,他的公司一些海外项目的施工暂停了,还有一些项目的执行周期变长。国内的一些新开发项目,内部测试原计划一季度完成,但从立项到研发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得不调整到二季度完成。在他看来,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现金流,二是业务规模,三是人员稳定性。

北京车库咖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文驰表示,年初入驻的企业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关闭了,或者撤离到综合成本更低的地方。目前,入驻的企业已有一半复工,另外一半以线上形式工作。“海淀区政府给孵化器减免了20万元场地租金,我们又补贴了5万元给入驻的企业,希望尽最大所能为这些企业提供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和我们一起扛过比较艰难的时段。”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举措鼓舞人心: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

戴文驰表示,政府、大企业、孵化器、全社会应该合力为正在上台阶的创业者解决当下的困难。这是在当下大环境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哪怕只有1%人的成功,我们都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和他们并肩往前走,国家的创新才会有源源不竭的动力。

扶贫搬迁农民:“把脱贫当成底线兜住”,总理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要多措并举,特别是采取措施,把脱贫当成底线兜住,有把握完成今年脱贫攻坚任务。”

当李克强总理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陈富敏“感觉心里暖暖的”。她明白总理的意思,也感受到了总理的关怀。

陈富敏住在云南省昭通市靖安新区康庄社区,今天,她是在新家里的电视上,看完总理记者会。

过去,她住在云南昭通市大关县悦乐镇新寨村,生活得非常艰难,任凭夫妻俩再怎么努力,攒下的钱仍然不够盖一间遮风挡雨的房子。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两个孩子上学每天要走3个多小时的泥泞山路。她从未去过孩子的学校,也未曾见过孩子的老师。

今年2月,他们一家随整村搬迁到昭通靖安新区康庄社区,有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新房子,孩子安排到靖安新区第二小学上学。

在新家,她第一次见到了孩子的老师。前天,学校领导和部分班主任,分别前往靖安新区,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当陈富敏听见敲门声、看到老师时,激动得一时没说出话来。

在昭通,人们为两会会场上传来的声音而深感振奋。“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时的这番话,在当地被人们口口相传。

而在两会会场上,代表、委员们反复表达对这些搬迁户的牵挂。

“全国脱贫看云南,云南脱贫看昭通。昭通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国人大代表、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大进说,作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根本之策,易地搬迁扶贫模式是脱贫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昭通按照“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原则,创新了“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安置模式,2018年以来,新建集中安置区23个,万人以上的安置区达9个,36.24万群众搬入新家园。所有的安置区都配套有幼儿园、学校、医院、车库、活动中心、商业区等设施。

距离昭通市区不远、有高速公路相通的昭阳区靖安和鲁甸县卯家湾,是其中最大的两个安置区。一年多来,乌蒙群山怀抱的坝子里,215栋高楼拔地而起,今年以来,昭通彝良、大关、永善、盐津、镇雄等7个县(区)的17845户76894名群众分批次全部迁入,实现由村民变市民的历史性跨越。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

“打好易地搬迁巩固战,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郭大进说,当前,全市上下正按照建设配套搬家、就业产业支撑、管理服务保障“三步走”思路,精准务实地做好就业产业的支撑保障,60万平方米扶贫车间、45万平方米商业配套设施即将全面投入运营,1.34万个蔬菜和食用菌大棚、7.8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及迁出地137.8万亩“三块地”的盘活利用正在加快推进。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郭大进专门到一些安置区进行了调研,安置区的群众表示,希望把农村的三块地尽快盘活,特别是在退耕还林、养殖养畜上,能有一些优惠政策,提高收入;把农村公益岗位变为城市公益岗位,提高待遇;关心搬迁进城的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能得到相关机构的照顾。

“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新问题。昭通将把产业就业支撑作为重点,加快‘滇东北崛起’的步伐。”郭大进把这席话,带进了两会会场。

本报昭通5月28日电

上海外贸企业主:政策暖风对冲市场寒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掷地有声的话语正在1000多公里外的上海激起回响。

“我与20多位企业家交流中发现,大家都关注到报告中的‘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君智战略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姚荣君介绍,两会期间,他保持着与各类企业互通情况。

他的公司曾在全国两会前夕深入调研了300多家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影响,45.31%的受访者面临复工复产需求不振的窘境,“我最近常用政府工作报告来和企业家们交流,现在不少企业认为需求萎缩,其实是企业家们没有发现需求的变化,或者说是需求的转移。”

“中国市场庞大的消费需求一直摆在那里,不会因为疫情而消失”,姚荣君说,这些需求有的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有的从某一品类转移到另一品类。企业不应只看到“需求量萎缩”的挑战,还应增强对“需求”的认识,看清掩藏在市场端、竞争端、消费者端等外部“变量”下的巨大的“不变量”。

除了促消费以外,企业家还能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不少强心剂——比如,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要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在中国的经济重镇上海,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逐渐感受到来自政府的诚意和实惠。

安靠封装测试(上海)公司是业界领先的半导体封测企业,它是世界上半导体封装和测试外包服务业中最大的独立供应商, 几乎占了30%的全球市场,公司常年承接大批集成电路生产加工的国际订单。

疫情发生后,由于国内部分供货商停产停工,该公司准备紧急从韩国进口3160个劈具生产出口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订单,但如果按照常规流程办理进口需要一周时间,根本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如果这批劈具不能及时进口,将对我们的国际订单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无法按期完成国际订单。”公司一名负责人曾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求助。

海关随后以“先担保验放,后补减免税证明”的模式为该批备件办理了通关放行手续,解决了企业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

记者注意到,疫情开始后,上海海关方面出台了各类举措以方便外贸企业通关。其最近推出的13条稳增长、促发展措施更是收到了各类进出口企业的点赞。

13条举措中,不少都能直接给企业带去立刻产生的“获得感”。比如,海关将防疫物资“绿色通道”扩大到企业复工复产急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机器设备等;大幅度推广第三方采信制度,扩大第三方采信的范围和内容,凭企业自主声明,简化实验室检测项目;对受疫情影响产生的滞报金、滞纳金等予以免除;针对因疫情等不可抗力产生的技术性差错,依法免除相应法律责任;企业设立和变更加工贸易手册,除规定必须担保之外,不另设担保,全面推行分送集报、集中内销模式,相关物资免缴担保金;推广网上办理、无陪同查验和在线稽核查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两会要闻

图片新闻

直播更多>>

全媒体矩阵

要闻

现场

聚焦

声音

全媒体

多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