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德云
中国网3月10日讯(记者李智)“城市交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点,”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德云表示。他说,有人觉得道路标线标识不明;开新能源车的有时候找不到充电桩;还有人认为电子探头设置过多,等等。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韩德云在接受中国网专访时说,有些问题像道路标线标识不明即刻可以解决,但停车难等问题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因为原有建筑密度较高,且停车位设计配置标准较低。谁也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汽车就进入了中国多数家庭。
“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反映问题,其实对于行政主管部门来讲,不一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有些问题即使某个部门知道,另外一些部门也可能不知道,”他说,比如规划道路是一个部门负责,道路建设又是另一个部门负责,建成以后交给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所以,这些设施设备,包括标线、标识、信号灯的完善需要多部门协作,但首先需要问题在哪点。广大市民遇到问题一定要反馈。反馈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微信、微博或者电子邮件、电话等。”
另一方面,韩德云建议有关主管部门也要建立民众信息收集平台,善于利用新媒体收集老百姓对交通设施不合理、安排不方便等问题的意见建议,以便进行纠正。
韩德云认为,在做城市整体交通规划时,一是要规划领先;二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瓶颈。他解释,当前中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源一般根据行政区划来配置,但都市圈却不是按照行政区划来分的,比如京津冀都市圈已经跨越了单个省市的行政范围,需要“三家”协同发展,“所以,涉及到都市圈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贯通性就要超越一个行政区划做规划,进而还要超越这个行政区划来落实规划。”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提到,以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为骨干,打通各类“断头路”“瓶颈路”,推动市内市外交通有效衔接,提高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在韩德云看来,所谓“断头路”“瓶颈路”,多数是由于行政区划限制不落实规划导致的,例如某区把路修到某地,另一个区不接——“那不关我的事”,这就产生了“断头路”和“瓶颈路”。
但“断头路”和“瓶颈路”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还有大量基础设施等配置不妥也因跨部门协作不力,“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打破按照行政区划和部门范围配置社会资源的旧习惯,”他强调,对老百姓来说,生活中很多公用设施并不应让人感到跨区交接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京津冀一定要中央来统筹,要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统筹。”