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正文

中国发布丨蔡继明代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不能“一刀切”要进行分类和功能定位

文章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1-03-03 14:55:09 责任编辑:魏婧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受访者供图


中国网3月3日讯(记者 张艳玲)“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此举有何意义?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两会前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出短板,短板弱项也是内需潜力所在。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可带来扩内需潜力。

蔡继明表示,县城是我国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拥有2000多个县和县级市,2019年县城及县级市城区GDP占全国GDP的近1/4,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分别为1.55亿、0.9亿人左右,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

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通知要求,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提出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等四方面17项建设任务。

“在‘建议’和国家发改委‘通知’的指引下,各地正纷纷制定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投资额少则几百亿元,多则几千亿元,县城投资热潮或将到来。”蔡继明说。

对此,蔡继明表示担忧。“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一拥而上’。这不仅受财政预算约束,也违反人口增长流动客观趋势。”他说,“要尊重人口、城市化客观规律,要根据县城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量力而行。”

他解释,我国县级财政困难,多数县城财力无法支撑成百上千亿补短板强弱项投资。另外,我国人口增长放慢和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规律,导致县城不可能具有同等发展机遇,不同类型县城必须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他建议,根据县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自然资源禀赋、距离大城市(含特大、超大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圈)远近和交通条件等,将现有1494个县城和158个镇区常住人口10万以上的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划分为四类:已具备设立县级市或区条件的县城和镇;大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周边的县城和镇;虽偏远但具有特殊资源禀赋的县城和镇;远离城市且无特殊资源禀赋的县城和镇。

“不同类型的县城功能定位不同,其短板弱项也各异,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及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政策也应有的放矢。” 

蔡继明认为,具备撤县建市条件的县城,要发展综合型产业,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直接升级为县级市或区。比邻大城市或位于大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县城可发展服务主导型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联通(如半小时都市圈),为大城市提供农副产品及乡村旅游、休闲居住、医疗养老等各种服务。较偏远但有特殊资源禀赋的县城可发展工业主导型产业,发展特色产业。

不具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和农村居民市民化的有利条件,但能为周边农区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县城,可发展农业主导型产业,为周边农村居民来县城居住、教育、养老、休闲提供条件。

蔡继明强调,其他的县城应主动选择减量发展和收缩型战略,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优化区域人口与土地空间配置。

两会要闻

图片新闻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