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导魏臻
中国网3月8日讯(记者李智)当前,我国一些工业园区的土地使用利用存在“圈大建小”“供而未用”等诸多问题,工业用地“晒太阳、养鸡、种菜”等现象严重,甚至存在用工业项目名义圈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现象。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导魏臻建议,大力促进我国工业园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魏臻告诉中国网记者,工业园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工业园区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非常重要。
虽然《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第二条已对闲置土地进行了明确定义,但在工业园区仍存在用地企业围绕上述指标打“擦边球”的现象,有时政府部门利用行政手段、花费大量精力却仍旧无法收回,造成部分土地未真正完工、未实际产生经济效益。
“建议国家适时修订《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对闲置土地的定义扩大认定范围,如提高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比例、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比例等指标,审核建设内容与申请土地立项报告内容相吻合程度等,从法律层面更加严格地定义何为闲置土地,为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处置闲置土地奠定坚实法律基础,”魏臻表示。
当前,依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很多工业园区长期未竣工项目不能作为闲置土地进行处置,列入低效工业用地范畴。现已有地方政府出台了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制等相关办法,引入了投资强度、税收强度等标准,对于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益有一定成效。
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盘活低效工业用地的专项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导规范低效工业用地的处置标准、方法,要求地方政府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设立工业用地效益考核指标,一旦达不到考核标准,立即启动整改及盘活程序;督导地方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盘活机制,向存量要发展增量;对实际未按约定峻工、闲置达到一定年限的工业项目,地方政府有权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重新安排使用。
此外,魏臻建议完善对工业用地的供后监管,引导各地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建立实施监管平台,以动态巡查、定期审核的方式遏制企业囤地圈地,防止低效利用土地或闲置土地行为发生。
他说:“可对工业地块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跟踪土地每个阶段的使用进度,将项目建设投入、产出、节能、环保、就业等经济、社会、环境等各要素纳入合同管理,强化政府管理部门在监管中的职责与作用,定期审核企业运行指标,监督核查土地利用状况,形成严格执行、责任追究、损害赔偿的多部门监管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